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成都高新创新合作中心总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是集商务、办公、服务、公寓于一体的综合体。核心设计理念是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宜人的城市生态公共空间,同时赋予项目鲜明、可识别的形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建筑以流动柔和的姿态融入周边网格状的城市肌理,在对比中与周边环境形成对话,打造全新的生态城市和商业空间。
01. 命题与突破
项目位于成都高新区大园板块核心区。在具备区域区位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周边同质化开发项目的压力,以及自身土地条件的制约。地块周边已基本开发,办公及商业配套众多,同业竞争激烈。因此,鉴于项目规模有限,限高70米,如何将其打造成风格独特、造型宜人、超大众凝聚力的区域乃至城市商业地标,成为本次设计的重点命题。 .
02. 创新与诞生
对于项目所在区域,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城市设计指南,既规范和统一了建筑和城市空间形态,又限制了多样性,造成区域建筑布局同质化严重的现状,城市空间。如果延续周边地块的发展形式,不仅会造成与周边项目的严重对抗,也会使项目本身缺乏鲜明的个性和凝聚力,也会为周边地块失去良好的活力和亮点。整个区域。机会。
概念生成图
高科创新中心通过两条弧线的巧妙布局,打破了周围方方正正的网格状城市肌理,软化和丰富了周边刚硬单一的街道空间形态,为自身提供了一个明亮、宽敞、多元的环境。及周边项目。它还创造了一个对角入口广场空间,一个活泼有趣的内庭院空间和连接所有公共开放空间的流动路径。弯曲的轮廓尽可能贴合场地边界,保持街道的连续性,使整个建筑在区域内具有突出的形状楼宇自控设计,与环境相适应。
整体建筑高度由北向南递减,向板块中央的保利国际广场让步。对面的两座月牙形塔楼围绕中央椭圆形庭院展开,景色优美,就像一对聪明的鲤鱼在池塘里游动。不断变化的倾斜弧形屋顶形成无尽的螺旋姿态。
半开合的弧线造型传达出开放、融合、温馨、安全的建筑美学,流畅柔美的弧形建筑形式也成为了高楼国际城南极具吸引力的一道风景线,营造出丰富的天际线轮廓和特征。迷人的第五立面为整个街区和周围的超高层建筑提供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批量生成示意图
03. 立体景观
为了让中央景观营造出远离城市喧嚣的静谧环境,辐射更多商业空间,设计师采用下沉中央花园的方式,将景观与负层的商业紧密联系起来。开口为城市的中央花园创造了多向连接。
绿地
中心的景观设计十分内敛,延续了建筑的纯几何感。三道光线用于将庭院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除了中央景观外,不同高度交错的弧形体量在空中营造出绿色平台。屋顶设置半开放式后退花园,将自然景观从地面延伸到空中,缩短了室内办公空间与室外自然环境的距离,减少了建筑体量对周围外部空间的压力建筑,并增强了与城市的联系。的互动。
04.美观与经济并重
弯曲的幕墙是该项目的挑战之一。为控制工程造价,设计对幕墙曲面进行优化,使曲面玻璃大部分采用标准竖向玻璃,非标准玻璃比例不到玻璃总量的1.3% .
顶角的弧形玻璃,通过曲率的控制,将每一块玻璃简化为一个单独的弧形玻璃,通过竖框的变化统一起来。建筑幕墙采用全超白玻璃,更具都市商务感。
05. 以终为始——建筑的使命
建筑设计的职责是提升城市品质,为生活增添活力,提升投资价值。建筑师在对周边环境、地块条件和设计任务进行透彻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大胆提问,勇于创新,富有人文精神。在专业技能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合理作品。这正是万科成都高新创新合作中心项目的建筑设计所坚持的。
建筑高度图
工程图纸
高新区大园板块图
周边道路车流量分析图
场地周边行人流线分析图
概念示意图
现场分析图
总体布局
东立面
南立面
一般部分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成都高新技术创新合作中心
项目业主:万科(成都)
项目地点:成都市高新区吉瑞二路与吉庆三路交叉口
项目面积:148,351平方米
竣工时间:2022年8月
设计公司:LLA / .Low
LLA设计范围:建筑设计
首席设计师:Pablo , FAIA
设计团队:吴军、梁晋AIA、潘心志LEED AP、胡晓燕LEED AP、杨继腾AIA、王琦LEED GA、于一恒、韩晨、Diaz、AIA
建筑深化单元:
幕墙设计顾问:麦金立面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幕墙深化施工单位:
结构顾问:
景观设计公司:志兰景观
萨默塞特服务式公寓室内设计:
办公区及行尚汇室内设计:君嘉设计
万科中西部总部办公室室内设计:爱家(上海)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土建方:
实景图片来源:高新科技创新合作中心,既有建筑-建筑摄影,Nick, Simon © ZS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