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管理是一种知识,一种智慧。合理运用管理可以事半功倍。粗放的管理方式会导致机电设备的能源供应出现冗余,建筑物内机电设备的运行模式与室外气候分离。
楼宇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楼宇设备的性能,充分发挥每台设备的高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是建筑智能化领域一项具有深远意义和潜力的节能技术。
“楼宇自控系统是一项非常好的节能技术,但现在很多用户在楼宇运行过程中忽视了能效管理,导致楼宇自控系统的节能效果无法发挥。” 近日,全国智能建筑与住宅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永刚在谈及楼宇自动化现状时遗憾地说。
楼宇自动化作为大型公共建筑的配套系统,可以有效管理楼宇内部的暖通空调、照明、电梯、配电和配电等机电设备,达到节能、便捷的效果。
然而,在能源效率不被重视、行业标准不统一的背景下,楼宇自动化、节能、高效、便捷的梦想似乎离现实还很遥远。
目前,除了在建设初期使用节能建筑材料外,在建筑的运行阶段,可以采用智能化手段,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效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筑,提高建筑内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楼宇自控现状,降低建筑成本。能源消耗,达到节能效果。
然而楼宇自控现状,建筑运营期间的能源效率并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张永刚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忽视了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效管理,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源管理还处于粗放阶段。”
张永刚说,现在很多机电设备时不时出现多余的能源供应。设备系统与室内环境所需的能源需求应形成和谐的供需关系,即运行过程中供需相等。但在大楼的实际运行中,管理人员目前并没有明确判断大楼所需的能源,一味供给,造成能源供应冗余,造成大量浪费。
设备系统的能耗状况非常模糊。在设备的实际运行中,管理人员缺乏对建筑能耗、能源供应等的相应计量数据,也没有量化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评估,难以获得准确的数值,不可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此外,建筑内机电设备的运行方式与室外气候相分离。
室外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室内环境,改变设备的处理负荷。但是,在设备系统的运行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运行方式与室外气候相分离的现象。建筑管理者缺乏对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合理利用,室内状态的控制没有与室外状态的变化相结合。这是设备系统运行控制规则的一大缺陷。
张永刚表示,粗放的管理方式使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保持在较高水平,建筑节能工作迫在眉睫。
“在楼宇运营过程中,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能源,楼宇自动化技术是最先推广的。” 张永刚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