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况
一、定义
智能建筑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实施和应用的产物。楼宇智能化系统是指建筑物内以综合布线为基本传输介质,以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局域网,包括硬件和软件)为主要通讯和控制手段的系统。各类子系统通过智能系统集成进行综合配置和管理,形成了设备与网络、硬件与软件、控制管理与服务提供有机结合的综合构建环境。
智能系统工程系统配置分项以信息应用系统、智能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楼宇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为系统技术专业划分方法和设施建设。作为后续设计要素,技术要求另行规定,智能系统工程系统配置项如下:
2、产业链分析:中游企业布局智能楼宇全流程
我国智能建筑产业链的上游是计算机、通信、现代控制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即信息产业、装备材料产业,中游是智能建筑的软硬件,以及系统集成环节。下游产业为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如写字楼、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住宅建筑和工业建筑等。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一些城市的大型社区对网络通信、安全防护等附加功能的需求逐渐增加,一些具有专业背景的民营企业成为系统设备供应商。
我国智能建筑企业分为软件系统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行业龙头企业有大实智能、燕化智能、中电兴发、嘉化科技等,除了布局中游工程承包和系统集成,上述企业同时布局智能楼宇解决方案咨询和工程设计业务。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楼宇智能化渗透率有提升空间
“智能建筑”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概念飞速发展后,在建筑领域诞生的一种全新的建筑。1984年,美国哈特福德市对一栋旧金融大楼进行改造,采用计算机对大楼的空调、电梯、照明、防盗等设备进行监控,并提供语音通讯等信息服务、文字处理和情报数据,供大楼客户使用。,号称全球第一座智能建筑。
在我国,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起步发展阶段、规模经营阶段、逐步配套发展阶段和稳步发展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支持推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智能建筑行业的应用
2010年以来,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改委相继出台了建筑智能化相关政策。主要政策内容围绕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建筑节能、推动物联网技术在节能减排和智能建筑等方面的应用。
近年来,智能建筑呈现出由机电管理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2010年以来,我国出台政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建筑行业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建筑行业智能化应用水平。
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整体情况:智能建筑行业市场总规模呈波动增长态势
近40年来,随着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形成了智能建筑的概念。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长,要求建筑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我国对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未来,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者将越来越重视建筑智能化,高端商业地产、政府办公楼、智能家居、体育场馆等建筑将越来越多地使用智能。对智能功能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和综合化。同时,国家提倡的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密切相关。在市场自发需求和政策鼓励的推动下,我国智能建筑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2015-2020年,中国智能建筑市场需求规模呈波动增长态势。根据存量/新建面积、智能化率和单位面积改造成本,估算存量和新增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和工业建筑)的智能化程度。基于市场规模,得出2020年全国存量智能建筑投资规模3146亿元,新增智能建筑市场需求规模2590亿元,市场总规模5736亿元元。
2、应用场景:楼宇智能化的主要应用场景是住宅、商业和工业
楼宇智能化的主要应用场景是住宅、商业和工业。2015年至2020年,三大建设领域存量面积逐年增加。同时,受房地产行业融资收紧等因素影响,三大建设领域新增面积震荡回落。
按照上述市场规模测算方式,2020年存量住宅、厂房楼宇、公共建筑智能化规模分别为1468亿元、701亿元和976亿元;新增住宅、厂房和公共建筑智能化规模分别为1555亿元、364亿元和672亿元。
3、行业细分市场情况:楼宇智能细分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楼宇自动化系统市场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1121亿美元
楼宇自控系统(BAS)对整个楼宇的所有公用机电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楼宇的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照明监控系统、供电监控系统、电梯运行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
系统主要应用于住宅、商业、工业三大领域。可对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监控、控制和管理,提供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新风、照明和多媒体视听系统,提高人们的舒适度。感觉。系统对楼内各种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对机电设备的启停和基于日历时间的自动控制进行全面有效的集中控制,自动调节楼内温度和湿度,实现机电设备的维修。节能。
据全球第二大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1年全球楼宇自动化系统规模约为735亿美元,到2026年这一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21亿美元。近年来,BAS市场在亚太地区将以最高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增长率持续增长,亚太地区 BAS 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中国和印度。
——智能楼宇安防系统发展前景广阔
安防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系统集成软件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智能楼宇安防自动化系统的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系统数量多、开发多,主流安防厂商的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安防自动化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
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成熟,安防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楼宇智能化管理,通过对楼宇内各个子系统的集中监控,实现更有效的管理。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安防行业将进入智能化发展的高速发展期。“AI+安防”应用于社区、家庭等不同场景。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对不断增长的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学习能力更强,安防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发展前景广阔。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代表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地区
从代表企业分布来看,智能建筑行业代表企业分布在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等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
2、企业竞争:获得前三名资格的代表企业有大实智能、燕化智能、嘉华科技、中电兴发等。
目前,智能建筑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但获得工程设计与建筑智能化系统专项甲级资质、电子与智能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智能建筑企业数量,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相对较少。合格代表企业有达实智能、燕化智能、嘉化科技、中电兴发等。
从注册资本来看,同方和达实智能的注册资本均超过10亿元,属于第一梯队;安控科技、南京熊猫、燕化智能等注册资本在500-1亿元,属于第二梯队;其他公司属于第三梯队。
从主要企业来看,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代表企业有大实智能、燕化智能、中电兴发、嘉化科技等。据企查猫数据显示,目前有大量企业从事智能建筑行业,但具有智能建筑设计、专业工程承包和系统集成甲级资质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根据存量/新增面积、智能化比例和单位面积改造成本,测算存量和新增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和工业建筑)智能化市场规模,得出2020年全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736亿元,
注:市场份额按公司智能楼宇业务收入占市场规模的比例计算。由于公司并未单独列出业务,因此图表中的市场占有率较高。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行业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有望不断扩大
我国智能建筑起源于1990年代,在我国已经发展了20年。行业经历了起步期、标准化期、发展期三个阶段。已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智能建筑工程已在各类建筑中普及,并延伸至城市建设及相关行业。预计未来在应用领域方面,智能楼宇将从一线城市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推广,普及到农村、生态园区、工业园区等领域;在技术上,机电管理将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预计到2026年,智能建筑行业新增市场规模约3968亿元
近年来,房地产调控对建筑业新增面积影响较大。初步预计,2021-2022年,住宅竣工面积将有所下降,但降幅趋缓。2023年开始回暖国产楼宇自控软件,到2026年,房屋竣工面积达到38亿平方米。
2020年我国新建智能建筑系统加权平均造价在197元/平方米左右。未来智能楼宇规模效应带来的单价下降因素和通胀因素暂不考虑。以此单价计算2021-2026年的建筑智能化。化工行业的市场容量。预计到2026年,我国新型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将达到约39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