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确定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动目标:“到2018年,分类建成100个新型示范智慧城市;到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着,形成了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网上政务、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精准精细的城市治理、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系统。”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其业务已从家庭延伸到每个人、每个企业,对全光基础设施的连接、带宽、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运营商、上下游产业链都需要考虑如何打造未来智慧城市的新型全光城市基地。
“原来的光网络城市只是连接到家庭,解决了末端光纤的问题。现在我们希望打通端到端的光网络,让用户享受更高效的传输体验。 ” 华为传送网领域总裁陆义全在接受维护科学网采访时表示。
(华为传送网领域总裁陆毅全 | 图片由华为提供)
通过分析,华为发现智慧城市的各类应用创新都映射到连接服务类型,这可以归结为三类高质量的业务应用——高质量专线、高质量视频、高质量5G。 从这三种业务场景的网络承载需求来看,核心承载需求可以概括为“三低四高”:毫秒级超低时延、微秒级超低抖动、超低丢包率,以及高带宽、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智能。
“这对现有的城市全光基础设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陆一泉说道。 为此,华为提出“全光城市2.0”的产业发展主张。
那么什么是全光城市2.0呢?
全光城市2.0基于智慧城市应用场景的创新需求,匹配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提出城市目标网络架构。 具体来说,全光城市2.0包括全光接入、全光锚点、全光交换、全光自动驾驶网络四大部分:
●全光接入:光连接延伸至家庭、企业、5G基站等城市全场景华为楼宇自控系统,实现数十倍连接增长。 基于10G PON和Wi-Fi 6的规模应用,推动宽带网络千兆提速,实现千兆5G、千兆宽带、千兆Wi-Fi; OTN延伸到大型企业、楼宇、5G基站等接入终端,以高质量的OTN连接支撑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全光锚点:全光网络与终端业务的连接点。 全光锚点不仅是家庭宽带、政企、5G、数据中心等多种业务的汇聚点,也是OTN、PON、5G等多种技术的锚点。 它屏蔽了不同的技术差异,也是服务进入云的起点。 ,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全光网络的服务质量,夯实全光城市的基础。
●全光交换:打造全光“立交桥”,实现城市光网络一跳直达。 在城域和骨干网引入全光交叉技术,以光代电,大幅降低传输时延,进一步简化网络架构,实现网络丢包率指数级降低,全面支持云光一体化网络服务。
●全光自动驾驶网络:城市光网络统一管控、主动运维、网络资源灵活。 基于采样的城市光网络中的光参数,结合基于人工智能的管理、控制和分析系统,实时感知网络动态,进行预测分析,提前调度光网络资源,提供最优传输每项服务的渠道。 提前识别网络故障并进行预测性维护,充分保障网络运行质量。
在此过程中,全光锚点将成为全光城市2.0的关键基石。
“全光锚点就像一个城市的交通枢纽,不同的乘客可以通过公共交通到达不同的地方。” 陆一泉解释道。 在全光城市2.0的框架中,全光锚点是全光网络与全光城市终端业务的分界点,也是网络能力的承载实体,巩固全光城的基础。
“全光锚点与基站的理想比例设置在5:1到20:1之间,可以有效分担核心机房和汇聚机房的业务处理压力。” 陆一泉说道。
据华为预测,大城市全光锚点数量将低于2000个,中等城市全光锚点数量将低于500个,小城市全光锚点数量将低于2000个。城市少于200个。
“全光城市2.0将重新定义城市品质服务体验。” 陆义全指出,“端到端的OSU-OTN技术实现了从2M到100G的全光切片,端到端的OXC技术实现了全光调度、端到端的智能管控技术推动城市光网络全生命周期自动化,通过多种全光网络技术的综合配合,可实现任意锚点间零抖动、零丢包、1毫秒时延、1分钟业务发放、Tbit/传输带宽,99.999%的网络可用性,打造极致的高品质业务体验。”
为更好地推动全光城市2.0落地,夯实数字经济全光基础,华为向产业各方发出三点呼吁:一是政府部门要系统考虑全光城市在数字经济中的应用。智慧城市2.0总体规划布局,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光网络全产业链和运营商齐心协力,广泛协作,发挥产业合力,支撑高质量全光城市2.0建设; 三是产业各方可以加强与各行业的协同合作,利用优质全光网络培育更多行业应用创新,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