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成效显着。 截至目前,我国从事5G和工业互联网相关业务的企业约有1.8万家。 目前,工业互联网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最活跃的增长领域之一。
以四川省和制造龙头企业长虹为例,2019年,四川省出台了《关于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形成3-5个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四川省国家专项资金扶持企业,长虹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提前布局。 经过几年的发展,在5G基站建设、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突破。
进阶之路:长虹工业互联网升级先行先试
事实上,早在2018年,四川长虹提交的“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项目就被列入国家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项目。 2020年2月,建成长虹工业互联网PaaS平台,部署工业相关应用。 目前,长虹已基本完成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升级。
针对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部分生产线和设备数字化程度不高,网络协议和设备接口不一致,网络安全风险随着联网设备的增加而进一步增加,缺乏针对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匮乏、智力资源稀缺等难点和痛点,长虹将依托5G+工业互联网,在标识分析、区块链、5G等技术领域进行探索和应对。
长虹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面对痛点,5G的选择很重要。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中,长虹选择5G网络部署方式灵活、网络质量稳定、海量设备和传感器连接、低时延或大带宽数据传输、数据安全。 保护等优势。
针对转型中遇到的困难,长虹基于自身业务积累和行业知识积累,在电子信息领域搭建标识分析节点,构建基于标识注册、标识分析、数据的业务支撑体系安全。 产业供应链协同、全生命周期与物流管理、产品质量追溯、产品延伸服务等业务领域成效显着。
作为首批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的企业,长虹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 2016年,长虹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为1.61%。 到202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2.66%,同比增长18.88%。 加上资本化研发投入,其研发投入高达25.12亿元。
在坚定不移的发展中,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智能显示终端工厂率先实现了企业数字化和管理信息化。 工厂全面引进智能制造技术,实施国内首条“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
突飞猛进:科技长虹彰显“智造”实力
2020年1月15日,国内首条“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在长虹智能显示工厂正式投产。 该生产线是中国最大的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 通过研发、采购、计划、制造、销售、物流、售后等核心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计划、流程、采购、物料及成品、制造。 整个生产过程与底层工业设备控制系统集成。
整条生产线关键工序全部采用自动化设备,物流自动化率达到95%; 制造过程中的所有子系统都完全集成在制造执行管理系统中,实现了所有信息的互联互通,每秒可查询和处理10万条数据; 以自动化设备和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基于海量数据的智能决策。
至此,长虹智能显示工厂具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大特点。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整机交货周期短至15.9天,整机周转率提升至14次,人均产出效率提升65%,个性化生产600万件订单可实现一年。
未来的长虹:带动制造业产业升级
基本完成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升级的长虹,如今不仅拥有先进灵活的智能制造能力,还具备了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和小批量个性化定制生产之间自由切换的能力,并拥有通过全流程实现端到端信息化+自动化,实现“销售生产计划+采购生产计划”全流程数据实时在线、订单驱动并行协同、并行决策+物流配送计划”。
未来,长虹将在智能研发、智能供应链、智能制造等方面以大数据驱动企业运营管理,打通各环节的数据壁垒,实现企业研、销、产、销一体化管理。供应一体化四川楼宇自控系统供应商,欢迎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同时,构建资源丰富、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产业新生态。
在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中,长虹也总结了自身的经验,制定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以产品和服务的形式为有需求的企业开发。
随着工业4.0的到来,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下,长虹作为负责任的标志性企业,有望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