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中国首个世界级科学家社区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时间:2022-11-21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冯佳薇 通讯员 刘宜可 陈政宇

10月27日,由中建二局承建的国内首个世界一流科学家“WLA科学共同体”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突破正负零,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一些单体很快就会被封顶。项目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区滴水湖南侧,与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隔街相望。科学家论坛。

2040钢构件雕刻“蝴蝶骨架”

为满足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要求,项目实验室群以“世界级顶尖科学实验室群”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远远看去,实验室的蝴蝶造型十分醒目;步入其中,“蝴蝶骨架”下的2040个钢构件、1000多个梁柱节点,诉说着大国匠心独运、精益求精的故事。

由于主体结构100%采用钢结构焊接,如何实现无缝焊接成为建筑形态完美落地的关键。从图纸设计到施工程序,从创新理念到技术突破,处处考验着建设者的“绣花”功力。

“在前期规划阶段,项目设计方、施工方和施工方通力合作,根据业主需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对荷载计算、施工图、PC构件等多个环节进行了结构计算和复核验收。时代实现了管理权责与实效的深度融合。” 中建二局项目负责人刘正新介绍。

据介绍,项目组充分运用“科学精细化审图模块”、“IDK精测”等精益施工“利器”,多轮分析设计方案,反复优化施工流程,困难一一解决。在钢结构拼接全周期施工阶段,项目创新性引进国际先进的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在线布置各施工节点,掌握精准定位,多频次验证,确保无缝焊接质量。

图: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配套实验室“蝴蝶”造型即将现身(马晓峰 摄)

与传统住宅相比,电灯照明等能耗降低50%以上

紧邻实验室,“世界顶级小区九海云天”的57栋住宅按照国家绿色建筑最高三星级标准,加快建设临港“超低能耗”优质住宅样板,让顶尖科学家分享“绿色、低碳、智能”美好生活。

“项目从九个维度规划高品质住宅系统,包括高性能低碳技术系统、优质环保材料系统、高标准舒适人居系统。借助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理想的科研设施、未来生活区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中建九合华东区总经理温飚表示。

减少消耗和排放,最重要的是室内热源的精细控制。本工程采用外墙保温一体化系统。地面外墙结构现浇件和不拆墙保温板均采用硅石墨烯保温材料。优良的气密性,大大减少冷空气渗入和热源损失,装配式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比普通房屋可提高60%。

“在室内外正负压差50Pa的条件下,建筑整体气密性指标可达每小时不超过换气一次,供暖、供水、电力照明等能耗为比传统住宅降低50%以上楼宇自控工程师,意味着该建筑能够满足保温隔热一体化的居住功能,真正实现‘冬暖夏凉’。” 中建二局三公司项目总工程师黄忠峰介绍。

预制构件率达40%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转型的趋势,也是节能增效的必然选择。“一次成型,永久免拆”的背后,是建材选择和施工标准的创新。

该项目在综合使用新型节能材料的基础上,在施工过程中广泛应用了装配式建筑。夹心保温外墙、剪力墙、飘窗等46000多个构件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构件预制率40%。

然而,结构复杂、工艺要求高的装配式墙体构件对安装精度要求更高。项目在模板拼装、工序顺序、效果展示、图纸公示等环节充分应用BIM技术,全程可视化监控和演示,让原本繁琐的施工过程清晰易懂,实现了“零失误”在项目的微妙节点中。同时对每个PC施工安装和模板加固环节进行虚拟建模试验,有效提高了现场施工交底和验收效率。

为保证装配式房屋预制构件吊装的垂直平整度,项目将所有预制构件的尺寸汇总成册,对构件生产、运输、现场验收、放置、吊装、找平尽量减少图纸与实际的误差。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