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装备等重点企业正在逐步恢复产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上海浦东新区按照“不停产、交替开采、全覆盖、点对点、不聚集”的原则,保障重点企业不间断生产。上海临港新区近期也出台了12条措施,在抗击疫情、减轻企业负担、提供金融支持、协助企业稳定就业、优化服务等方面帮助企业。
百余个在建项目如何保障“绿色工地”?
截至目前,上海临港新区已有100多个在建项目复工。中国重型燃机临港试验基地于4月底复工复产。目前,1200多家建设者正在实施闭环管理。
中国重燃临港现场项目部常务副总经理李勇表示:“首先要确保工地是‘绿色工地’。工地的工人和管理人员,包括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监理人员都要求核酸检测阴性,现场材料,包括建筑材料和设备,要有一定的库存。进来吧,现在打开这个渠道很重要,政府支持。”
按照上海市有关部门的要求,上海市临港新区管委会制定了“一企一策”,配备“一企一专”,开展集团式服务。
临港新区管委会外交办公室副主任郑世勇表示:“一要狠抓工地闭环管理,管控人员和机械,确保生活保障。复工复产的施工现场材料,同时也有复工复产,材料保障以混凝土和钢材为主,确保复工后材料能正常保障,在施工现场生产,施工可以顺利进行。”
跨省物流运输是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最集中的难点和堵点。临港新区管委会委派专员为企业服务,解决企业办理货运车辆通行证的相关需求,保障物流畅通成都楼宇自控施工单位,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仓储物流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
临港新区管委会综合保险处研究员张忠超介绍,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和物流园区仓储物流企业复工复产仍在继续:“一是支持公司人员复工,我们在这方面带头,仓储物流企业复工复产指导意见已经发布,第二个层面是支持复工复产,比如办理业务通行证和跨省货物运输。路径上的支持。在封闭管理的同时,要为整个园区和企业所有人员的生活和医疗物资提供底线服务。”
卢伟龙副总经理介绍,以药品供应公司为例,公司需要打通跨省药品供应链,保障上海市民慢性病药品供应: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对于上海市民来说,由于疫情,很多药品都是在外省生产的,但是进不去上海。我们用了一个紧急的计划,因为上海医药在全国各地都有控股公司,我们找到最近的上海医药宁波公司,让所有厂家把药品送到宁波公司派专车从宁波带回来,管委会出面帮助在综合保护区找物流公司,我们每周从宁波拉货三到四次,保证上海市民的慢病用药。”
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如何“两手抓”?
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5月7日在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浦东新区确保重点企业生产不中断,已陆续出台复工复产指导意见,引导符合防疫条件的企业。申请复工,解决人员返岗、车辆通行等问题,排查复工难点,解决企业问题。
吴强介绍,以拥有5000多名员工的中芯国际为例,浦东新区帮助企业实现两点一线全封闭动态管理,每两天对大家进行一次核酸筛查;安排巴士点对点接送员工;为企业办理车辆通行证,保障供应链畅通,形成闭环管理。
上海临港新区近期也出台了12条帮企救企措施,重点关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零售、旅游、酒店、冷链等行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对已复工复产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和企业,在物资供应、核酸检测等方面给予补贴支持。
其中,出租国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免收租金6个月,租期短的按比例免收租金。超过一年。在认定的商业建筑、商场、商铺等物业载体中,对出租非国有房屋进行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3个月的补贴支持,标准为1元/平方米/天。
临港新区管委会高新处副处长李祥聪介绍:“一方面,在房屋租赁、企业核酸检测、操作消毒、物资保障等方面给予相关补贴。另一方面,加快了现有产业政策的落地,特别是简化了申报程序,我们也在积极寻求其他相关支持政策,将疫情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本文来源:视觉中国)
(总台记者李行健、周红、吴琼)
(编辑连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