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专业介绍】
建筑环境工程是一门学科
致力于解决民用、工业生产、医疗、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室内环境问题,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湿热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环境等,是一门涉及国计民生的综合性学科,涵盖健康、能源、环境等广泛关注的内容。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接受现代建筑设备工程师基础培养,具备动力机械、火力设备设计、操作和管理的基本能力,能从事室内环境控制等公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工作。 暖通空调,给排水,供气,供热和楼宇自动化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关键词:空调、供暖、节能、净化
类别: 工程
专业守则:
学习时间: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工程
企业:热能工程、空调工程、暖通工程、燃气工程、给排水工程、研发制造、工程技术、工程调试、运营管理、系统保障;
政府和机构:城市供热和供气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和工程规划;
家电企业:技术开发、产品销售。
【培训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建筑环境、传热、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等基础理论以及建筑、机械、自动控制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接受工程设计、设备开发与使用、施工组织安装、建筑环境系统运行与调试、供能系统等基础培训。 并掌握从事规划、设计、研发、生产、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领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追求卓越,强烈的爱国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素养;
2、具备从事建筑环境控制和供能系统工程领域所需的相关数学等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和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资源、能源、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工程质量意识、职业健康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建筑环境控制与供能系统工程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备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技术理论提出解决工程应用技术方案的能力,具备解决一般专业工程问题的能力;6、具备
参与生产运营系统设计、系统运维的能力,具备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
7、能够获取信息,开展职业学习;
8、具备建筑环境控制、能源供应和节能技术工程方面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应对能力;
9、了解行业政策、法律法规和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规范;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在跨文化环境中的沟通、竞争、合作初步能力。
【开设的课程】
主要学科:土木工程、热力。
核心知识领域:热科学原理与方法、力学原理与方法、机械原理与控制、
电力与智能控制,建筑领域的相关基础,能源应用技术,工程管理与经济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
核心课程示例:示例1:工程热力学(64小时),传热(48小时),热质交换原理和应用(48小时),流体力学(48小时),
流体传输和分配系统(48小时),工程力学(48小时),机械设计基础(I,II)(80小时),电子与电子技术(64小时),楼宇自动化(48小时),建筑环境(32小时),建筑导论(32小时),建筑环境测试技术(32小时),HVAC(64小时),城市能源系统(48小时)楼宇自控系统论文,
工程项目管理(32小时),计算机编程基础(48小时)。示例 2:绘图几何和工程绘图(104 小时)、理论力学(56 小时)、材料力学(56 小时)、机械设计基础(48 小时)、自动控制(48 小时)、电气技术与实验(68 小时)、
电气和电子技术与实验(68 小时)、工程热力学(64 小时)、传热(64 小时)、流体力学(64小时),建筑环境(48小时),流体输送管网(48小时),
热质交换理论和设备(48小时),HVAC(112小时),冷热源(64小时)。示例3:传热(64小时),流体力学(64小时),工程热力学(64小时),建筑环境(32小时),
流体分配网络(56小时),热和质量交换原理和设备(32小时),加热工程(48小时),空调(56小时),锅炉和锅炉房设备(48小时),制冷技术(40小时),通风工程(32小时),供气(32小时),建筑环境测试技术(32小时),
建筑设备自动化(32小时),建筑设备安装技术(24小时)。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与社会实践、科研培训。实验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和研究实验三部分;实习包括金属加工实习、专业理解实习、生产(经营)实习;设计包括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热流体实验、建筑环境实验、暖通空调实验、能源设备及系统实验等。
【研究生院入学考试方向】
电力工程与工程热
物理学、土木工程、供热、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电力工程
[工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