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大军中,除了社会有一技之长的人外,还有一个群体也跃跃欲试,那就是高校师生队伍。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暨第三届“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惠州大学充满激情的创新创业团队带来的“教室智能照明系统”将win 获得决赛优胜奖,成为惠州5支获胜队伍之一。 据介绍,使用该系统后,教室照明可节能50%以上。
希望解决照明用电浪费问题
16日下午,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3级学生林兴伟和几位同学正在嵌入式实验室拆装“教室智能照明系统”。 作为指导老师,计算机系副主任唐明星提醒他们,还需要改进哪些环节,以提高系统的智能化。
您为什么想到研究这样一个系统? 据唐明星介绍,实际上这套系统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研究成功。 灵感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来自平时的学习和生活经历。 当你经过教室时,常常会发现有的教室人很少,但灯却全部亮着。 林兴伟说,有些学生即使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也不会关掉电源,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 如果一个教室是这样的话,全校一年会浪费多少电? 全国高校乃至所有室内照明每年会浪费多少电力?
大家意识到,设计教室智能照明系统,解决照明用电严重浪费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项目。 唐明星介绍,惠州大学嵌入式实验室已经成立多年。 每年,老师和学生都会收集和讨论新的研究项目,最终选择其中的一些进行研究。 “教室智能照明系统”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获得通过,并组建了专门的团队。
据介绍,2013年以来,新成员陆续加入团队,也有部分成员因实习、毕业等原因离开。 大部分是计算机系大二、大三的学生,也有一些电子系的学生。 像林兴伟这样的积极分子从大一就加入了。 目前,团队成员有7人。
师生共同解决多项技术难题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智慧教室照明系统”终于成型。 据林兴伟介绍,主要包括4个模块,分别是智能交换机、传感器数据采集、嵌入式网关、WEB服务器。 其基本原理是在教室每张课桌椅下方安装一个红外管传感器。 一旦有人进来并坐下,传感器就会自动检测到有人进来并点亮最近的灯。 如果有人不断进来,传感器会自动控制需要打开多少盏灯。 如果有人离开一段时间(可设置),原理类似智能照明楼宇自控灯原理,传感器会自动关闭相应的灯。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时,教室里漆黑一片。 我应该怎么办? 智能开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它安装在入口处,有两个或更多的灯来控制不同的区域。 当学生进门时,通过触摸即可点亮。 他们入座后,由于传感器的作用,附近区域的灯会持续亮起,而远处区域的灯会关闭。 另外,通过嵌入式网关和WEB服务器,可以实现每个教室灯光的远程控制,相当于多了一个人工检查。
“使用这套系统,教室照明用电量可节省50%以上。”团队成员自豪地说。 然而,这样一个系统经过两年多的开发,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研究过程中,林兴伟和同事有时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软件还是硬件? 一项一项去检查真是头疼。
唐明星导师和实验室主任曾书宏对这些困难也深有体会。 比如安装系统时不能破坏教室原有的布线,否则会很麻烦,成本也很高。 最后,电源开关只能直接用智能开关代替,智能开关可以自动采集灯具的状态信息或者用于远程控制。 同时还借鉴“单火线供电”等技术解决供电问题。 光是解决这个问题就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 此外,系统需要使用多个组件。 除了购买之外,有些还需要自己设计。 无论是采购还是设计,都必须考虑兼容性、能耗等问题。 学生和老师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学习。
企业前来洽谈合作
惠州大学师生研究的“智能教室照明系统”项目自去年以来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和广东省攀登计划的奖励和资助。 今年11月,该项目在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第三届“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团体组中荣获优胜奖。
一旦有好项目出现,公司闻讯而动。 据唐明星介绍,广东一家节能公司的负责人找上门来。 他先到计算机系找到了项目负责人林兴伟的电话号码,然后和带头老师商量合作事宜。 唐明星表示,对方非常看好这个项目,目前正在讨论一些细节。 当然,这个系统还在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加智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国家和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包括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加强创新创业实践等。据介绍,惠州大学还将发文规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可以替代部分选修课课程并计算相应的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