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卡
样本名称:钱江国际时代广场2号楼
应用场景:办公楼等公共空间的隔离管控
经验概述:以数据为“臂”,以人为“指”,以“臂”为“指”,精细化运营酒店楼宇自控,公共场所人员流动性大、人数多、不稳定性问题结构可以解决。
杭州日报讯 对于在钱江新城工作的人来说,周二的早晨总是忙碌而平凡。但对于在钱江国际时代广场工作的人来说,2021年12月7日这个星期二是很不寻常的。从他们刚到单位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进入了紧张的节奏。
作为钱江新城的大型综合性建筑,42层的钱江国际时代广场有酒店、服务式公寓、写字楼等,地下还与地铁站相连。每天,成千上万的通勤者通过地铁入口和地下车库进入大楼。然而,当时在杭州发现的12名阳性者中,有7人与钱江国际时代广场2号楼的一家公司关系密切,大楼迫在眉睫。
与住宅小区不同,钱江国际时代广场是一座以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建筑。人员流动性大是个问题,隔离控制期间楼内人员的日常生活也是个问题。问题叠加问题,怎么解决?
重点
20分钟完成关闭和2小时“数据碰撞”确定人数
当天上午9时30分左右,下达了封管令。“我们调动了周边的所有巡逻力量,综管组发布统一消息,就近的综管组50余名成员赶往潜江国际时代广场集结,派出所也派出2辆巡逻车。” 四季青街道平安办副主任傅东海回忆,当街道工作人员到达钱江国际时代广场时,2号楼已被完全封锁。至此,距离街道得到指示,仅过去了 20 分钟。
在这20分钟内,各方的行动堪称“一秒不浪费”。
首先是办公物业。接到命令后,物业工程部的五名工作人员立即穿上防护服,直奔疫情相关公司所在的39楼。5人先关闭了2号楼的大部分电梯,只留下一部经过消毒的机动电梯,随后暂时关闭了39层的消防通道,留下1人在现场值班,其余人员通知楼上所有人员一楼的情况,请不要紧张等待下一次安排。
另一方面,来袭的IMC和巡逻民警迅速控制了2号楼的出入口。在物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管控人员迅速分散到大堂、就餐区等19个出入口。地下一层,通往地下车库的防火梯,实行“只进出出”的秩序。
街道、派出所、物业三方联手,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起第一道防线。在街道和派出所的后续支持到位后,对封控现场进行了更细致的调整:将机动电梯设置为仅停在一楼;在确保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关闭部分出入口;所有的人力都被合理分配,都用在了“刀锋”上。
建立坚固的防线只是封锁的开始。从当时的疫情来看,一定是一场“持久战”,而对于人流量大但基本没有居住功能的写字楼来说,这场“持久战”是必须打赢的。“更难。问题很多,但根本原因在于“人”二字,楼里到底有多少人?这是一个亟待厘清的问题。
如果是在居民区,社区可以提供常住人口基数作为基础数据支持。除了写字楼里的公司,还有牙科诊所、眼科医院等流动性高的公共场所。很难找出当时大楼里的确切人数。为此,街道、派出所、物业三方商议,决定采用“数据碰撞”的方式查人数。物业启动各业主群统计员工人数;辖区警方通过反诈骗宣传组,让大家尽快单独提供房间号和人数;数据汇总后,与办公楼的区位码数据信息进行对比。, 全面封控后暂时返回办公楼的人数。最终,当天午饭前,大楼内的人数被确定为1400多人。
5组3“圈”内外“双循环”保障7天续航
忙碌了一个上午,街道、派出所、社区、物业共同构建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出现在封控一线,打通线上线下,形成了掌控全局的“核心圈”。数据、巡查、后勤保障、医疗与信息,五组各司其职,信息与数据第一时间共享。
数据组根据前期确定的基础数据,细化人员信息,确定包括孕妇、患者在内的特殊人群名单,并通过物业人员上门核实,明确特殊人群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信息群 成立了多个群,在情感慰藉和信息发布的同时,及时收集和报告帮助和意见。这样一来,建筑物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分流处理。精准的信息和数据支撑也让后勤保障团队和医疗团队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模式。
在封闭的控制区内,冷静下来的物业工作人员意识到,接下来,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赢这场为期7天的“持久战”。虽然绝大多数物业人员都有丰富的服务经验,但很少有人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隔离和管控。封城第一天,他们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外卖3000多份,楼内被隔离人员家属送来大量生活用品,街头的防疫物资也送来了. 这么多物资必须迅速送到被隔离人员手中。“负责接生的姑娘们,真的嗓子都哑了。” 写字楼物业经理、德信物业经理蒋爱一,
物业与楼内11位准妈妈专门成立“蒲公英关爱群”,与专人一对一联系,每天送上精心准备的营养餐。考虑到冬季气温偏低,酒店还准备了姜茶、柚子茶、水果和营养品,专门送给女性检疫人员。在解决吃住问题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封闭区域覆盖1400余人的“服务圈”。“累了一定是累了。” 江爱仪说:“我累得坐着直接睡着了。”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互助圈”悄然封闭。隔离第一天晚上,业主对接团推出了百人参与的接龙。酒店、牙科医院等业主单位请有需要的检疫人员提供所需的房间号和数量。随后,酒店和医院工作人员进入各自的仓库进行搜查,从“箱底”中取出牙膏、牙刷、拖鞋、梳子等1100余支,由物业人员分发给有需要的人。在街道的组织下,周边写字楼的业主也发起了捐款,小到推车,小到防护服和保温杯,
安排疏散、细化、疏通、完美收官的两手计划
12月12日晚11时,权威部门发布公告称,潜江国际时代广场2号楼管控措施次日调整,楼内隔离人员转入居家健康观察。
超过 1,400 人参与其中。解封需要更详细的规划和安排。接到消息后的一个多小时内,检查组在大楼地下车库里走了10000多级台阶,一遍遍梳理着来接被隔离人员的车辆行进路线。原则上,固定车道以硬分隔的方式开辟。
第二天一大早,就有很多私家车来接人,但实际上私家车里只剩下一百多人,还有一千多人被隔离在大楼里。令人欣慰的是,大量人员撤离的预案已经准备好,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数据组的努力。
数据团队在前期初步掌握了隔离人员的基本信息后,在隔离管控期间,对“隔离人员居住在哪些地区”、“是否有家属”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了解。可以提供私家车接送”,以及“是否有额外需求”。解封疏散工作开始前,各组再次确认信息,安排12月13日凌晨,由家属接机的100余名隔离人员撤离。通道。20多辆公交车开往钱塘、阜阳等区,每辆都有一名志愿者。大部分人撤离后,一些有特殊困难、暂时不方便回家的隔离人员被街道安排进入临时安置点。封控硬隔离设施拆除后,专业人员进楼进行采样消毒,解封工作终于告一段落。
这次封城给基层工作者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过去,我们一直致力于数字化楼宇管理的发展,例如通过智能建筑提高管理效率。“在数字化楼宇管理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否依靠群众力量,充分发挥业主和物业管理的作用,值得更多探讨和实践。” 有公安工作经验的付东海觉得,实践总结出一份《城市化枫桥楼宇管理经验》,或许是未来工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