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召开的全市软件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出,以软件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图为在建的西部(重庆)科学城金丰软件园(湖西园)。 (5月27日摄)特约摄影师钟志兵、见习记者刘怡妮/视觉重庆
打开专栏
软件是信息技术的灵魂,是网络安全的盾牌,是经济转型的引擎,是数字社会的基础。当前,重庆正在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要把软件产业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作为重点发展的重点产业。近日,重庆将正式印发《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动利用存量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新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数万家,新增从业人员20万人,新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简称软件业)业务收入1000亿元。
即日起,本报将推出“软件产业'星空'建筑经济'处处红'”栏目,报道全市软件建筑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敬请关注。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智能制造小镇”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支撑。
今年4月召开的全市软件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出,要把软件产业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立足制造业优势,“软硬兼施”让软件更好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近年来,重庆始终把发展软件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特别是大数据智能化加快创新发展,推动了软件的深入应用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重庆还出台了一揽子软件产业发展政策,加快软件在制造业“赋能、赋能、赋能”中的作用。
重庆丰富的应用场景催生了软件产业的繁荣
2020年以来,一款集智能测温、防疫物资盘点等功能于一体的软件产品,成为众多在建建设项目复工复产的利器——中冶赛迪研发的这款智慧建筑工地云平台确保工地管理无盲区、全覆盖,为工地疫情防控搭建“防火墙”。
去年6月,力拓软件(以下简称力拓软件)发布了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可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工业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不仅本土软件公司不断涌现,外地软件公司到重庆发展的数量也在增加。
今年2月,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企业,光帝信息第二全国总部入驻渝北仙桃数据谷,谋划在重庆探索新型车载智能经济,赋能重庆智能联网汽车行业。
也是在今年年初,上海祖视科技自动驾驶研究院落地仙桃数据谷。这家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黑马”企业,计划实现重庆研究院与上海总部“双核联动”,服务汽车软件产业智能化转型。
数据显示,近年来,重庆软件产业平稳较快发展,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增长近20%楼宇自控前景,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与重庆完整的产业链和丰富应用场景的形成有很大关系。”力拓软件负责人表示,重庆汽车、电子、装备等产业发达,上下游产业链完备。工业发展的天然肥沃土壤。软件产品一旦在某个领域扎根并形成示范,就会形成连锁效应,带动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
今年1-5月,重庆实现软件业务收入9.34.8亿元,居全国第8位,同比增长16.5%。预计上半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将达到1300亿元,同比增长21%以上,全年将突破3000亿元。
工业软件开发是“超车”的突破口之一
虽然重庆软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在对标其他省市方面仍有差距。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软件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积累。重庆软件产业要迎头赶上,不仅要补短板,还要在“超车”上找到突破口。
工业软件是突破之一。
根据《重庆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软件产业发展将围绕工业软件、人工智能软件等6个方向展开与制造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立足制造业、赋能制造业成为重庆软件产业发展的重点。
“以工业软件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带动全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市经信委软件处负责人表示,工业软件是工业制造的“大脑”,工业软件蓬勃发展。软件产业蓬勃发展,重庆产业门类齐全,可为工业软件提供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
瞄准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工业软件开发赋能,全市多家企业行动起来,取得了成效。例如,长安汽车建立了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驾驶等专用软件系统平台,承载车辆超过100万辆。
重庆还重点在工业软件和汽车软件方面实施“启示和引领”。目前,已发布两批10个项目清单,一批本土领先软件公司率先进行项目研发。此外,重庆还率先在全国建设了产业软件产业园,这将加速软件产业集聚效应的显现。目前,中国软件名城建设进入试点,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一批市级软件产业园区已确定。 .
市经信委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建设全国知名的工业软件产业园区,引进和培育5-10家国内龙头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工业软件产品,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端工业软件人才;推动我市建设产业生态完善、核心技术领先、应用场景丰富、产业竞争力强的国家级工业软件产业高地和应用示范区。
鼓励利用闲置商业建筑发展软件产业
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软件企业平台,实现产业集聚是关键。
“鼓励相关区县利用闲置商业楼宇、工业地产等发展软件产业,形成一批资源密集型、产城融合、智慧化、智能化的产业集群,不仅带动了软件产业的发展,也是振兴楼宇经济的一招。”今年6月中旬,市经信委负责人在市经信委召开的中心城区软件产业发展推进会上表示。
目前,建筑产业园已成为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阵地。据重庆市建筑产业园区协会数据,截至今年1月,全市共有建筑产业园区160个,其中重点建筑产业园区80个,市级建筑产业园区80个。从产业分布来看,机械加工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与软件、医药食品是全市建筑工业园区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软件产业与建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建设园区应成为培育软件企业的主战场,专业化、精细化、集群化应成为建设园区发展的主要趋势。”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不断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同时,通过用好既有建筑,形成用好楼宇的发展氛围,集聚人气,产业兴起,不仅可以为软件企业提供发展平台,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利用好现有建筑,推动建筑产业的发展。发展。
接下来,全市相关区县将出台配套措施,通过优化楼宇功能,利用现有楼宇发展软件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与软件密切相关的新业态。着力完善楼宇生活服务功能,通过提升楼宇投资、服务企业和运营管理能力,为软件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