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轻部
集成西门子智能基础设施创新技术的“零碳先锋”卡车已与中国60多个城市的客户实现紧密联系。
这款集西门子智能配电、智能工控、智能楼宇、智能能源和数字化解决方案于一体的卡车,已成为西门子智能基础设施集团的名片。在离市场越来越近的征程中,也越来越接近全社会基础设施领域的智能化方向。
“这辆卡车之所以被命名为‘零碳先锋’,与西门子于2021年9月在中国正式启动的‘零碳先锋计划’相呼应。” 日前,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智能基础设施事业群总经理林斌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
作为全球首家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的大型工业企业,西门子“零碳先锋计划”涵盖更广泛的产业链,希望打造端到端的零碳产业链,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未来,西门子除了在自身运营中继续实施节能措施外,还将努力帮助中国500多家重点供应商到2025年加快减碳步伐,帮助数以万计的客户在数十个行业节能增效。
如何在中国更好更快地实现这一计划,成为西门子智能基础设施集团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林斌上任大中华区总经理后面临的挑战之一。
林斌1997年加入西门子,2010年1月出任总经理,后出任驱动技术集团和过程工业与驱动集团总经理,兼任西门子中国执行副总裁。2019年4月,任西门子全球低压电机业务负责人;2021年10月,任西门子大中华区智能基础设施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
西门子智能基础设施集团的诞生源于2019年西门子业务架构的调整。2018年8月,确定新的公司组织架构由油气和电力(后来的西门子能源)三个“集团公司”组成、智能基础设施和数字产业。智能基础设施集团吸收了原西门子能源管理、楼宇技术和控制电器的部分业务。
抓住国内政策机遇期
“2021年,得益于中国经济的稳步复苏和韧性发展,西门子智能基础设施集团实现了稳定的两位数业绩增长。” 林斌表示,西门子的数字化低碳路线和业务,与中国的政策契合度非常高。
2022年是西门子与中国合作的第150个年头。在林斌看来,中国丰富的应用场景将成为西门子展示其智能基础设施相关创新技术的重要土壤。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是西门子取得长足进步的机遇期。1月12日,国务院印发《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部署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八项重点工作。《规划》提出,到2025年,国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7.8%提高到10%。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领域,《规划》明确提出稳步建设智能高效的综合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联网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水平;高效部署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完善支持“智能+”发展的行业赋能能力。
这些恰好是西门子智能基础设施集团擅长的领域。西门子智能基础设施集团一直致力于智能连接能源系统、建筑和工业,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并创建能够直观响应人们需求的生态系统。
这一目标正在逐步推进和实现,特别是与中国“双碳”道路高度匹配和顺应。
据林斌介绍,“西门子已启动西门子中国中国战略,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尤其是对新型数字化低碳产品的研发和投入。”
他表示,这与西门子的数字化、低碳化路线息息相关,业务与政策契合度非常高。中国丰富的应用场景将成为西门子展示智能基础设施相关创新技术的重要土壤。
深度挖掘建筑低碳潜力
“大多数人90%的时间都花在建筑上,”林斌明确指出建筑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的重要性。“建筑本身的用电量占社会用电量的40%左右。中国希望到2030年,实现碳峰值,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优化建筑用电。”
2021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西门子发布了《西门子中国碳中和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中国建筑业位居世界第一,城市建筑存量总量为约650亿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相当于全球新增建筑总量的近三分之一(61.3亿平方米)。
在“双碳”目标下,以建筑为主要场景的建筑必须走向提高能效和低碳化的道路。如此庞大的建筑存量和增量,正面临着历史遗留和减碳增效的压力。白皮书指出,现有建筑主要存在老建筑保温性能差、能源管理系统能效低、建筑设计不合理、住宅采暖对化石能源需求量大等问题。
在西门子看来楼宇自控项目,解决建筑领域上述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政策引导提高既有建筑的利用率,二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建筑能效。
在技术赋能和减排方面,西门子认为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就应考虑到低碳维度,将被动节能技术与主动节能技术相结合,通过引入绿色技术减少建筑碳排放,并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具体来说,西门子可以从三个方向赋能。一是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可以促进楼宇内部的互联互通,提高楼宇能源和设施的使用效率;二是建筑能效提升解决方案,优化建筑单元运行效率,按需供冷供暖;三是高能耗领域 数字化节能减碳技术,如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动态气流平衡技术对数据中心空调设备进行精准控制等。
