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作为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领头羊,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要目标。在服务国家战略和零售、企业金融的前提下,以科技金融、文化金融为核心,增强资本实力,成为北京之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和稳定器,在推动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2019年,北京银行实现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7.2%;营业收入631亿元,同比增长13.8%;净息差1.95%,同比提升7bp,成本收入比23.2%。经营业绩在上市银行中保持优良水平。2020年一季度,北京银行延续良好发展势头,单季度实现净利润67亿元,同比增长5.26%,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其中,2019年末,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28%,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0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22%,三级资本充足率增加较年初分别上升21bp、24bp和29bp。
2019年,北京银行一级资本排名由上年的第63位跃升至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的全球1000家银行中的第61位,连续6年跻身全球银行100强连续几年。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品牌价值榜单中,品牌价值达到549亿元。
党建引领与业务发展双提升
北京银行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实现了党建引领和业务发展并举。
截至2019年末,北京银行表内外资产总额3.44万亿元,其中表内资产2.7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4%;贷款总额1.45万亿元,增长14.6%;各项存款总额1.53万亿元,增长10.3%。
值得注意的是,为服务国家战略,北京银行不断优化营业网点,适应战略发展需要。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总体规划和实体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全面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城市副中心建设等重大区域战略,在京贷面积比2019年初增加673亿元,增长11.6%。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同时,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提升区域竞争力。布局。宁波分公司、南通分公司获准开业。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全国已设立14家一级分行和12家二级分行,全行营业网点总数达到679家,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2019年,北京银行作为北京世园会唯一合作金融机构,为世园会提供了金融宣传、支付结算、账户管理、贵金属代销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北京银行自主研发的“北斗链”全供应链供应链金融创新产品在北京世园会期间精彩亮相,全供应链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此外,北京银行“京医通”项目已覆盖北京市27家三甲医院。截至2020年一季度,累计发卡2381万张,市级门诊预约率近90%。已成为北京最重要的预约挂号渠道。
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发生以来,北京银行全力推进人民银行再融资。2020年一季度发放中小企业再贷款1630笔,金额52.4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29%,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北京的微型企业;成功发放防疫专项再贷款55笔,发放金额1944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86%,发放规模和发放数量均居北京市三大地方法人银行首位帐户。成功发行400亿元抗疫题材小微金融债。
3月12日,北京银行成功发行市场首单获批的抗疫题材小微金融债。相关小微企业贷款。
2020年,北京银行制定《北京银行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推动科技金融向“量”和“质”迈进,推出“北京银行金融《科创板服务计划》支持企业申请科创板50家,累计授信89亿元。在北京的40家受理企业中,有28家是北京银行的客户。
升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知识产权贷”,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范围。加大“前沿科技贷”推广力度,累计向117家前沿科技企业授信17.3亿元。独家战略支持“2019中关村论坛”。中关村分行推出“研发贷”;建成上海首家银行系创客中心——上海分行创客中心;杭州分行发布“百凤千鹰计划”;天津分公司打造“金科成长”品牌;青岛分行落地“知识贷”和“院士贷”。
面对疫情冲击,北京银行积极以科技助力“战疫”。与中关村管委会联合推出“中关村企业抗疫发展贷”,授信额度30亿元,支持中关村企业复工复产和健康发展。与北京市科创基金联合推出“战疫”融资举措,为科创基金投资企业提供5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携手中关村担保推出“爱心保险”,携手国华博雅担保推出“科技创新加速贷”。
截至2020年3月末,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668.7亿元,比年初增加102.4亿元,增速6.5%。累计为2.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超过5800亿元,始终位居中关村示范区龙头榜首。服务87%的中小板上市公司、86%的创业板上市公司、80%的北京新三板创新层上市公司。
加速零售转型
2019年年报显示,北京银行资产管理规模(AUM)突破7000亿元,零售存款突破3500亿元,较年初增长22.14%;贷款规模突破4400亿元,增长22.39%,创近三年最好水平。零售存款和贷款增量对全行的贡献均超过40%,贷款余额占比首次突破30%,达到30.76%。零售存贷款业务全国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在134家城商行中排名第一。
此外,北京银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升级“富民直通车”服务体系。累计发放富民卡90万张,支持建设特色民宿院落1000余家。
在零售业务存贷款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北京银行也巩固传统优势,创新发展公司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公司多措并举稳增长。
2019年末,北京银行人民币对公存款余额突破1.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8%;推出企业手机银行“京官+”2.0版,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注册客户1.5万户。
北京银行还进一步印发了北京首张扶贫票据、首张支持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北京特色”夜间经济发展的民生银行;推出“并购+”、“聚力+”品牌,创新生态伙伴服务模式。金融市场业务围绕“高效、高速、轻资本、轻平台”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业务转型。
2019年,公募ABS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规模分别同比增长21%和61%,标准型和流通型资产占比持续提升。
坚持特色经营
科技金融方面,北京银行发布《北京银行科创板金融服务方案》,支持48家企业申请科创板,授信总额85亿元;升级“智能贷”,加快推进“前沿科技贷”“研发贷”等新产品,《北京银行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 《科技金融创新模式》被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作为专题报告首次发布在《
截至2019年末,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544亿元,较年初增长6.2%。
文化金融方面,北京银行发布“文旅贷”金融服务行动计划、“创意设计贷”及影视全产业链专属产品“影视贷”,支持“破冰行动” 》、《庆余年》、《烈火英雄》制作发行《决胜时刻》、《中国机长》、《中华骄傲三部曲》等优秀影视剧。
截至2019年末,北京银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640亿元,较年初增长21.4%。
可以看出,2020年以来,北京银行根据受疫情影响的文化企业现状,为文化企业量身定制延展振兴计划,推出“支持文旅餐饮振兴专项计划”,为文化旅游和餐饮企业提供多项服务。专项信贷资金100亿元。北京银行文化创客中心主动延长孵化企业免费办公时间,疫情期间举办线上主题文化活动12场。
科技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投入的加大,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2019年科技投入18亿元,增长20%,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3%,强化发展保障,助力业务转型。
全面加强风控建设
北京银行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前瞻性授信准入机制,完善差异化风险管控机制,持续加强重点领域前瞻预警和主动防控融资平台和产能过剩等领域。推进风控指挥中心三期工程和“四大机制”智慧风控APP项目建设,上线“景行预警系统”,进一步提升前瞻性、智能化风险防范水平和控制。
2019年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0%,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24.69%,拨贷比3.15%,不良贷款生成率0.93%,较上年大幅下降57bp,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
截至2019年末,北京银行贷款逾期率为1.85%,较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全部降级为不良。贷款逾期率(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为59.87%,较年初大幅下降32.39个百分点。
北京银行成立以来,坚定不移地推动救灾扶贫、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发展。
2019年,北京银行累计捐款超过1.3亿元。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北京银行推出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十大举措。推出“京城贷”和“盈研宝”产品,专门服务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领域企业。
截至4月27日北京银行研发中心楼宇自控,北京银行已向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困难小微企业等领域发放贷款逾47亿元,办理续贷15亿元,新增首批1275户- 贷款客户。向北京市、区医院和北京市部分医院、北京驰援武汉医疗队等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提供现金或医疗物资捐赠,总额超过3000万元;发行400亿元抗疫主题小微金融债。全力以赴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金融服务工作,彰显了首山银行的担当与担当。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首都北京建设世界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攻坚之年。
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宁表示,北京银行将不忘初心,坚持稳中求进,全力服务首都发展,全面加强风险防控,持续创造良好业绩,推动北京银行行稳致远发展。(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