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关于发布《民用机场航站楼离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等八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时间:2022-01-20

UDCMH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PMH/T5018-2004 民用机场航站楼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民用-03-03 发布 2004-05-01 中国民航总局实施 中国民航总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局行业标准规范民用机场航站楼计算机管理系统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T5018-2004主编:中航机场设备有限公司审批部门:民航总局中国 实施日期:2004 年 5 月 1 日 2004 年北京标准共享 下载《民用机场航站楼离港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等八项行业标准发布的通知,民航机发[2004]57号 民航地区管理局 航空运输(总)企业 机场 各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单位:为适应民用机场建设发展需要,保障工程建设民用机场航站楼弱电系统设计质量,总局机场司组织编制的《民用机场航站楼离港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民用机场航站楼航班信息显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机场航站楼航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机场航站楼航班信息显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车站大楼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机场航站楼时钟及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机场航站楼广播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民用机场候机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已获中国民航局批准。《民用机场航站楼广播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机场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已获中国民航总局批准。《民用机场航站楼广播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机场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已获中国民航总局批准。

MH/T5018-2004)MH/T5020-2004号)和《民用机场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MH/T5021-2004号)等八项规范推荐民航行业标准。将从2004年5月1日起实施。上述八项标准由民航总局机场司归口,中航机场设备有限公司解释。民航总局 2004 年 3 月 3 日 CC:建设部标准配额司前言 本规范依据民航局基函[1998]056号文件 - - - - - - 关于委托编写《民用机场航站楼弱电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

本规范分为3章和1个附录。本规范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归口,中航机场设备有限公司负责解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11号,邮编:,电话: (010) 。由于本规范为首次编写民用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规范中的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同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规范的不适感会不断增加。希望各有关单位在修改时注意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反馈给中航机场设备有限公司,供参考。主编:中航机场设备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1. 1.2 本规范适用于民用机场航站楼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1. 1.3 民用机场候机楼计算机信息管理项目的设计应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性、安全性和可靠性。1. 1.4 民用机场航站楼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工程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及相关行业现行的相关工程设计标准和规范。2 术语和符号 2. 1 术语 2.1.1 航站楼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处理,使终端楼各项事务管理信息的传输和处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同时将其他弱电系统的相关运行状态和控制管理信息,是终端运营管理的主要手段,会进行处理。融合实现多方位、多点人脸监管作业。2.1.2 中央机房是对航站楼内各种智能设备的集中管理。主要弱电系统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集成时,应采用网络连接。为此,系统中应设置网络交换设备和主机的中央机房。2.1.3 横向传输骨干系统 网络骨干,由于终端楼楼层太少,单层面积太大,所以骨干主要以横向铺设。2.1.4 用户终端设备主要指系统网络用户计算机及其辅助外围设备,如打印机等。

2.1.5 快速以太网 本规范主要指-T/100-F快速以太网,它是从-T以太网标准发展而来,保留了CSMA/CD协议在局域网上启用-T和-T。站点间数据通信不需要协议转换。2.1.6 一种局域网标准,支持1 /sec 的数据传输速率,可用作高速以太网环境中的骨干网络。2.2 ATM是一种网络传输协议,是“ Mode”的缩写。可以实现: 1.支持私有网络和公共网络;2. WAN和LAN使用相同的技术;3、普通线路传输视频、语音、数据;4. 按需分配带宽。标准共享网络免费下载 3 系统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 系统网络宜采用专用网络或采用综合布线方式组网。3.1.2 系统主机和备份必须有备份,并采用适当的冗余备份策略。3.1.3 系统网络交换机、集线器等设备的用户端口应有一定的余量。3.1.4 中央机房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系统规模进行设置。多中心机房或分布式系统中应设置中央机房,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3.1.5 系统主机、网络交换机、系统软件等的配置,应根据机场的具体规模适当平衡。并采用适当的冗余备份策略。3.1.3 系统网络交换机、集线器等设备的用户端口应有一定的余量。3.1.4 中央机房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系统规模进行设置。多中心机房或分布式系统中应设置中央机房,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3.1.5 系统主机、网络交换机、系统软件等的配置,应根据机场的具体规模适当平衡。并采用适当的冗余备份策略。3.1.3 系统网络交换机、集线器等设备的用户端口应有一定的余量。3.1.4 中央机房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系统规模进行设置。多中心机房或分布式系统中应设置中央机房,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3.1.5 系统主机、网络交换机、系统软件等的配置,应根据机场的具体规模适当平衡。多中心机房或分布式系统中应设置中央机房,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3.1.5 系统主机、网络交换机、系统软件等的配置,应根据机场的具体规模适当平衡。多中心机房或分布式系统中应设置中央机房,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3.1.5 系统主机、网络交换机、系统软件等的配置,应根据机场的具体规模适当平衡。