西门子中心(北京)显然是其自身实践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据林斌介绍,这是西门子在中国的第一个自有办公楼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该项目和在大楼实施的能效提升计划可帮助大楼平均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50吨。
同时,该方案还采用了西门子的数字光伏运维平台(DSOP)。简单来说,在光伏组件级监控诊断功能下,将园区光伏、照明、楼宇控制等子系统的数据进行交互连接,实现能源平台统一展示管理功能,降低运营成本。费用。
仅在北京朝阳区,类似的建筑不下千处。“如果所有的建筑都使用这个平台和技术,那么二氧化碳减排的效果将会非常可观。” 林斌说道。
“西门子已在 12 个办公园区和制造工厂开展了能效改造项目。同时,西门子已在 14 个园区和制造工厂实施分布式屋顶光伏系统,并计划到 2023 年在其他至少 3 个制造工厂安装该系统。”林斌说。
事实上,西门子的技术远不止局限于一栋建筑。目前,西门子在建筑领域的一系列解决方案也正在向工业园区甚至城镇等更大的应用场景推广。“西门子展示了连接能源系统、建筑和交通的创新技术解决方案,通过一些重要的外部平台为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构建智慧城市。”
在2021年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西门子与山东东博控股集团、上海欧通电气、苏州置地集团等企业签约,在智慧园区、智能电网、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连锁合作。在林斌看来,减碳既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一次性的。西门子在不断优化自身脱碳路径的同时,也在赋能中国重点行业的低碳转型,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绿色生态系统。
开发新的电力系统
分散的能源系统、快速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和老化的电网基础设施都对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正处于大规模转型的过程中,因此西门子未来将更加专注于帮助客户解决电网用能问题。” 林斌指出,当前我国低碳转型步伐正在加快,“十四五”规划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期和窗口期。
新能源系统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系统。林斌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重要的能源规划是提高绿电比重。
然而,绿色电力往往不稳定,随着居民用电需求的增加,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以更好地适应和管理。
“西门子一直致力于与合作伙伴一起满足客户需求。” 林斌说道。
目前厂内屋顶光伏总装机容量1.24MW,平均可实现约84.5%的发电效率,为厂区发电127万度电每年减少约 1,220 吨碳排放。西门子已经交付了 20 多个数字光伏项目。这实际上是光伏对工厂屋顶的适应。
“西门子通过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边协同等技术将能源电网与工业互联网相结合,实现设备数字化、业务数字化、业务数字化,从而实现能源的数字化、智能化。电网和改进新技术。能源和电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林斌说道。
在智能输配电方面,数字化综合能源管控平台是西门子的强项。通过优化控制策略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减少碳排放。适用于热能、新能源、储能等多种能源类型对接的园区。
毗邻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联民村,地理位置优越,却面临着成为电网瓶颈的尴尬境地。随着周边游客的增多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提高,该村当地用电已不能满足需求。但是,如果向供电局申请扩建主电网,时间和材料成本一时难以估算。
为此,西门子提供了从规划咨询到核心能源管控平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因地制宜进行数字化仿真,将光伏、电热泵、河水等多种新能源封装成一个能量立方体.
该方案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村民的用电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政府节省大量投资。借助西门子全面、多功能、互补的解决方案,联民村有望减少10%的能源消耗和50%的碳排放。
软硬结合,潜力无限
目前,西门子在工业园区的合作较多,如青岛中德生态园、常熟开发区智慧园等。西门子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并为部分企业定制了供电和用电方案。青岛中德生态园项目已成为低碳发展实践的标杆案例,常熟项目预计将于2022年5月至6月交付。
“西门子的客户广泛分布在工业、智能园区、智能楼宇、智能基础设施、智能电网等领域,西门子凭借强大的本地化布局和国际领先的技术,确保高质量交付成果。” 林斌说道。
在他看来,低碳化、数字化和工业应用将是西门子未来业务发展的三个关键词。在“双碳”时代背景下,西门子将聚焦绿色低碳,在可持续能源发电、智能输配电、能源高效利用等新兴领域继续发力。
“从基于硬件的应用到‘发电-配电-用电’全能源价值链的整合优化,西门子可以帮助客户真正实现减碳目标。” 林斌表示,硬件是解决方案的基础,但如何有效整合价值链,如何根据客户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定制化设计,需要西门子软件平台的协助。
“西门子的优势在于可以多维度协助客户实施解决方案,并在过程中提供解决方案升级服务,”林斌说。西门子的“零碳先锋计划”也在不断迭代升级。2022年,西门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第150个年头,已融入中国经济发展的DNA。“未来,西门子将继续助力中国实现‘双碳’和‘美丽中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