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广州市政协对广州市全面复工复产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 《关于建筑经济的建议》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迅速处理。
11月16日,在广州市政协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与广州市发改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合作,市统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有关部门会同研究,对政协的上述建议作出回应。广州市编制了商业写字楼等级评价标准,将对一批超甲级、甲级商业建筑进行评价和扶持。目前,评估工作已完成一半,暗访工作同时启动。按照计划,名单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公布,最快下个月向社会公布。
专员建议:以白皮书形式发布建筑经济大数据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产业投资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龚源介绍,在今年年中的相关经济工作会议上,他提交了《关于加快建设大数据和我市建筑经济发展指数”。 《建议》,随后政协形成了《关于稳定高端建筑市场、激发老建筑活力、增强我市建筑经济的意见》。这些建议得到了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工作的处理速度超出了预期。更好。
龚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商业楼宇在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拉动经济复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广州仍缺乏一个权威的、可比的、连续的指标体系来直观地衡量和反馈城市建筑的经济发展。
“部分数据指标存在权威性和偏见性存疑,部分数据指标与数据分析解读水平的关联性不直观,无法为政府、企业及相关群体提供信息。建设经济产业链。为研究、判断和决策提供了坚实的依据。”龚元认为,建设广州的建筑经济大数据和建筑经济发展指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因此,他与多位政协委员联合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和广州楼宇经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要牵头,行业组织、科研院所、专业机构、专家和学者尽快参与建设经济大数据和发展指数。
他还建议,政府应定期以白皮书等形式发布建筑经济大数据和发展指数,并通过多种渠道作出相应解释,行业组织应协调相关数据的持续管理和索引。
“优化发展指标指标,树立大湾区楼宇经济研究标杆。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根据楼宇经济实际运行情况,广州楼宇经济发展指标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不断优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和门户枢纽城市,广州在建设经济研究方面的开创性经验将为湾区其他城市树立标杆,推动大湾区建筑经济大数据和发展指数建设,助力区域建筑经济整体发展。”宫元说。
有268座写字楼,收入超过10亿
广州市商务局招商服务处处长韩振祥介绍,广州共有“百家”(同地址100多户商厦)937座,其中8座< @0.3% 位于中心五区。从营业收入看,总价值超过1亿元的892栋,超过10亿元的268栋,超过100亿元的15栋,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广州的经济发展。 “广州1400多栋写字楼的数据正在逐步整理中,未来会设立清单,比如1亿元、10亿元、100亿元、1000亿元、特色建筑等。 A 级评分工作。”
据报道,2019年12月,广州市《商业建筑评级标准》正式实施。从建筑硬件设施、服务、招商引资、社会贡献等4个维度、28个方面、60个量化指标对参评商业建筑进行评价。评估。
2020年3月,市商务局按照该标准,经多次调研讨论,印发了《广州市商务办公建筑等级评价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建筑评价实施细则》) "), 明确了商业建筑等级评定的工作机制、申请和评定程序、标志牌的使用和管理、等级审查的管理等方面。
2020年3月27日,广州市建筑经济促进会(以下简称“广州市建筑促进会”)正式注册成立,市商务局为其业务部。建城促进会成立后,将致力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楼宇经济的交流与发展,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信息交流、咨询评估、政策研究、以及拓展国内外市场的建筑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
专业评委暗访超A级写字楼
据了解,根据2018年发布的《促进广州总部经济发展暂行办法》,明确“对符合条件的总部经济集聚区,每年给予50万元奖励”到集聚区管理机构”。作为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商业楼宇对符合条件的楼宇管理单位可享受奖励资金。因此,此次评估的“超甲级、甲级写字楼”备受关注,如何设计选拔流程考验着职能部门的工作水平。
据报道,为科学严谨地开展商业写字楼等级评定,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经楼宇经济领域专家公开征集,以及遴选和评选公示,已确定包括建筑投资开发单位、物业运营管理单位、高校学者等。包括广州在内的首批73名广州建筑经济学专家完成了首批建筑经济学领域人才储备工作。
随后,招标管理公司选定商业写字楼评级执行机构,经公开招标、招标、公示后,确定广州市建筑经济促进会为商业写字楼评级执行机构。
根据《建筑评价实施细则》的要求,市建筑促进会组织了10余场申报、宣传和答疑会,广泛动员全市各商业建筑相关单位。前期申报阶段,800多栋楼宇积极征集咨询。 112栋建筑已提交评审,部分建筑已完成资格预审、书面评审和现场评审。目前,评估工作已完成过半,同时启动暗访,将按计划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向社会公布结果。
规划先行,引导商业建筑特色发展
韩振祥介绍,广州部分地区开展建筑标准化工作较早。例如,越秀区针对地少楼宇的局面,以促进建筑经济发展为主要抓手。早在2015年就根据联盟制定并发布了全国首个。根据技术规范制定的星级商业建筑评价标准,越秀区已评定区级星级建筑35座,特色建筑14座,并给予资金支持。
根据广州市整体产业规划布局和各区产业优势,在招商活动和项目引进过程中,引导各区商业建筑差异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如在国际金融城引进金融产业项目,在琶洲互联网创新集群引进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项目,在东环市商圈引进高端商贸服务业项目等。实现城市商业建筑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目前,珠江新城实现了总部经济的高度集聚。国际金融城起步区规划和琶洲西区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准实施,将逐步实现金融、科技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集聚。
“除了特等甲级写字楼评价外,未来还将评选出其他特色写字楼榜单。因此,在好硬件的基础上,如何做好服务,让楼宇经济健康发展是关键。”韩振祥表示,在编制规划时,要提前考虑根据编制区在全市的功能定位要求,合理规划设置用地类型,提前统一各功能区布局,引导各区明确楼宇经济发展的产业定位,使相同性质或关联度高的企业集中在同一楼宇或楼宇区域,打造产业集聚新优势,结合广州产业规划,统一超前布局,引导特色发展。
未来展望
力争发布粤港澳大湾区首份《建设经济白皮书》
据报道,广州市建筑经济数据库的建立已经是目前的主要任务,广州市各职能部门正在积极推动市建筑行业协会、商业地产中介、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建广州楼宇经济大数据 数据库收集发布商业写字楼存量、增量、出租率、租金水平等信息,科学分析判断楼宇经济发展程度和周期,为商业提供广州最新楼宇信息。建筑开发商、物业管理人、潜在租赁客户等有利于市场主体的经营决策,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
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建立楼宇经济学综合服务平台(广州),成立楼宇经济学研究院,打造楼宇经济学客厅,进一步提升楼宇经济学咨询服务的便捷性。建设,推广网上代理服务,规范网上服务。处理和改进服务需求;探索建立代理信息管理系统和远程服务模式,用好5G视频联动提升服务水平。借助随好办APP平台搭建企业服务版块等渠道,更多的常驻企业可以使用企业代办服务,不断提升企业政务服务的获得感。
联合城市建筑促进会,组织建筑相关企业参加国际高端论坛和会议,积极争取在广州举办全球规模最大的RECon China(全球商业地产中国大会) ,提升广州建筑在国际舞台上的曝光度和参与度广州楼宇自控,从建筑的角度讲述广州的商业故事;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经济博览会”可行性研究;牵头组织广州市楼宇经济研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楼宇经济发展。白皮书打造广州建筑经济发展指数,提升广州在建筑经济研究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为全球建筑经济发展贡献“广州智慧”。
【华南+记者】刘冠南
【通讯员】李志杰
【作者】刘冠南
【来源】南方传媒集团南方+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