考虑到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快速更新换代,除网络连接端口外,其他设备应一次性配置到位。3.2 系统硬件和软件 3.2.1 中央机房数据交换设备。中心机房的网络交换设备应冗余连接,预留可管理的光接口。3.2.2 中央机房数据处理设备 1、中央机房数据处理设备应集中放置在中央机房内;2、中央机房的数据处理设备应采用主备双机热备,并具有一定的容错或冗余配置;3. 中央机房的数据处理应采用具有容错处理功能的独立数据存储设备;4、要有备份计划,重要的历史数据要归档备份,以备日后调用。3.2.3 系统软件 网络主交换机和中心站数据处理设备应配备行业主流和开放、可靠、安全性高的数据管理系统和中间件软件操作系统。3.2.4 中央机房系统管理 中央机房必须配备网络管理和系统管理的设备和软件。3.2.5 水平传输骨干 1. 水平骨干应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单模光纤可用于多个终端建筑组成的大型局域网或校园网。2、占用一个独立的线槽槽位。3.2.6 机房管理设备 1 终端楼安装综合布线系统时,网络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布线室应与综合设备布线室配套使用;2 机房内不应有其他非弱电管线穿过。; 3 现场后备在线UPS,可用于设备管理设备的供电。网络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布线室应与综合设备布线室配套使用;2 机房内不应有其他非弱电管线穿过。; 3 现场后备在线UPS,可用于设备管理设备的供电。网络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布线室应与综合设备布线室配套使用;2 机房内不应有其他非弱电管线穿过。; 3 现场后备在线UPS,可用于设备管理设备的供电。

3.2.7 用户终端设备 根据管理需要,终端主要生产部门和岗位配备计算机工作站、打印机等外部设备。3.3 系统网络 3.3.1 骨干网的传输速率不低于。3.3.2 骨干网的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和异步传输ATM网络。3.3.3 根据终端建筑的建设形式,系统网络拓扑布线以星型为主,适当采用冗余策略。3.3.4 应充分考虑电磁环境干扰的影响,网络系统传输介质的选择和敷设位置应尽量避开干扰源和抗干扰传输线。3.4 系统应用软件 3.4.1 系统应用软件的功能应涵盖航班信息管理、机场生产指挥、地面服务管理、旅客信息管理等。系统应以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支撑,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和客户端/服务器技术来实现各个应用软件。根据机场的不同要求,主要软件包应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内容: 1. 航班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2. 航班动态信息发布管理;3、机场停机坪服务管理;4、终端生产经营综合指挥管理。;5 机场运输资源配置管理器:包括停车位、登机桥、候机厅、贵宾厅、行李提取转盘、值机柜台等;6 旅客、行李信息管理;7 VIP及特殊服务信息管理;8 综合航班信息查询;9 消息和天气信息管理;10弱电系统集成;11个机场生产统计。行李提取转盘、值机柜台等;6 旅客、行李信息管理;7 VIP及特殊服务信息管理;8 综合航班信息查询;9 消息和天气信息管理;10弱电系统集成;11个机场生产统计。行李提取转盘、值机柜台等;6 旅客、行李信息管理;7 VIP及特殊服务信息管理;8 综合航班信息查询;9 消息和天气信息管理;10弱电系统集成;11个机场生产统计。

3.4.2 各应用软件的设置和开发应围绕机场为航班正常运行而管理的各项业务,确保其高效可靠运行。其他操作和自动化系统应根据用户情况逐步开发,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或综合解决,以满足不同企业管理模式的需要。3.5 系统安全要求 3.5.1 在设置远程访问的情况下,应考虑与本地系统设置防火墙,重要机场也应考虑在物理连接上与外部网络隔离。3.5.2 在系统本地网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部门确定网段,重要部门的子网可以设置防火墙保护。3.5.3 系统应设置必要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终端中的所有用户都应该有访问密码和权限。终端外的其他用户应采取特殊措施接入信息管理系统,并设置必要的安全隔离措施。3.6 用户设置原则 首先应根据用户具体需求,参照未来机场运行管理系统进行相应调整。一般机场用户包括:航站楼指挥中心、外场指挥中心、航站楼内各级领导办公室、海关、边防、安检、值机处、查询、行李查询及其主办公室和值班室。3.

3.7.2 系统集成的范围应取决于不同机场和不同用户的需求。具体可以包括:飞行显示、自动广播、监控、离场、时钟、火灾自动报警与控制、楼宇自动控制、安全报警、空中交通管理信息访问、内部通信等。3.7.3 系统集成的主要技术要求: 1、支持互联网通信协议TCP/IP;2、系统应以统一格式接收航班信息,核心信息内容可能包括:航班号、航空公司、机型、起降、计划起降时间、起降时间变更、正常或延误的飞机、过往飞机、座位号、出发值机柜台、登机口等。餐饮种类和数量、供油吨位、清洁类、机械维修等类: 3、集成系统应提供运行状态、报警、故障等信息;4.信息自动处理和播放,用于飞行显示和播放;5、时钟系统应能提供整个航站楼弱电系统的时钟校准信息;6、安防监控报警应能提供系统报警信号;7、楼宇自控、火灾自动报警及控制系统应提供集成系统的设备状态、报警、故障及火灾自动报警。信息。为保证安全,该类系统可提供专门的信息访问软件实现集成;8 空中交通管理信息接入用于实现空中交通飞行信息的转换和接入,作为飞行信息的主要信息源,在进入地面系统之前。对于主要信息,应有人工确认措施。3.8 安装工艺要求 3.8.1 中央机房 1. 机房吊顶下净高不小于2.3m,应安装高架活动地板;﹪;3 机房内电磁干扰源限30HZ~30KHZ/(50Ua/m) 30KHZ~30MHZ(0.6V/m)/(0.0016A/m) 30MHZ~50MHZ (0.3V/m)/(0.0008A/m)0.05GHZ~13GHZ(1.5V/m)/4 机房照度标准值:垂直照度150~计算点高1.4m:

