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背景

时间:2023-07-08

一、开发基础

一、产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苏州工业园区地处长三角交通枢纽和上海、南京、杭州的中心位置。 距杭州、宁波等重要城市较近,距上海约80公里。 是上海最直接的经济辐射带。

2015年,园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我国首个“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 从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试点,到全国第一个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许多“第一”和“独一无二”都在园区诞生,因此,园区也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2018年,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在园区正式揭牌2。 2019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3亿元,同比增长6%,在全国经济开发区综合评价中实现四连冠,在全国高水平开发区综合排名中升至第五位。 -科技区评估。

2017年,为打造国内一流、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高地,园区在全国率先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重点提升人工智能产业高端化水平。终端产业集聚发力、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公共开放平台等在布局终端智能应用、优化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任务。 同时,园区陆续出台和修订相关配套政策,涵盖高端人才、知识产权、保障资金、研发创新等,为形成主动创新、开放开放的产业生态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合作、协调发展,推进园区人工智能化。 智能产业快速发展。

在科技产业政策落实方面,园区不仅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软件搭建“科技信息枢纽平台”,还进一步支持产业政策落实,实现政策下达、业务申报、政策执行、政策3评估全流程。 业务信息化保障产业政策实施的高效率、高质量; 并根据事前、事中、事后环节,形成一系列特色工作规范。 、实行项目评审专家回避制度,对专家评审行为进行全程监控,根据积累的数据对专家进行分类评级,选择合格专家,保证项目评审质量,最后根据政策及时兑现。直至项目完成。

2、人工智能企业加速集聚

从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到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苏州创新发展的新要求。 区域创新环境、创新协同机制、创新平台对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起到支撑和促进作用。

2019年,园区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32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初步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园区已聚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400余家,其中包括华星源创、汉川智能、斯里普微等15家人工智能上市企业,累计拥有叠纸、浪动、青锐等25家独角兽企业。其中浪动、庆锐、八达、凯美瑞4家企业获批“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潜在独角兽企业”,共有146家企业荣获国家高新技术141企业被列入“苏州市大数据企业管理平台”认定的仓储企业名单,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截至2019年,园区共引进中科院苏州研究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苏州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苏州研究院。 科研院所; 苏州工业过程模拟与优化研究院等省级科研机构; 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新加坡国立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等国外科研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等近10所国内知名院校。

大院、大院的聚集,为园区提升人工智能研发水平提供了更多前沿理念、新兴技术和高端人才。

3、产业创新生态逐步完善

园区坚持主导产业引领、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生态支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知识、信息。 载体孵化、平台共享、产业基金、品牌活动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培育机制,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初步形成。 一方面,为满足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共同需求,园区积极引进各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 其中,为苏州全市提供服务的苏州超级计算中心将于2020年投入运行,将有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园区乃至苏州承担重大科技攻关的能力。创新项目。 另一方面,为促进优势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发展,园区持续举办各类品牌活动,为人工智能企业搭建良好的交流、合作、学习平台,其中包括“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中国人工智能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基地永久落户园区,已成功举办两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AIIA开发者大会、大会、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高峰论坛、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等,有利于聚集创新资源要素,为更多相关企业投资业务发展提供机会。

2.苏州国际科技园简介

苏州国际科技园()是苏州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企业孵化的重要载体。 于2000年4月启动,总投资60亿元。 载体包括科技新天地、苏州创意产业园、创意泵站、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 先后聚集了微软、华为等10家世界500强企业,科大讯飞、速快、树根互联网、云从科技等知名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和孵化服务机构。作为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多个研究所。 机构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 2019年,苏州国际科技园区企业实现总产值220亿元(含毕业企业),研发总投入超过19亿元。 企业税收在园区内名列前茅。

苏州国际科技园是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国软件对欧美出口项目试点基地、苏州中国留学人员创业中心、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中国服务贸易创新示范。 基地、江苏省云计算特色产业园和苏州大数据特色产业园。 2019年,苏州国际科技园入选中国人工智能示范园区,并荣获企业家国家“中国十佳创新园区”称号。

