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思明区深田社区街边小公园“邻里小广场”玩耍。 (资料图)石晨静 摄
第十一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深入体验。石陈静 摄
软件园二期集聚了众多优质软件企业。史晨静 摄
思明区是厦门的“美丽的责任”。石晨静 摄
风吹海浪,鸟语花香,鹭岛南部的思明区就像镶嵌在其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思明区作为厦门经济特区的中心城区,不仅是这座高价值生态园林城市的“美丽责任”,更是这座高品质创新创业城市的“实力责任”——
思明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产业、经济、社区、城镇,走出了一条具有思明特色的发展道路。
十年来,思明区地区生产总值从887.75亿元增长到2258.08亿元,年均增长7.1%。 承载着全市五分之一的人口,贡献着全市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额连续六年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 居民钱包也在不断“鼓起来”:十年来,思明区常住居民人均GDP突破2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97万元增至8.12万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始终保持争当“排头兵”的气势。 思明区正在抢抓创造机遇,加快打造年轻产业、年轻经济、年轻社区、年轻城区,建设更加美丽、繁荣、富裕、安全的思明。 努力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做出表率、当先锋。
创新引领
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厦门东海岸,高端现代建筑鳞次栉比,就像经济特区的船头破浪而立,勇敢地站在潮头,无惧风雨。
会展区、观音山商务区、厦门软件园二期……现代产业园区与总部经济中心毗邻而居,连片成片,积势成峰。 这里,是厦门最具活力的经济发展高地之一。
老城并不古老。 面对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浪潮,思明区始终以创新激活澎湃动力,支撑中心城市中流砥柱。
在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思明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了以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智慧经济为主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3+3+3+3”现代产业体系。金融、软件信息、人工智能。 以产业为引擎,以旅游、会展、商贸等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为支撑,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服务、大健康养老等区域特色产业为补充,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 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向“空间”和“高度”受益,把每一寸宝贵的产业空间打造成“经济高产田”。
近十年来,现代化建筑在这片热土上拔地而起,吸引了众多“金凤凰”。 总面积仅1.34平方公里,观音山片区已有30多栋写字楼交付使用,累计引进企业1300多家。 安踏、特步、七匹狼、九牧、依视路等总部企业落户于此,面朝大海思明区楼宇自控系统,争夺国际市场; 苍鹭 在江岛总部经济带,马士基、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恒兴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入驻,财富中心、国际等“亿元大厦”银行大厦鲜花盛开。 ”;展北区汇聚了全市95%以上的各类银行分行以上区域总部、90%以上的保险分行以上区域总部、80%以上的证券分行以上区域总部……在思明,建成大厦150多栋,成为总部经济的“高产田”,总部企业数量占全市一半以上。
十年来,软件信息产业见证了思明积木的形成。 从珍珠湾畔软件园一期到虎仔山下软件园二期,思明区培育了美亚笔克、易联众等一批骨干企业,引进了美团、今日头条等行业龙头企业、腾讯、华为在辖区设立业务板块。 2021年,思明区软件信息产业收入达到958亿元,规模以上软件信息企业214家,占厦门市收入和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70%以上。 入围“2021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100强”的5家厦门企业均位于思明区,占全省的七分之五。
近十年来,中心城区商业氛围风起云涌。 放眼思明,中华城、万象城、宝龙一城等一批商业综合体相继破土动工。 蓬勃发展,聚集人气。
如今,思明区已形成金融、商贸、软件信息、旅游、会展四大千亿产业链。 思明区围绕楼宇经济、平台经济、互联网经济、总部经济,瞄准新兴领域,深耕产业链精准招商,不断为产业发展注入“年轻因素”,积聚更强的高质量潜力发展。
精心培育
用“绣花技艺”编织“善政之网”
海风徐徐吹来,琴声悠扬。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第十一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市民深度体验。 人流所到之处,只留下掌声,不留垃圾,展现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底蕴。
东山环廊,秋色如画,临海步道又为人们漫步休闲增添了新去处。 市民以文明出行回馈美丽风景,成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火车站、街头,志愿者热情开展志愿服务,向市民和游客传递城市文明和服务温度……
思明区的景美人更是美丽。 城市面貌和人文气质的发展,有赖于日复一日的创造和培育。
目前,已经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厦门,正以争创全国文明模范城市为目标,以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努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 思明区作为中心城区,是厦门市争创全国文明模范城市的“主战场”和“主阵地”。 始终坚持创造为民、造福人民的初心。 开展城市文明提升各项行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育道德之美、良善之魂的“思维习惯”,以标杆姿态标志着文明新高度,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十年来,城市品质提升有目共睹。 大量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居民生活更加舒适; 新增小绿地、街边公园、小游乐园等各类“袖珍公园”点缀城区,让居民“窗外见绿,入园入园”,打造小区绿地率区域绿化覆盖率位居厦门第一; 围绕居民更加细致的需求和关切,思明区着力推进“邻里党建”,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进一步打造完善社区、智慧社区、活力社区……思明区坚持高质量规划、高质量设计、高水平管理,推动中心老城复兴,着力打造年轻城区。
思明区多项治理创新经验已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筼筜湖综合整治马不停蹄地进行,为“城市客厅”打了一场“美丽攻坚战”。 筼筜湖片区整治成果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措施和经验推广清单;
高标准助力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社会,融入生活,融入时代;
“干净行走”健身、文明练习、志愿服务等“智慧习惯”深入人心。 思明区以高分被评为“省级文明示范城市”。 “三兄弟”、“水草”陈素珍等国民道德模范;
以党建引领,“近邻”模式赋能思明市治理,突破党群关系、邻里关系“最后一米”,助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这一经验已在全国推广。
许久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区
今年开学季,思明教育再次传出多重好消息——大同小学岭都校区开学,迎来首批220名一年级学生; 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禾香分校也焕然一新; 竣工并投入使用。 据了解,三所学校共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510个。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作为福建省首批“教育强区”之一,思明区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投入位居厦门第一,并逐年增加。
十年来,进行紧凑型教育共同体办学改革,思明区新增公办幼儿园3900个,中小学15660个。 家门口的“好学校”纷纷启动,助力思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思明区入选全国首批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创建区。 “十四五”期间,全区力争改扩建不少于30个义务教育建设项目,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万个,让“思明教育”名片更加闪亮。
围绕医疗、城市管理等民生领域,思明不断努力提升城市软实力,让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在这里,老人的照顾从“有保障”变成了“更好”。 采取土建公助、公建民办、购买服务、家庭医生承包服务等不同模式,加强本地及就近共建,打造养老服务社区; 等创新做法逐渐成为新趋势,演武社区还荣获首批全国示范老年友好社区。
在思明,群众更有安全感。 不断深化安全建设,全区刑警案件总数从每年2.47万起下降到3404起,年均下降18.76%,公众安全感保持在98%以上。 城市”; 今年5月,连前派出所还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公安文明单位”称号。
东风浩荡,乘浪而歌。 思明区以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区、争创高品质生活引领示范区为目标,不断把握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与群众共绘“幸福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