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峰”和“碳中和”是全人类的共同命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海尔中央空调开创行业先河,打破壁垒,发布智能楼宇解决方案,推出HAI-BMS智能楼宇物联网云平台,加速实现节能低碳目标,完成智能化升级.
“所谓智能建筑,不是安装了多少电脑和传感器,核心是大脑,是不同行业的融合。”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毅在2021中国制冷展上表示,楼宇设备自控系统(BA系统)是鼠标管理,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节能和舒适还远远不够。
蒋毅还提到,海尔的智能楼宇云平台HAI-BMS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实现楼宇各行业子系统的集成化管理,打破一栋楼内不同行业的界限,涵盖照明、中央空调、消防防护、安防、人群管理等。希望更多的智能和楼宇自动化企业能加入这个阵营。
当建筑成为“活体”:更智能、更便捷、更舒适
在蒋毅看来,智能建筑应该以人为中心,为人和建筑提供功能服务。目前,国内智能布局和楼宇自动化企业应该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服务楼宇,实现真正的智能楼宇。
当智能建筑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时,暖通行业的企业纷纷进入该领域,推出绿色高效的智能建筑解决方案。结合暖通主机设备和智能终端,实现楼宇智能温控、智能联动、智能启停、智能负荷控制等,实现楼宇全生命周期最佳运行效率,助力楼宇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数字化。
在数字化加速发展的时代,数据已成为构建智能的基础。构建灵活可扩展的数字化平台已成为中央空调企业的共同选择。基于数字化平台,可以整合不同的设备、软件、楼宇等天津中央空调楼宇自控,通过智能分析,为用户带来智能家居体验。
本次制冷展,海尔中央空调首次发布智能楼宇解决方案,推出HAI-BMS智能楼宇云平台,具备智能节能、高效运维、全局安全、舒适等5大特点。经验,与管理“0”距离。特征。蒋毅表示,该平台通过现代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将楼宇内多个行业的子系统整合在一起,进行整体优化管理和优化控制,打破了楼宇内不同行业的界限。一个好方法。
通过这五个维度,HAI-BMS智能建筑云平台将建筑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转变为具有感知、交互、自适应、生长的“生命体”。
同时,HAI-BMS智慧建筑云平台也是一个生态级智慧平台,联合各行各业共建“生命森林”。HAI-BMS平台以AI的智慧、学习进化、开放共生为支撑点,联合IBM、施耐德、西门子、华为、阿里云等众多企业,构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生态系统。
从低碳场景出发:低碳、绿色、节能
蒋毅认为,智能建筑不是安装了多少计算机和传感器,安装了多少数字计算和通信能力。这些只是平台的功能。应达到节能低碳的目标。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希望我们暖通企业能够朝着这个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未来更舒适、更低碳、更节能的建筑目标。
今年以来,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战略目标和任务。此外,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聚焦碳中和,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大金融支持促进风电光伏发电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科技部加快编制《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
在这个目标下,作为第二产业的主要排放源,暖通空调行业应该如何减碳?从产品上看,企业通过更节能的主机产品和更智能的控制,降低机组能耗,从而实现节能减排;从生产角度看,要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必须对制冷剂的选择持谨慎态度。
在行业仍在关注节能产品的同时,海尔中央空调已率先向低碳场景换道。在本次制冷展上,海尔中央空调发布了智能家居、智能门店、智能办公、清洁能源、高效机房、HAI-BMS智能楼宇等6大节能低碳场景解决方案。
场景解决方案不仅将解决方案扩展到不同的建筑物和场景,而且通过将所有与环境相关的环节都连接到平台上,实现统一管理和最小化能耗。
海尔中央空调从产品设计和系统设计上都有节能“基因”,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碳中和。自 2006 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磁悬浮中央空调以来,海尔已建成 5000 多个节能示范项目,累计节电 23 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约 82.8 万吨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亿公斤,相当于各种1.1亿棵树。
值得一提的是,在制冷展上,江谊还为海尔磁悬浮离心机颁发了“2020数据中心高效制冷产品”证书,肯定了海尔磁悬浮中央空调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方面取得的成绩。
践行碳中和,以品牌信用承担“碳”责任。未来,暖通空调行业将秉承绿色节能理念,不断为用户打造更高效、更节能的智慧解决方案,推动绿色智慧城市建设,助力绿色生态发展,加快节能减排进程。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