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在这个迎来“世界杯”的火热夏季,各地的消防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夏季是火灾多发季节,此时消防工作的弦更加绷紧。 不久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与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消防训练演练、消防理论与技术研究、电气火灾防治、火灾处置联动等方面开展警企战略合作。 充分发挥双方在消防安全、民生保障工作中的作用。 在消防工作中,浙江电力一直在努力。 深入推进消防建设,创新运用智能化手段,编织立体消防防控网络,浙江电力防线进一步筑牢,为快速发展提供安全可靠保障。
用“微火”促“大火”
今年4月11日9时30分左右,位于国网金华供电公司控制楼后面的下关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西侧一栋住宅楼起火。
9时33分,金华电力微型消防站7名工作人员冲进火灾现场,熟练隔离控火车辆、连接水带、控制消火栓阀门出水……现场秩序井然。 。 从接到报警、发出指令、到到达现场处置,只用了不到三分钟。 9时44分,当地消防队赶到时,火势基本得到控制。 9时48分,大火被彻底扑灭。 消防队确认不存在复燃可能性后,消防站人员离开现场。
“自2015年成立以来,我们站已多次帮助市民扑灭火灾。”消防站值班值班员朱小凯说。 除金华公司控制大楼外,周边居民楼、餐馆、报社等均纳入服务范围。 小网站可以大有帮助。 他们如今已成为当地专业消防队的坚强后盾。
拓展“快速、灵活、可操作”的思路,用“微消防”推动系统内各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是浙江电力消防工作由粗放型、简单型向粗放式转变的成功实践。精准落实政策,建立规范工作流程,压实单位主体责任。 微型消防站以“早救、灭小”为宗旨,按照“有人员、有装备、有战斗力”的标准建设。 速度快、快速到达现场、快速处理的特点。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占地约4平方米的微型消防站,配备有水枪、水带、消火栓扳手、灭火器、消防斧、强光灯、防毒面具等灭火器材、拆除设备和个人防护设备。 以及通讯设备和设施。
早在2016年,浙江电力就在系统内建设了268个微型消防站并投入使用。 目前,除重点消防单位外,浙江电力不断扩大建设范围,将微型消防站延伸至±800kV及以上换流站(变电站)、220kV及以上变电站运维车站、生产、科研基地等火灾可能性较大的场所。 预计两年内将全面完成微型消防站建设,其中2018年将完成约378个,2019年底将全面竣工。
消防更有“技术风范”
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应用,推动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 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消防这个“老行业”也有了“新智慧”。 监管有效性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增强。 当高科技敲门时,安全生产又多了一道“防护墙”。
宁波220kV宁西变电站是浙江省电力建设消防标准化示范站,也是“变电站智慧消防”系统试点。 浙江电力从消防制度和管理制度、重点生产场所消防、消防设施设备、消防标志、消防安全等方面,对变电站现场消防工作进行了规范化、规范化的改进和推广。发布了《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在役变电站消防标准化建设指南(试行)》(110kV及以下变电站也可参照执行)逐步建立省级变电站消防标准体系。
在变电站消防安全管理中引入“变电站智慧消防”理念,试点构建“智慧消防”管理体系,通过“人防+技防”新模式,提升变电站消防管理水平“防御+物理防御”的意思,这是浙江电力为消防插上科技“翅膀”在宁波的试点项目。
据了解,“变电站智慧消防”包括三个子系统,分别实现变电站消防三个“智慧”,全方位提升变电站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其中“变电站智能消防检修管控系统”可实现变电站消防检修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达到智能消防“人防”的目的; “预防”的目的; “智能远程监控消防水系统”实现了对变电站消防水系统的实时监控和预警,达到“物防”的目的。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运检部专职员工李富强告诉我们,传统的变电站火灾报警处理流程一般是这样的:接到火警信息通知后,值班人员发送到变电站现场,并在火灾报警主机上显示的特定点处显示火灾报警信息。 前往相应现场核实火灾情况。 “根据距离来看,需要10分钟到一个小时。但火灾报警系统很容易受到干扰,经常出现误报的情况,浪费时间。” 他有些无奈。
“消防控制室智能远程火灾报警系统”的应用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现在,流程可以优化如下:运维人员收到火灾报警通知后,可以打开“消防维护”APP查看智能远程火灾报警系统中的火灾报警点。 例如,当看到“配电室烟雾报警”时,不必立即赶到现场,而是通过车站的工业视频详细检查配电室。 如果没有发生火灾,即可判定为误报,无需立即赶赴现场。 如果属实,则根据相应房间或区域的设备状况,预测火灾情况并准备相应的救援措施。 依托该系统,可以通过设备实时掌握现场情况,大大提高了火灾研判和灭火的效果。 智能统计分析也为科学救灾提供依据。 消防多了“技术风格”,变电站消防管理的安全可靠也有技术基础。
加强消防队伍建设,让救援力量能用得住
科学技术为提高消防救援水平创造了条件,只有提高专业水平才能如虎添翼。 国网浙江金水滩电厂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消防队。 今年夏天,7名全副武装的专职消防骨干进驻国网浙江检修公司特高压莲都站协助消防工作。
在此期间,他们将融入特高压变电站的各项消防安全工作中,运用专业技能制定培训计划,开展消防装备整理、水罐车换水、消防车加油、空气呼吸器佩戴、体能训练等工作。培训等项目陆续开展。 结合站内实际情况完善应急预案。
今年是消防队的“三十年”。 自1989年队伍成立以来,他们一直在厂区从事消防工作,并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参加应急救援和消防演练。 该队伍曾三次被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授予“岗位培训先进消防专业队伍”; 2016年被浙江省公安厅授予全省首届“119”消防先进集体。
“平时我们会进行一人两带、两人五带、着装到位、派出民警等常规业务训练,以及游泳、登山、越野3000米等体能训练。 ”。 该厂消防大队队长张永强介绍,他们每年的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天。
加强专业消防人才队伍建设十分重要。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提高企业相关消防管理人员的安全技能和火灾防控能力,浙江电力在消防控制室值班,需对火灾报警和联动灭火设施(设备)的操作和监控,对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和消防安全管理相关人员组织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 “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了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这些知识需要反复巩固,即使我不在这个岗位上,也会让我受益匪浅。” ±800kV绍兴换流站运维班副班长楼汉宁在培训中表示。 除了日常训练外,他们还与当地消防部门密切联系,建立了常态化的消防演练机制。
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 目前,浙江电力正在抓紧制定《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 全面落实安全责任,依法依规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浙江电力以“变电站智慧消防”创新理念浙江电力应急楼宇自控品质保障,大力推动消防与现代技术应用深度融合,构建“智慧消防”管理体系,提升消防队伍整体素质,使企业消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为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护送。 (摄影:徐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