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能源合同管理:中国节能新思路?

时间:2022-09-2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公共建筑能耗在 2006 年至 2010 年期间增长了 15%,而高排放燃煤供暖和供电占中国北方公共建筑能耗的一半。在新建筑中引入节能技术和节能标准可以帮助改善这种状况,但如何提高现有建筑的节能效果呢?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美能源管理合同研讨会上,中美两国政府宣布将实施试点项目,为上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该项目旨在推广能源管理合同(EPC),这是一种建筑改造模式,建筑业主将与私营公司合作安装节能技术,并利用节能资金提升能源效率。EPC模式现已在美国广泛应用,试点项目将在中国推广该模式,以达到减排、省钱的初衷。

在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建立了一份(ESCO)有资格竞标政府建筑改造项目的公司名单。根据标准的合同机制和统一的计量验收规定,跟踪节能情况并与金融机构联系为改造项目提供资金。一旦节能改造完成,建筑物的能源需求就会下降,而节省的能源可以用来支付新技术的费用。保证节能10年至20年,一旦收回投资成本,政府即可获得全部节能资金。这种模式称为“节能保证”模式。

然而,EPC在中国的普及率仍然很低。我国目前采用“节能共享”模式,需要承担大部分项目资金,节能所得资金与项目业主共享。这种模式限制了项目的规模。与“节能保障”模式不同,在“节能共享”模式下,所有风险都需要承担,这限制了EPC对外部投资者的吸引力。

尽管如此,不要错过使用 EPC 减少能源需求的机会。中国公共建筑在当前EPC项目中占比不到1%,但这些建筑的能耗却高达1.92亿吨标准煤,占6.2% 2010 年国家能源消费总量,高于西班牙。能源消费总量略高。中国的公共建筑有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中美两国产业、金融和政府代表就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和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行业委员会提交的新市场机会分析报告、资源工具箱和对中国政府的支持进行了讨论。政策建议,对我国采用“节能共享”以外的节能模式,促进建筑节能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在“节能共享”模式之外,加大税收和财政激励力度。在中国目前的模式下,只有承担70%的工程造价才能享受税收和财政优惠,而节能资金则与业主共享。这有利于小规模的单一技术投资,但不利于节能效果较好的大规模捆绑式改造项目。

二是鼓励第三方融资。通过建立规范的合同机制和统一的计量验收制度,吸引外部投资者和银行参与节能市场。增加政府或多边开发银行的信贷可以降低风险并增强对建筑行业 EPC 项目的信心。

三是修订公共部门采购制度,促进节能发展。目前中国的公共建筑存在两个障碍。一是缺乏支持EPC项目的规则和最佳实践,导致城市采购领导担心项目风险。其次,一旦达到节能目标,就会削减能源预算。这似乎合乎逻辑,但如果建筑经理手头没有预算来支付能源成本和项目合同资金,就会担心能源效率风险。减轻这种担忧的方法是在节能合同期限内分配年度预算。

四是对节能效果强的项目给予专项奖励。大多数现有的节能激励措施,例如中国和美国的税收或公用事业退税,都是针对单一技术的。这很重要楼宇自控节能新技术,但如果整个建筑或能源管理合同具有很强的节能效果,例如整体能源消耗减少 20%,这应该受益于激励措施。

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和私营企业克服了EPC项目的障碍。例如,靠近香港的深圳要求公共建筑执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预算基于建筑物的能源强度,而不仅仅是能源成本。EPC项目降低建筑能源需求后,市政府不会削减建筑的能源预算。相反,分配的预算包括公用事业投资和能源效率合同成本。

等将中国目前的“节能共享”模式与美国的“节能保障”模式相结合。例如,北京凯晨世贸中心将多项节能技术捆绑在同一份合同中,担保项目将减少616吨标准煤的整体能源需求。业主预付85%的装修费用。一年后,第三方将检查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然后支付剩余的 15%。

深圳与凯晨世贸的合同模式对业主和承包商同样具有吸引力,双方都对项目风险的管理方式感到满意。这种混合模式还促进了更大的能源节约,并且对外部融资者具有吸引力。

中国城市正在应对建筑能耗的负面影响。中国今天仍然高度依赖煤炭,加剧了气候变化的危险。北京的空气污染水平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能源承包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公民、企业和地球。随着新举措和试点项目的出台,行业和政府将携手共创新局面。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