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4月21-24日,中国医院建设与发展大会(HCDE)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召开。全国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医院院长、基础设施和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人共计30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各分论坛座无虚席。现场可以说是充满了例子和想法,有趣和干货混杂。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通过成功、生动的案例,向与会代表们展示了知识的饕餮盛宴。
会后,为了让大家重温嘉宾的演讲思路,我们挑选了有代表性的课件,一一分享。今天的内容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李立荣的演讲主题——《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后勤管理体系的建设与管理模式》。
”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占地297亩,核定床位1800张(平均床位26张0)医院楼宇自控系统,总投资50亿元,日门诊量可承接10000-15000人次人次,人员近1900人,医院计划按照国际标准配置大型医疗设备,总投资约10亿元,其中大中型设备50万台以上总投资5.15亿。下图为医院各职能部门的组织架构。
医院对后勤管理实行自主管理与外包有机结合,核心科室自管。社会服务外包,管理监督到位。
外包业务:保洁、电梯、会议服务、前台、家具维修、电话接驳、手术室、洗涤配送、消毒供应中心、安保人员、停车场、污水处理、班车服务。
自营业务:能源电力、空调给排水、医疗器械、医用气体;以及消防、公安等相关管理人员。
北大国际医院信息化支撑的“大物流”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生活服务、安全管理、机电管理、后勤管理、后勤管理。
以人为本的物流物业服务理念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为员工提供全方位后勤支持,为外包商提供真诚关怀。
标准化服务体系
•网格化管理,医院130个岗位
•开发三个清洁级别
•形成6类空间管理标准
•21种空间区域的工作标准
•94 套清洁程序
精细化管理方法
•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举行不同级别的沟通会议;每日抽查,每天按标准进行
•每周轮流开展礼仪、服务标准、工作标准、患者指导等标准化培训;对新入职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老带头
•服务提供方按照10%的患者、40%的科室、50%的后勤管理人员的比例进行打分,以打分结算
•采用指纹+人脸识别管理外包人员考勤,避免人员数量不符合服务承诺标准
•根据面积大小、功能、业务需求,固定岗位和班次
生活服务
高级营养餐服务中心
超前规划设计,厨房面积达1700平米,日供餐量超过1.50000餐。能够承接区域餐饮中心。
信息管理方法介绍
首次将信息化引入膳食生产管理流程。通过信息系统,将临床膳食医嘱与膳食生产管理有机结合,实现临床治疗与膳食服务的网络化管理。
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国际医院的营养厨房是没有明火的厨房,电气设备比川方厨房的30%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到70%。
实施标准化流程
我们创造性地开发和集成了西式设备,并通过引入SOP的管理理念,将单人生产能力从80个增加到400个。
去煮的管理理念
信息化、标准化的引入,让国际医院营养厨房的管理理念去煮化成为可能。通过脱煮,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一年时间,人员编制从原来的48人减少到现在的30人,而且还在逐渐减少。
安全管理
监控-巡逻-报警作为应急事件处理系统之一,确保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处理和解决;
针对医院放射源、毒药、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以及配电室、电力中心、食堂安全等关键部位,医院已设置232个消防部门,紧急情况自动隔离,独立关闭;
依托区域空间,将医院的所有区域空间划分为具体的科室和科室,将责任落实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工负责,将消防、公安工作细化、落实。
电气管理
节能、安全、可靠的机电管理包括能源管理、水电管理、医疗工程等。
供电、通风、给排水、消防等系统都可以监测建筑物的状态,达到技术安全管理的目的。
楼宇自控系统与空调系统相结合,在楼宇自控系统中设定相关区域冬季和夏季的最佳运行温度,形成自动控制。
楼宇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屋顶泛光灯的运行状态。根据医院管理需要,可通过中央软件对回路进行监控。每个回路可独立控制,并可根据需要任意组合,对应不同的照明要求。 ,满足光,从管理上降低能耗。
物流管理
北大国际医院“零库存”的管理理念真正实现了物质和产权向临床消费的转移。实施管理和技术。
质量控制:Ø医院所有材料的品种、规格、价格由相应的药学委员会和设备委员会决定; Ø医院专业人员对所有产品进行资质审核和质量抽检;
过程控制:通过医院自有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对物资的整个供应过程进行跟踪和管理;
重点控制:部门内合理使用低值耗材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策略。
在信息化的支持下,北大国际医院通过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大物流”管理模式。北大国际医院也将继续深挖潜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以管理和效率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