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五个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交付超过 21 万辆,同比增长超过 50%。图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内部。
照片由特斯拉提供(新华社发)
新技术中心最近由科德宝的 集团扩建。
图片由科德宝集团提供
松下集团积极推进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其无锡“零碳工厂”已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未来还将建设更多“零碳工厂”。图为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
照片由松下集团提供
近期,一些跨国公司调整了区域布局,将部分工厂和生产线迁出中国。这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有人担心: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中国市场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是否减弱了?
外国在华投资数据是最好的回应。今年1-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5642亿元,同比增长17.3%。一些跨国公司搬迁了生产线,更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建厂和研发机构,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地区总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舒珏廷表示:“从历史上看,外资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我国吸引外资稳步增长的态势没有改变。”
跨国公司继续看好中国市场
——全球制造业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有所下降,但中国制造业外商投资规模保持相对稳定
科德宝是一家涵盖产业用纺织品、清洁技术等领域的全球技术集团。 1995年,科德宝在中国大陆建立了第一家工厂。如今,中国已成为科德宝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场。
“我们看好中国市场,正在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科德宝集团亚洲代表徐北迪告诉记者。 2021年,科德宝在大中华区的研发投入将达到2.7亿元,比上一财年增长18%。今年 2 月,科德宝的 集团在江苏无锡开设了一个扩建的技术中心,旨在为汽车行业的客户开发创新的 NVH(噪声、振动和粗糙度)解决方案沈阳楼宇自控公司,以提高驾驶舒适性。此外,科德宝特种化工集团旗下赛迪克所建的新技术中心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在浙江杭州投入使用。 “我们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希望更好地利用和整合全球资源网络,借助‘中国制造’的创新成果,实现更好的发展。”徐北娣说。
近期,很多跨国公司都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力度。 5月31日,科技公司默克公司宣布将在张家港市投资建设先进半导体集成基地,进一步优化提升公司本土化能力。 6月23日,在辽宁沉阳正式开业。该项目投资超过20亿欧元,是宝马迄今为止在中国最大的单笔投资。
“今年以来,包括宝马在内的多家跨国公司加快在华投资,充分表明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信心不减,看好中国长期发展前景。中国。”舒珏亭介绍,今年1-5月,大项目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实际获得外资4.76.8亿美元,同比增加4 0.3%,占同期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5%4.3%。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持续吸引外资更加引人注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日前发布的《跨国公司在华:全球供应链重塑的重新选择》(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近年来,受去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贸易摩擦加剧、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等因素影响,跨国企业投资意愿减弱。 2017-2021年,全球制造业FDI流入量将从67.5美元5.7亿美元降至5010亿美元,下降25.8%。在此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保持相对稳定。 2021年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37.3亿美元,同比增长8.8%,即1.1高于全球制造业 FDI 增长率。p>
更多跨国公司表示“仍愿意在中国投资”,并在中国设立区域总部。
6月15日,上海为新确定的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0家研发中心颁发了证书。截至目前,已有84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上海。新认定的30家总部企业中,大中华区及以上地区总部有9家。 2005年进入中国,主营业务为数字化建模与仿真优化技术。两年前,该公司决定将其亚太地区总部从日本东京迁至中国上海。公司副总裁崔海燕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OMG(中国)有限公司从事高档耐火材料业务。亚太地区总部最初设在新加坡。公司中国及东亚区总裁马士基表示:“目前,上海总部是除全球总部外最大的区域总部。到2025年,亚太区销售额预计将达到8亿欧元。” 。”
7月5日,全球电气电子工程领军企业西门子宣布,自今年10月1日起,其位于江苏苏州的西门子电气产品中国总部将正式升级为中国及东亚总部,其职责将扩展到包括韩国和日本在内的东亚业务。西门子中国董事长肖松表示,此次升级意味着西门子正在支持苏州打造具有完整本地化价值链和全球资源的“总部经济”。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高技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高污染行业利用外资有所下降。
过去3年中国研发人员数量增长了30%。现有员工1800余人,获得专利1800余项。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研发创新”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发展的关键词。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告诉记者,施耐德电气坚持“多中心”战略布局,持续推进“中国研发”和“中国首发”,大大缩短了上市时间。市场。 “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在上海、深圳、西安、北京设有四个研发中心。其中,北京软件研发中心增强了我们的整体软件实力。”尹正说。
这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的一个缩影。
中国持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跨国公司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也呈现出中低加工制造业向高技术制造业的扩张,以及从中低技术低的转变——高附加值生产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生产的趋势。 《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1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将从98.9亿美元增加到1.20.6亿美元,占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比重由29.5%提高到35.8%。同时,绿色低碳更受跨国公司青睐,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高污染行业利用外资有所下降。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们看到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强烈需求。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智能制造,都是实现‘双碳’的重要路径目标,也是德宝集团多年来深耕发展领域。”徐北娣表示,近日,中国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及相关扶持政策,科德宝也加大了在相关领域的投入。 “今年4月,我们新成立了科德宝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事业群,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近期,我们还在上海成立了新技术创新部门,旨在加强与当地研究机构的合作,创新企业的研发合作将推动科德宝在电动交通和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和突破。”
松下集团正在推动北京、无锡、苏州三个工厂的“零碳转型”。去年4月,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宣布,“零碳工厂”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松下集团打造的‘零碳工厂’,在LED照明等传统节能措施的基础上,引入工厂能源管理系统等先进节能技术,实现生产节能减排过程。”松下控股有限公司集团代表董事、全球副总裁本间哲郎向记者介绍,以无锡工厂为例,公司在衡量碳排放量的基础上,结合各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碳减排计划。设备使用的电力。工厂采用的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生产情况自动调节设备功率,达到节能目的。 “我们计划到 2023 年底在中国再增加 10 家‘零碳工厂’,”Honma 说。
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
——供应链的特点是分工高度专业化、协作规模大,劳动生产率高的优势更加突出
在采访中,不少跨国公司提到,中国丰富的生产要素和相对低廉的成本无疑是最初吸引他们“落户”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明显,但跨国公司不会停止在中国的投资,因为中国的吸引力是全方位的。
“中国的产业链是完整的,这里比其他任何地区都更容易找到优质、高性价比的供应链供应商。”尹正告诉记者,“目前施耐德电气的供应链在中国已经达到了90%的本地采购率,这条以短链为特点的本地化供应链可以帮助我们在疫情期间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中国制造业完整的供应链正在成为中国市场新的竞争优势。 《报告》显示,我国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子类。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工业分类中所有工业类别的国家。 , 产业链成熟的产业集群。这种由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和大规模协作形成的供应链具有很强的弹性。即使在某个时刻受到撞击,它也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自行修复和恢复。
“中国的全产业链优势是吸引资本密集型企业来华投资的重要因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于淼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来说,劳动力成本只是其区位投资的因素之一。相比之下,他们更看重的是全产业链的整套零部件和产业链的全产业范围。
在徐北迪看来,中国拥有丰富的创新人才资源,为科德宝等全球科技集团的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撑。据世界劳工组织统计,2021年中国人均劳动生产率将达到16512美元,高于越南、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2010-2021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将达到6.7%,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5.1个百分点。 “中国有很多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同时,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性价比相对较高,比较优势明显,这对跨国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于妙洁说。
“良好的创新环境、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生态合作伙伴资源,吸引着我们继续在中国投资创新研发,加强与更广泛生态系统的合作。”尹正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的布局。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