苏州国际科技园聚焦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 园区入驻企业600余家,其中苏达维格等上市公司10家,世界500强企业研发机构共10家,全球服务外包企业100强中的9家。

苏州国际科技园拥有较为完善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先后建成国科数据中心、苏州超算中心、软件评测中心、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知识产权等较为完善的公共技术平台保护中心系统。

苏州国际科技园围绕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下一代信息网络、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重点领域,重点建设人工智能、5G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五个细分产业,形成了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产业群。

苏州国际科技园联合政产学研资各方推出生态计划,着力构建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包括创业扶持、加速成长、金融助推、技术助推等八大领域。支持、人才引进、伙伴同行、运营商合作。 计划。 致力于打造和谐活跃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助力苏州工业园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着力打造知名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和产业集群在国内外。

行业特点

截至2020年上半年,苏州国际科技园入园企业610家,聚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518家,占园区企业的84.91%。 产业集群优势初步显现。

1. 集成电路

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国际科技园已聚集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及相关企业56家,营业收入49.83亿元。 集成电路产业正在逐步形成垂直分工。 目前,以苏州国际科技园、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为骨干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苏州工业园区已形成初具规模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群。

2、工业互联网

苏州国际科技园精心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成就智能制造新高地。 目前,科技园聚集入园企业80家,已拥有汉川智能科技、华宇科技、美铭软件、欧软信息、普石软件、首拓信息等一批“智能制造军团”。 江苏工业互联网服务 江苏省制造业“双创”资源池单位12个、示范平台2个。

3、5G通讯

苏州国际科技园以网络传输为基础,以产业培育为主线,以产业赋能为方向,培育发展5G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目前,科技园内聚集了22家企业,其中不少企业研发的产品有望填补国内空白或打破国外垄断。 在5G网络方面,从芯片到模块,从光纤到光缆,从无源到有源,苏州国际科技园几乎汇聚了光通信的全产业链。 5G产业方面,构建5G关键材料、芯片模组、核心器件为一体的产业发展生态系统。 支持重点企业5G融合应用,不断提升5G支撑能力。

4.人工智能

苏州国际科技园已集聚园区人工智能企业312家,形成了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支撑的百亿产值产业集群,涵盖工业、通信、信息技术、交通、教育、医疗、金融、生活消费。 和其他领域。 基础支撑层涵盖人工智能相关芯片、传感器、数据服务、云计算等,关键技术领域涵盖机器学习、语音与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认知智能、算法、脑机接口、行业应用方面,涵盖工业制造、金融、智慧生活、交通、医疗健康、教育、公共安全、零售、手机及互联网娱乐、广告营销等。

承运人和服务

科技新天地(苏州国际科技园1-4期)

科技新天地(苏州国际科技园1-4期)是苏州国际科技园最早开发建设、配套服务和商圈最成熟的载体。 位于金鸡湖中央商务区,苏州工业园区西南角,毗邻金鸡湖、独墅湖,北邻金鸡湖大道,南临独墅湖一角,与西临元路,占地15公顷,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 其中一期、二期为多层建筑,建筑面积分别为4万平方米和6万平方米; 三期、四期为高层建筑,建筑面积分别为6万平方米和15.9万平方米。 甲级写字楼。

公共技术服务:

苏州国际科技园建立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信息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 在:

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是苏州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合作项目。 打造了世界一流的IC设计平台,为苏州80%以上的设计公司提供EDA软件服务。 企业节省数亿美元的EDA软件成本;

中国(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级知识产权平台载体,提供重点行业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打通知识产权等全链条服务创建、使用、保护和交易。 地区知识产权“大保护”“快保护”全面提升。

苏州软件园培训中心:为企业提供人才招聘和培训苏州智能楼宇自控,以及科技园内营业网点的管理和服务。 其中,科技园区人才服务中心是苏州国际科技园区指定的唯一人才服务平台,为国际科技园区企业搭建人力资源服务桥梁。

江苏风云科技:是国家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机构,也是国内规模和服务能力领先的信息技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可提供专业的智慧城市+大数据服务、信息化工程全流程解决方案。

苏州智能楼宇自控_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入驻企业_苏州工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

创意产业园(苏州国际科技园五期)

