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记者郑雨楠相关数据显示,广州2100多栋商业楼宇因其垂直高度和体量,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 如何积极应对商业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安全事故,也是我局密切关注的问题。
5月17日,在广州市应急管理局指导下,越秀商投广州商管、越翔会、粤港澳建筑经济研究院、东方通航、第一反应等资源联合举办的“健康广州,数智共存”建设数字化智能应急救援体系发布会在越秀金融大厦举行。
用好大数据和智能计算实现高层安全事故高效处置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 今年是应急管理部门政策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一年,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攻坚克难的一年。
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润培现场介绍,广州目前有社会应急力量25支共2108人,广泛分布在应急医疗救援、景观搜救、森林火灾扑救等领域。 通过出台规章制度、搭建服务平台、完善协调机制,促进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
李润培 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李润培表示,如何积极应对商业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安全事故,也是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密切关注的问题。 “在当今高度数字化的世界,数据和智能计算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事故监测和处置,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我相信商业建筑的应急救援也可以利用好这个工具,有效处置高层安全事故,保护建筑内员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林德良 越秀地产基金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越秀地产基金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林德良介绍,后疫情时代,随着公众健康安全意识的提升,对应急能力、服务能力、科技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长期以来,越秀商业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将生命、健康、安全作为资产管理的第一基本要素。 先后建成广州IFC、越秀金融大厦、广州ICC等城市地标综合体。
科技向善,编织数字智能防护网,守护建筑生命
现场,华南地区首家“数字化智能化高层建筑应急救援示范(试点)单位”越秀金融大厦荣获牌照。 粤港澳建筑经济研究所所长龚媛现场介绍了该系统。
据了解,越秀金融大厦现有常住居民8000余人,垂直高度约309.4米。 作为大楼应急系统的设计者,第一响应小组创始人吕乐介绍,为了打造完善的“数字化智能应急救援服务”体系,大楼在公共区域覆盖了600多个“救生码”标识,并在一楼大厅配备了心血管“救生神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设备。 通过扫码进入悦享俱乐部小程序求助页面广州楼宇自控,8秒即可完成求助、定位、调度等步骤; 急救人员1分钟内到达并开始进行胸外按压救援; 2 几分钟内,AED到达救援现场并开始除颤,真正为有需要的人节省了心脏抢救的“黄金四分钟”。
此外,越秀金融大厦顶部还设有国内首条民用直升机城际定期飞行航线的停机坪,拥有面积充足、高标准的气象和空管通讯设备。 粤翔俱乐部依托独特的停机坪配套资源优势,与“中国直升机医疗救援示范企业”东方通航在大厦70层设立专门的应急救援培训交流中心,配备专业的应急救援设备,共同打造广州CBD云端“最美应急站”。 紧急情况下,可升空直升机穿越城市中轴线,进行高空立体救援,短时间内实现消防和医疗队联动,救援发生意外事故的企业主。
宫原表示,面对社会发展新阶段,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职业卫生能力建设成为我们现阶段面临的新需求。 我们要深刻认识建筑经济发展的新使命,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力量,通过数字化智能应急服务系统改善建筑健康安全生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