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近年来,我国航空业快速发展,各航空公司规模和业务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航空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向管理求安全,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航空公司经营之本。 航班运行控制是航空公司运营的核心,直接关系到航空公司的安全和效率。 航空公司必须加强运行控制管理,提高运行安全管理水平。 运行必须符合规范楼宇自控系统方案,即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资格规则(CCAR-121FS); 运行必须处于受控状态,即每次飞行的开始、继续和终止都能有效地进行。 控制。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涉及航班生产和运行保障的各个环节,严谨性和技术性很强。 因此,过去的人工操作和部分计算机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运行控制的新要求。 因此,有必要将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和高科技手段引入航空公司的运行控制中,建立一套完整的航空公司运行控制计算机管理系统成为唯一的选择。
厦航运行控制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开发工作于1996年4月开始,经过一年的努力开发,于1997年4月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三年多来,达到了预期目标。 为航空公司安全、准点、高效、有序组织航班生产做出了贡献,规范管理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 系统开发目标
运行控制系统是航空公司综合业务的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系统必须具有起点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 也就是说,厦航运行控制系统的建立不仅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跟踪外国航空公司计算机运行控制系统的水平,而且还必须遵守中国民航局有关规定。具有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资质(CCAR-121FS),适合厦航的运行控制管理模式。 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系统必须符合行业运行控制的相关规定:总局飞行标准规定、航空器放行规定等。通过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公司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该系统必须覆盖运行控制的整个生产流程,满足厦航多基地、运力统一调配的业务需求。 同时,系统并不是简单地取代人工操作,而是应该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进而规范业务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必须稳定可靠,保证运行控制中信息的顺利传输和处理,保证飞行生产的正常进行。
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的辅助决策功能,提高飞行计划的科学性,提高飞机的利用率和航班的正常率,进而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
3、系统设计
1、经过详细的研究和选型,系统采用先进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系统平台组成:
服务器:
两台小型机IBM RS/6000 J30采用双机热备(HACMP mode 3)模式,共享磁盘阵列IBM 7137;
操作系统:
RS/6000 的 AIX 4.1.5;
数据库:
.2 对于具有并行服务器选项的 AIX 4.1.5 ( );
前端开发工具:
5.0、VC2.0、2.0等
2、网络系统特点:采用带光纤口的交换机,主干网100M,形成以厦门生产基地为中心,覆盖福州、晋江、武夷山生产基地的广域网; 主机网卡为100M高速网卡,网络间传输速率为128K、256K,为网络提供充足的带宽,避免大数据量带来的瓶颈; 提供灵活的接入方式,远程用户(包括外出工作人员)可以拨入系统; 网络协议为TCP/IP通用协议,易于连接和扩展。
(二)申请系统
该系统覆盖了航空公司从制定飞行计划到完成飞行的整个业务。
从业务流程划分,系统主要由两大业务流组成,即以飞行计划为核心的飞行管理业务和以飞行执行为核心的飞行保障业务。 其中,飞行管理业务主要包括飞行计划管理、飞机及各类空勤人员的调度等; 飞行保障业务主要包括航班签派、飞机调度、机组调度、业务调度、均衡配载、国际国内值机、航线排查等,覆盖了各生产部门的业务。
从数据流上划分,系统主要由飞行计划信息流、以调度为源的航班执行信息流、以业务调度为源的飞行保障信息流组成。 通过上述数据(信息)的流转和共享,使航空公司各生产部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安全、正点、高效、有序组织航班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根据业务和数据流程,系统分为21个主要功能子系统:
飞行计划子系统
飞行计划子系统
飞行员调度系统
船员调度系统
安全员调度系统
航班签派子系统
飞机调度子系统
机组调度子系统
业务调度子系统
国际值机子系统
国内值机子系统
国际行李子系统
国内行李子系统
平衡负载子系统
飞行技术子系统
安全监控子系统
语音查询子系统
航空信息子系统
消息处理子系统
飞行动力学监测子系统
领导力查询子系统
(三)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1.加强航班运行过程控制
在从飞行计划开始到飞行执行结束的完整过程中,飞行生产的各种信息耦合度高、关联性强、信息流长。 因此,加强对飞行运行过程的控制成为该系统的首要技术难点。 为此,系统设计时采取了以下措施:
采用业务流程再造(BPR)工程方法理顺业务流程——业务流程梳理后,业务流程更加清晰合理,全面彻底落实厦航运行手册中各部门职责。
三方协调机制的实现——飞行计划和动态的变更和调整,需要飞行管理办公室、维修生产计划调整部门和飞行签派办公室的协调配合。 只有三方都同意,相应的变更和调整才能生效并实施。 系统中,需要调整的一方提出申请,另外两方的系统屏幕就会立即弹出请求协调的窗口。 信息存入相应数据库并正式实施。 三方协调机制的实现,使航班生产更加高效、职责更加明确。
放行评估功能——飞机放行是保证运行安全的重要关口。 系统对飞机放行程序进行量化,逐项发布起飞重量、天气、航线、燃油、NOTAM、坡道监控、FPL报告等信息。 分析、列出现状和发布标准,并对不符合发布标准的项目和调度员未评估的项目进行标记。 从而有效保证飞机释放的准确性。
自动提醒功能——航班生产的组织流程高度紧凑,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 系统的信息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会影响后续环节的正常工作。 为此,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自动提醒操作功能提醒用户及时处理,如:发送提醒、飞行提醒、航班调整处理提醒、机组调整处理提醒、回复消息处理提醒、飞机变更处理提醒、航班延误/取消/替代处理提醒等,该功能有效减少人为失误。
完整的作业记录——系统记录主要岗位的操作人员及作业时间,记录详细、完整、备查,为奖惩提供真实依据。 从而强化飞行运行控制主体的责任意识,减少人为失误。
2.消息机制
开发了基于TCP/IP通信协议实现终端与终端通信的网络通信平台,并配备先进的管道技术实现服务器与终端之间的通信。 在此通信平台上,开发了多个应用程序,以达到以最小的网络成本实现信息快速传输的目的,从而完成飞行计划和动态信息实时监控和发布的系统目标。
四、系统使用效果
系统经过三年多的综合运行,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该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运行控制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使用统一的数据源,实现信息共享,减少安全部门之间的重复工作和信息通报工作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运行控制系统体现了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 每个岗位都有工作职责。 责任体系更加具体、清晰。 工作流程更加清晰、更加有序。 标准化操作落实到实践中。
提高了飞行计划制定的科学性,有利于实现各项控制目标,降低成本或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例如飞机起降比例的控制; 预约巡检时间和梯队的控制; 合理安排航班,提高飞机利用率; 飞行机组的合理调度; 飞后数据的及时反馈,有利于各部门的工作调整,减少失误。
公司领导可以及时、准确、便捷地掌握航班动态执行情况,完善的辅助信息使领导决策更加科学。
为运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系统拥有各种实时动态数据和历史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处理,为运输资源配置、市场策略调整、服务质量提升、生产环节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系统开发,一批计算机人员不仅提高了专业水平,而且对航空公司的运行控制业务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为厦航计算机应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系统建设也为厦航其他计算机应用系统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五、系统发展展望
系统投入运行后,开发人员在用户的配合下,对系统做了大量的改进和维护工作,使系统越来越成熟。 未来,该系统将随着民航的发展不断完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深化和拓展。 该系统将向决策方向进行开发,如飞行计划系统的开发、航班时刻分析、飞行成本分析等,以提高系统的效率,满足航空更新更高的要求。运输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