苏州创意产业园是苏州国际科技园五期项目。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328号,占地47公顷,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 西临美丽的独墅湖,北临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云集的高教区,南临生物产业园。 高科技研发社区。

创意产业园位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核心区。 社区环境优美,充满现代化气息,配套设施齐全。

公共技术服务:

创意产业园拥有亚洲首个T4级数据中心——苏州国科数据中心和苏州超级计算中心,以及为科技园区提供人才招聘培训和创业服务的苏州软件园培训中心。

苏州国科数据中心承担区域数据中心平台的建设和运营,致力于打造覆盖苏州及中国联通的综合数据服务平台。 该中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按照国际最高Tier IV标准设计建造。 首期投资5.7亿元,分两期建设。 一期规划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其中机房面积10800平方米,配套设施7200平方米。 最多可配置1694个标准机柜。 二期规划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其中机房面积14000平方米,配套设施面积10000平方米,最多可配备2400个标准机柜。

苏州超算中心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企业,提供重要的超算基础设施和超算增值服务,服务和支撑苏州发展。 同时,苏州超算中心还将与上海超算中心、无锡超算中心实现资源互联、错位发展,节省科研成本和研发周期,全面提升长三角科研水平。 该中心建在亚洲最高水平的国家科技数据中心四级机房之上。 项目总投资2.1亿元,拟分两期建设。 截至2020年3月,该中心拥有近200台服务器、50多个机柜、每秒2657亿次计算。 打造智能超算中心,以GPU计算为主,更注重深度学习。 此外,它还虚拟化了超算资源,可以同时服务近百个超算用户。

创意泵站(苏州国际科技园六期)

创意泵站又称创意泵站,是苏州国际科技园六期工程。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中心西大道171号。 设计于2007年8月完成,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 是苏州工业园区文化创意和技术研发的重要载体。

创意泵站的理念是打造时尚园区,激发创意灵感。 旨在打造一个时尚个性的自由空间。 外墙采用涂鸦,内部空间采用钢结构分隔。 开放式的室内空间设计营造出艺术氛围。 氛围体现了创意文化的精神。

创意泵站重点发展艺术、动漫、游戏、广告、传媒、出版、软件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等创意产业。 将通过低成本、高效率、配套齐全的良好孵化环境,努力成为现代创意产业。 是一个特色鲜明、适合现代创意产业孵化和成长的聚集地,是创意企业和艺术家研究、交流、展示最新成果的重要基地。

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苏州国际科技园七期)

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是苏州国际科技园七期工程。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桑田岛北侧兴华街与金鸡湖大道交汇处。 建筑面积26万多平方米。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 2019年,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入选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园区和创业国2019中国创新园区TOP10。

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于2018年开业,聚集了科大讯飞、树根互联、云从科技、中科聚变、密涅瓦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中科院自动化、计算所等国家级企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下属技术研究所。 科研院所以及微软创新赋能计划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华为苏州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专业孵化和服务机构,赋能本土企业加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落地;

运营商建设、运营和服务主体——园区科技公司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行业组织密切合作,助力全球智博会、文君人工智能技术颁奖盛典、中国计算机大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等重要展会和品牌会议在园区成功举办,聚集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

企业孵化与加速服务:

微软创新赋能计划苏州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全球首个落地的微软创新赋能生态加速计划,聚焦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在全国统一招募和筛选优质项目。 每年计划帮助15-20个加速项目,支持50个创业扶持项目。

华为苏州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围绕“智能+城市”和“智能+工业”两大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实验,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吸引高端人才、优势技术、与合作伙伴齐聚园区,赋能园区企业创新发展,助力园区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实验驶入快车道。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评选基地:是我国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永久评选基地。 设有专业评审室、院士工作站、媒体报告厅等六大功能区。 承办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评审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业品牌展会; 协助苏州工业园区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学术、产业交流和项目合作。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苏州会员创新服务中心:利用中国计算机学会的专业资源和品牌效应,完善当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生态和产业生态,开展适合当地的各种学术交流和产业交流。针对当地产业需求,提供项目引进等服务,包括高端专家咨询服务、推荐优质项目或与苏州工业园区对接人才团队等。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