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场开幕式暨Hi-CIS国际研发共同体开幕式举行。科协党组成员、国际合作部部长罗辉,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上海市副市长刘铎, 出席会议。
世界
顶尖科学家协会执行主席、上海中心主席吴向东表示,随着今天丁科论坛永久会场的开放,汇聚世界顶尖科学资源的科学界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科学界的另一个核心要素——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国际联合实验室也在建设中,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建成投入使用。临港新区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杰表示,临港新区正高起点建设国际创新协作区,实行人员自由出入境便利制度楼宇自控系统学论坛,加快构建全球科技人才网络, 预计到“十四五”末,国际创新协作区将引进建设30余家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和科学家工作站,集聚各类人才3万至5万人,新增企业和研发机构1000家。
吴杰表示,国际创新协作区将全面承接顶尖技术论坛不断扩大的“溢出效应”,充分展示创新源芯区、智慧城市示范区、上海新城示范区创新澎湃、活力迸发、开放包容、低碳韧性。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 )在致辞中表示,生命科学大楼和医药健康大楼将成为智能建筑的典范,新环境将为年轻科学家提供发展平台。他对实验室充满希望,对临港、上海乃至中国的科研发展充满希望。
上海市副市长刘铎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正努力成为新科学、新技术发明、新产业方向、新理念的重要源泉。永久会场的开放和Hi-Chi国际研发社区的建成,将加速整合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高地和科学自由港。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国际合作部部长罗辉与临港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袁国华共同为海智能研发社区揭牌。此前,2021年,中国科协印发《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积极探索打造国际研发共同体,旨在加强创新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海外技术、中国制造能力和全球市场”的有机结合, 推动地方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打造“科技创新中国”试点城市创新源头,对接国际资源。
2022年10月,经中国科协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决定,将国际研发界纳入海芝基地管理,命名为Hi-CI国际研发共同体。罗辉表示,中国科协坚持合作共赢,致力于搭建中国科学界与世界友好交流的桥梁,更广泛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科学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