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智慧消防

时间:2023-09-09

一屏尽览园区概况,精准防控,火灾隐患一目了然; “最强大脑”高效运转,大大缩短出警时间; 警情处理完毕后,系统实时战情回顾,实战指挥全流程、全方位展示……在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的智慧消防监控平台, 2.7万平方米的各类地下连廊尽收眼底,全国首个超大型建筑群智能消防系统的“大脑”正在工作。 分布在地下的1024个前端传感设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日夜守护,对各种火灾隐患提供预警。 近日,记者走进运河商务区地下空间,了解这里的“智慧消防”。

智慧火灾监控平台可以发挥预警功能,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超大型建筑的“成长烦恼”

运河商务区位于城市副中心五河交汇处。 规划启动面积约3平方公里,包括52块地块、16个开发项目,涵盖各类商业、办公、公寓、酒店、住宅等。随着城市副中心建设提质提速越来越多的优质商业元素正在五河交汇的“运河金融城”聚集。 截至今年5月,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超过17000家。

作为城市首个红线内外、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区,未来这里将在地面打造一条热闹的商业步行街,一条承载繁忙交通的环形隧道将建在地下。 空中将架设连廊,连接地面主体建筑和商业区。 打造立体城市生活圈。

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无障碍商业步行街、人车分流的交通设计、地下车库互联互通,可以放大运河商务区的品牌集聚效应。

然而,四通八达的连廊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原本分隔的地下空间被连接起来,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会导致更广泛的蔓延。

“运河商务区的16个项目共有176栋高层建筑,包括商业楼、办公楼、公寓楼、住宅楼、综合楼。许多建筑都有连接通道,其中中间区3个,地上18个无顶区、廊道、地上有盖廊道3条、单层地下通道13条、多层地下通道8条、环隧道连接通道16条。 北京北投同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运河商务区运营管理项目部副经理陆毅介绍,运河商务区的各个单体建筑虽然都符合建筑设计消防规范,但连接起来后,形成一个非常大的建筑群。 它面临着缺乏综合报警系统、无法对全球设备进行监控以及有效疏散引导的困难。 存在消防法规和传统消防制度难以解决的诸多问题,如缺乏统一的消防监管等。 而且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先例,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打造“智慧消防”监控平台

针对这些痛点,2018年,区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区消防救援支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了《运河商务区一体化建设项目专项消防设计报告》,共同编制了《运河商务区一体化建设项目专项消防设计报告》。创建全国首个超大型建筑群智能消防监控平台,于去年3月投入使用,对地下空间综合建设项目的消防设施进行统一监控和管理。

与传统智慧消防系统相比,这套智慧消防系统的“智慧”在哪里?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消防研究所安全信息研究中心工程师马文浩介绍,传统智慧消防多基于物联网,消防施工改造分阶段性、多层次化。消防控制室的系统性质导致监控终端较多,不利于日常消防管理。 运河商务区智慧消防系统创新管理理念和技术。 可在同一平台上展示和操作多阶段、多消防系统改造的数据,解决了商业区建筑众多、产权分散、地下管廊复杂的消防管理问题。 问题。

报警自控楼宇消防系统设计_报警自控楼宇消防系统的作用_楼宇自控消防报警系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现已投入运行的智慧消防监控平台,可以将地下空间综合建设项目的消防设施纳入统一监控管理。” 陆毅指着监控平台大屏幕表示,只要动动鼠标,就能完整了解运河商务区的消防安全运行情况。 一目了然。

从软件角度来看,运河商务区智慧消防监控系统分为火灾风险实时预警、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消防综合管理、消防智能指挥、智能巡检、火灾隐患及危险品管理六大模块。 实现日常安全监控、隐患提示报警、快速响应联动、实时远程指挥等功能。 硬件方面,该系统连接智能终端1024套,其中烟雾报警器694个、手动报警器40个、温度探测器等智能报警装置118个、水压探测器44个。

同时,系统还链接商圈内的建筑物、消防设施、人员、风险隐患等因素,能够从整体角度落实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智慧消防趋势判断与研究、消防人员管理和消防救灾疏散工作,使消防人员按照任务体系全面、完整、专业地完成消防执勤、检查、维护等消防工作。 一旦发生火灾,他们可以根据系统的智能提示,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使消防安全工作进入提前预测、提前预防、提前消除火灾隐患的智能化阶段。