3.9 电源及电气保护接地 3.9.1 电源 1 系统机房采用独立稳压稳流电源,功耗等级为1级;容量应满足系统主机等设备正常运行不少于30分钟;3、重要终端计算机应配备不间断电源,在断电情况下能保持不少于15分钟的正常使用。3.9.2 电气保护及接地详见相关规范《电子机房设计规范》-93。附录 A 本规范中所用术语的解释 在实施本规范的规定时,

为适应现代机场航站楼发展的需要,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当前民航建设、改建、扩建项目中,考虑建立终端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管理自动化、智能化。1.1.2 现行许多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中对计算机机房的技术要求,应充分考虑作为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2 术语和符号本章所列术语分为规范中涉及的最基本术语和通用标准术语两类。后一种澄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本规范所涵盖的概念和领域发生了变化。简而言之,解释或定义侧重于针对性和行业特征,而不是涉及更多的技术特征和概念。3 系统设计 3.1 一般规定 在系统设计中提出了一些一般要求。终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更加灵活,尤其是在系统网络架构、软硬件设置方面。不方便制定规范,所以这里仅就原则问题提出一般性要求。3.2 系统硬件 3.2.1 为未来发展考虑。网络交换设备,尤其是中心站网络交换设备,应具有冗余配置和预留光纤端口,以实现终端内部的网络扩展或多个终端之间的网络互联。3.2.2 中心站数据处理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系统的可靠性主要体现在中心数据处理上。主备主机应为规格和处理能力相同的设备,主备主机的切换时间应尽可能短。

重要历史数据主要是指主要管理指挥部门的工单历史记录。3.2.3 系统管理 由于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方法,新技术不断出现,规范中没有具体要求。3.2.4 使用综合布线系统实现网络布局时,可按相关规范进行设计。计算机系统单独布线时,如果主干光纤与其他电缆敷设在同一个槽位,应加以保护,占用一个独立槽位。用户终端设备 本规范仅列出名称,表明它是系统的一部分,对其设置不作具体规定。3. 3 系统网络标准共享网络 系统网络的形式主要是从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计算机网络的传输速率在不断提高,不同规模的终端主网至少要满足传输速率。关于不同网络形式的选择,在新技术不断涌现和更新的环境下,应从实用性、成熟度和开发使用的角度来选择合适的网络协议方式。规范中列出的形式是基于当前的技术,未来引入的新方法也应该考虑。随着新技术设备的发展和普及,电磁环境对传输介质的干扰将越来越明显,因此有必要在规范中引起重视。3.4 系统应用软件 本节主要列出基础系统应用软件的功能组成,具体项目建设时可根据机场运行要求进行补充和修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应以实现机场生产指挥、地面服务自动化和运行安全、可靠、快速为主要指标。4 系统应用软件 本节主要列出基础系统应用软件的功能组成,具体项目建设时可根据机场运行要求进行补充和修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应以实现机场生产指挥、地面服务自动化和运行安全、可靠、快速为主要指标。4 系统应用软件 本节主要列出基础系统应用软件的功能组成,具体项目建设时可根据机场运行要求进行补充和修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应以实现机场生产指挥、地面服务自动化和运行安全、可靠、快速为主要指标。

软件开发是一项与实际用户密切相关的技术工作。由于民航领域不同机场的用户划分不一致,每个项目都有其特殊性。同时,技术和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从一开始就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建立良好的软硬件基础的前提下,逐步深化和细化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 3.5 系统安全要求 系统安全分为网络内部安全和广域网外部安全。以上两点在规范中都有说明,其中常用防火墙保护和密码限制,而且在实践中还有很多安全技术,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3.6 基于原则的用户设置 用户设置相对灵活。在很多项目中,可以通过综合布线系统调整用户机器的数量和位置,并可以跨接线室的配线架和网络设备。3.7 系统集成设计 系统集成范围广泛,方式多样。规范中对民航终端计算机系统集成作了专门定义,并明确了基本弱电系统的集成范围。集成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变化多的新兴技术。目前很难也不可能将其规范到位,所以规定只对主要技术提出要求。标准共享网络免费下载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