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电梯安全主体责任如何划分,老旧电梯如何整改?

时间:2022-03-24

电梯安全主体责任咋分、老旧电梯如何整改?

日前,国家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电梯开发、制造、使用、维护等环节的电梯安全主体责任。对老旧住宅电梯整治,要求地方政府畅通资金退出渠道,明确资金退出机制。此外,还提出建立“物联网+维保”、“保险+服务”的新模式,推动电梯维保的人性化、科技化、信息化。

电梯安全主体责任咋分、老旧电梯如何整改?

“电梯是‘出门的第一步,回家的最后一步’。据保守估计,全国每天有15亿人乘坐电梯,电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垂直交通工具同时,我国也是电梯,2017年我国电梯产量和新增量分别为78万台和68万台,约占全球的75%、65%。”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针对老旧住宅电梯存在隐患多、维修中偷工减料等问题,《意见》给出了哪些对策?在这方面,记者采访了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相关负责人。第一个问题:当事人的主要责任应该如何划分?记者:电梯安全涉及多个环节、多个主体。如何界定各主体的责任,防止相互推卸责任?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

电梯安全涉及房屋开发建设、设备制造安装、使用管理、日常维护等多个环节,涉及建筑施工单位、电梯生产单位、电梯产权单位(或共有产权)、使用管理单位、维修单位、等主体。目前存在各方责任不明确、安全主体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的问题。对此,《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相关主体质量安全责任,推进主体责任落实。

在房屋建设过程中,一些房屋开发建设单位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减少电梯数量,减少电梯载客数量,降低电梯选型配置水平,忽视电梯质量。对此,《意见》特别强调,房屋建设单位要对电梯井道、地坑、机房等附属设施的安装和土建质量负责,并按照建筑设计规范等要求,确保电梯选型和配置符合有关规定。乘客需求。

在制造安装过程中,针对部分电梯生产企业降低产品质量抢占市场的行为,《意见》规定,电梯生产企业不仅要对电梯制造安装质量负责,还要对电梯制造安装质量负责。做好在用电梯的跟踪监控,以便管理电梯的使用。单位提供技术服务等。

在使用环节,依法由电梯所有人负责电梯的使用和管理。然而,住宅电梯通常由多个所有者拥有。业主再委托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电梯,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电梯的使用和管理。

实际工作中,由于物业管委会难以对物业进行有效监管,部分物业公司电梯投入不足、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善,导致电梯加速老化、带病运营。尤其是一些物业管理公司“以包代管”,错误地认为,将维修业务承包给维修单位,无需履行管理职责。对此,《意见》强调,电梯业主或其委托的管理人员要确保电梯使用安全,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关管理人员,对电梯进行日常检查,监督维护保养工作,做好值班。,

楼宇自控系统维保方案_自控维保建议_会议音响系统维保方案

在维保环节,针对目前电梯维保企业规模和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维保企业存在低价竞争、偷工减料、流于形式等问题,《意见》强调维保单位必须保证其维修电梯的安全性能,一方面要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得到电梯被困人员等信息后,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救援。

第二个问题:如何对旧电梯进行整改?记者:老旧住宅电梯隐患多,整改资金难以筹集。我该怎么办?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

截至2017年底,我国在用15年以上的电梯约有30万台,占在用电梯总量的5%。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梯老化的问题也将集中出现。经专项抽查发现,使用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故障明显增多,甚至可能引发事故。特别需要对其进行大修、改造和更新。

然而,老旧的住宅电梯很难整改,钱从何而来。一方面,专项维修资金难以提取。尽管已经出台了关于便利提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电梯抢修改造的意见,但由于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规程,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管楼宇自控系统维保方案,业主普遍担忧物业维护。有了大修专项资金,电梯大修费用仍然难以动用。家庭筹资难,资金问题难解决。

电梯安全主体责任咋分、老旧电梯如何整改?

本《意见》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电梯改造大修相关政策。一是畅通维修资金提取渠道,出台具体可行的操作规程。要便利维修资金的提取,明确维修资金应急使用程序。同时,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防止恶意挪用专项大修资金,打消业主的顾虑。二是明确维修资金不足情况下的融资机制,解决部分房屋维修资金不足、电梯改造难等问题。例如,在某些地方,

第三个问题:维修问题有哪些新花样?记者:《意见》提出了“物联网+维护”等新模式。与现有的维修模式相比,有哪些变化?弥补了哪些不足?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

现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应至少每15天清洗、润滑、调整和检查一次。” 该规定的目的是保证电梯能得到最基本的维护,但很难适应不同的质量。水平,电梯的不同使用环境。例如,地铁等公交枢纽的电梯,由于其载重大、容量大、使用时间长等特点,需要较短的维护周期,而一些乘客密度较低的专用电梯,维护周期可以较长。因此,利用技术手段对电梯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实施有针对性的“按需维保”,是维保工作科学发展的方向。

“物联网+维保”是一种预测性维保,利用物联网准确了解电梯的运行参数和风险状态,然后根据其风险状态进行维保。“物联网+维保”的按需维保模式已在南京、宁波等地试点。试点通过电梯远程监控技术手段,实现物联网在线巡检维保与现场维保相结合。该模式使电梯维修行业越来越人性化和科技化。

记者:电梯责任险的加入能给维保行业带来哪些变化?“保险+服务”新模式有哪些优势?

楼宇自控系统维保方案_会议音响系统维保方案_自控维保建议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

责任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10多个省级质监部门和保监会制定了地方电梯责任保险实施方案。其中,电梯数量最多的广东省,保险覆盖率达80%。许多电梯事故由保险及时赔付,有效抢救受伤乘客。.

部分保险机构推出“保险+服务”新模式。主要方式是物业公司、维修单位和保险机构签订三方合同。维修费按维修质量支付。保险机构开发了信息化维修监控系统,维修人员通过手机APP进行维修,使维修过程更加公开透明,防止维修人员偷工减料。同时,及时向业主公布维保信息,公众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电梯维保工作。目前,“保险+服务”模式已在宁波、杭州、福州、天津等地区推出,

保险机构的参与,一方面可以促进维修质量的提高。从宁波市首批12个小区、537部住宅电梯的情况来看,维保计划完成率达到100%,平均维保时间由之前的35分钟延长至60分钟,实现了“及时维护,维护到位”。. 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保险+服务”模式提高维保集中度,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维保总成本,维保到位后,延长电梯大修周期,降低电梯总使用成本。

更重要的是,“保险+服务”新模式突出电梯使用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强化电梯乘客与用户之间的民事责任关系,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实现电梯安全从依靠以行政监督为主。社会综合治理的转变将促进社会共治机制的形成。

电梯安全主体责任咋分、老旧电梯如何整改?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