他山之石,可以借鉴。

该系统的另一个亮点是引入了美国运筹学家 Sethi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层次分析法。 能够满足灭火救援智能决策评估的需求。 它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 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由于该方法在处理复杂决策问题方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其应用遍及军事指挥、交通、医疗、环境等领域。

记者在智慧消防指挥大屏上看到,系统可以根据智能消防设备返回的数据,对各个地下空间的消防安全等级进行实时评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采取针对性措施。 “这个风险预警模型包括建筑材料、消防设施、管理体系等5个等级指标、100多个参数楼宇自控消防报警系统,分数越低,风险越高,这样就可以进行早期风险评估不等火灾发生就立即针对某个地区或单位出动。再次响应,防患于未然。” 马文浩说道。

运河商务区所有走廊、通道均配备齐全的消防设施和标志。

3秒生成救援方案并自动推送

火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该智能消防系统从发现火情到预警,再到生成救援预案,仅需3秒。 分布在地下走廊的1024个前端传感设备,一旦检测到烟雾或火焰,就会立即报警,并通知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处置。

工作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采取预防措施,在地下走廊一角的铁桶里点燃废纸箱,火焰伴随着烟雾冒出。

“烟雾探测器报警!烟雾探测器报警!” 监控大厅的屏幕上,几乎是在发现火情的同时,就弹出了一个红色对话框,准确定位着火点的位置,并利用3D建筑模型视图显示周围的危险品、灭火设施、救援力量、相关机构、道路交通等

除了科技系统之外,完整的救援力量也是定海神针。 据悉,运河商务区目前共有8个微型消防站、1个小型消防队和1个消防中队,消防队员100余人。 不过,面对运河商务区20.38平方公里的管辖面积,消防救援队的任务依然相当繁重。 智慧消防系统的应用可以将消防救援从传统的模糊救援升级为精准救援,可以大大缓解消防救援队伍的压力。 陆毅介绍,智慧消防监控平台可以实现消防救援的图形化管理,将文字、地图、周边情况、消防力量等融入数字预案中。 一旦发生火灾,预案将直接推送到屏幕上,有针对性地协助消防指挥员。 完成灭火救援任务。

记者一路走访发现,真正让科技为人民服务的关键在于人。 “智慧消防管理系统的建成,并不意味着相关部门和单位就可以‘放手不管’。要把执法、预防、服务融为一体,配套系统必须跟上。” 陆毅表示,创新技术是一方面,制度的落实也很重要。 经过多方协商,运河商务区管委会正在制定《运河商务区消防管理细则》。 未来,该系统将结合街道、公安、消防、物业等力量,共同保障运河商务区的消防安全。

目前,运河商务区包括8条已配备智慧消防设施并接入系统的廊道、通道、中间区和环隧道连接通道,面积约2.7万平方米,约占31.3%。占总面积的%。 下一步,随着运河商务区启动区商业楼宇逐步竣工投入使用,共计61个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的各类连廊将逐步接入智慧消防今年保护平台系统并纳入平台统一监控。 管理上,充分发挥消防平台的预警功能,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智慧消防”嵌入“智慧城市”

运河商务区智慧消防监控平台的建设只是城市副中心“智慧消防”建设的开始。

记者了解到,随着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产业转型的快速发展,集地下道路交通、市政综合管廊、购物、餐饮、休闲、娱乐设施于一体的地下空间不断增多,城市副中心-中心“十四五”期间,着力补齐消防工作短板,继续加大“智慧消防”建设力度。

“十四五”期间,副中心消防信息化将规划设计“四横四纵”总体框架,形成“两个网络”“四个系统”“两个机制”的信息体系”。 推动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消防救援领域的应用。 聚焦消防救援实际需求,建设统一的城市副中心消防大数据中心和“智慧消防”一图系统,形成数据采集、分析决策、火灾防控、灭火救援等、行政办公综合信息系统。

此外,还将开发建设消防装备管理、消防动态救援、综合态势分析等七个平台。 建设综合消防数据库,推动“智慧消防”嵌入“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运行感知数据和应急指挥数据深度融合互联,打造共治共享平台供政府、部门、单位及消防部门使用。 同时进行数据挖掘和处理,在综合火灾指标分析、火灾风险评估、社会消防管理、119调度指挥、消防救援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服务改善民生、消防行政管理、消防队伍建设等,提高消防工作效率。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