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融合各种现代高科技新技术的智能建筑应运而生。
p>
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建筑的概念自1984年提出以来,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尚无统一的概念。世界上有许多关于建筑智能的公式。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和国际智能工程学会的提法不同。其中,日本的国情与我国比较相似,其提法可以参考日本电机工业协会建筑智能分会对智能建筑的定义为:集成了计算机、信息和通信等最先进的技术,等,实现楼宇内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交通等设备的协同,实现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安防安防自动化系统(SAS)和消防自动化系统(FAS),结合这5个功能的建筑,加上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结构化综合网络系统(SNS)、智能建筑综合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MAS)组成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由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驱动,其中,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影响最大。信息产业正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支柱产业。人类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近年来,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社会高度信息化。建筑内部,信息技术、古建筑技术和现代高科技“智能建筑”的应用。楼宇智能化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楼宇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管理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它是满足现代社会信息化需求的建筑技术的结晶。
自1984年1月智能建筑(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建筑)出现以来,在欧洲、美国、日本及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其中美国和日本建造了最多。目前,美国有数以万计的智能建筑。
自1984年以来,日本在许多大城市建设了“智能街区”和“智能建筑”,80%以上的新建建筑为智能建筑。为推广智能建筑,新加坡政府已拨出巨资开展专项研究,计划将新加坡建设成“智慧城市花园”。印度也从 1995 年开始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城建设“智慧城市”。法国、瑞典、英国、泰国等其他国家也在建设智能建筑。
中国香港的智能建筑发展也比较早,先后出现了一批智能化程度高的智能建筑,比如汇丰银行大楼、立法会大楼、银行中国大厦。中国大陆第一座智能建筑是1989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1986年楼宇自控培训,智能建筑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启动了可研阶段。该项目于1991年通过鉴定。1992年,我国进入智能建筑快速发展阶段,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目前,全国已有上千座智能楼宇。
智能建筑已成为中国建筑市场的大趋势和建筑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类建筑(楼、亭、场等)智能化工程投资约占项目总投资的5%-8%,有的甚至高达10%;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投资平均每平方米60%。元(占土建投资的5%-8%),按我国年竣工面积计算,总投资为几十亿元。智能建筑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促成了智能建筑相关企业的快速成长。据粗略估计,目前全国从事智能建筑的企业超过3000家,产品供应商近3000家。全国拥有智能建筑专业设计资质的设计机构152家,系统集成商127家。
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智能建筑的数量和水平逐年提升,深圳居民对智能建筑的认知度越来越高。目前,深圳安防覆盖率居全国首位。深圳还是国家发改委选定的国家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深圳信息化社区技术装备水平居全国前列。深圳智能建筑及相关行业企业数以千计,部分国际最新技术和产品可在深圳同步上市。例如,深圳是国家安防行业的重要发祥地和产品集散地,吸引了众多国外知名品牌和中国总代理落户,集中了全国70%左右的一流安防代理商,每年各种安全公司的业务。金额超过30亿元。
目前,发达国家的智能建筑已从早期追求功能齐全向高科技、实用、节能方向发展。
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对智能建筑的探索和实践始于1990年代初。这一时期,我国的智能建筑主要是涉外宾馆和有特殊需求的工业建筑。使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从国外引进。虽然知名度不高,但人们的热情不低,得到了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和行业专家的积极响应。可以说,它们是智能建筑的第一推动力。
日前,系统集成产业发展趋势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2005年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市场规模为200亿元,2006年达到2.38.5亿元。 2009年,这个数字翻了一番,达到500亿元,预计2010年将突破600亿元。元大关。未来十年,系统集成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期。这样的消息让不少“淘金者”兴奋不已,也让人们思考如何从中挖出最大的一桶金。
我国的智能建筑已初具规模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市场增长迅速。建筑智能化的概念越来越流行。上海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应用建筑智能的建筑不断涌现。目前,楼宇智能化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高端住宅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高端物业的新趋势。闭路电视监控、门禁管理、停车场管理、防盗防灾报警系统也越来越普遍。
经过多年探索和推广,我国建筑智能化理论、施工规范、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未来建筑智能化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迅速。目前,全球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楼宇智能化项目普遍受到购房者的青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高端住宅项目,市场示范作用明显。建筑智能化在低碳节能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同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舒适的体验。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此外,政府对智能建筑建设的规范、科学指导,使得业界普遍看好智能建筑的发展。
我国情报发展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智能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建筑需求的准确定位
缺乏对建筑需求的准确定位是智能建筑建设的首要问题。目前只能由业主提出建筑的功能要求,设计通常由设计院负责,智能化的详细设计和具体实施由系统集成商完成。由于三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普遍存在仅对建筑物的要求不明确、规划不当、严重不协调甚至断线,甚至在项目完成后,系统运行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2: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环节,缺乏相应的配套标准和技术规范
目前,智能建筑中的很多系统还没有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工程验收标准。现有的一些规范不能满足智能建筑的技术要求,以至于很多只能建造的工程项目在五规范无标准的情况下,设计施工不规范,导致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差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只有施工才造成严重后果。
3:重建设,轻管理
如今“重建光管”的现象相当普遍。由于物业管理是一个微利甚至微利的企业,大多数业主都不容易接受智能楼宇物业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体现,从而影响物业公司的合理运营成本。 ,而且还要减少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配置。降低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以弥补支出的不足,最终使唯一的系统无法运行。
4:对生态节能环保重视不够
只有建筑物具有涉及多个行业的特征。除涉及自动化、计算机网络、通讯、暖通空调和民用建筑等行业外,近年来国际趋势向环保节能技术发展。因此,仅仅架构的内涵还仅限于MB系统、OA系统和CN系统,已经无法涵盖其全部内容。未来它的发展很可能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扩大。
建筑智能化未来发展趋势
1:在管理监控中的应用
管理监控系统是智慧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处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未来的智能建筑在管理和监控上将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主要体现在:
p>
①智能万用表远程抄表的普及; ②智能设备监控系统; ③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④紧急广播和背景音乐
2:安全防护中的应用
社区和住宅的安全是智慧社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通过科技手段和有效的物业管理,改变“自我保护”的自闭模式、被动安全防范模式,向多元化、集成化、电子控制和主动报警处理转变。可以预见,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标准化将是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3:通信网络上的应用
信息化建筑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建筑的发展。因此,利用最新的通信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智能建筑是必然趋势。
4: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智能住宅被定义为一种自适应和预测性的智能服务系统。其未来的实现目标是将家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讯设备、电器、家庭安防设备与网络连接起来,对家务进行集中或异地的监控、控制和管理,保持家庭之间的和谐与协调。这些家庭设施和居住环境。
我们已经进入了 21 世纪。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技术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新一代座椅,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楼宇自动化技术,开创智能便捷的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