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新兴技术的快速突破和应用,内外部变化的压力,以及客户群体新的特征和需求,银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积极拥抱新技术,构建完备的信息技术体系,为业务提供敏捷可用的基础能力支持,建立属于自己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前中国金融业的共识,也是小微企业的出路。中型银行实现“变道超车”。机会。
北京银行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建设,始终坚持“科技领先”,通过不断深耕细作,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小银行科技建设之路。进入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和前所未有的疫情挑战,北京银行主动认清变化,努力化危为机。项目组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积极赋能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数字银行、迎接未来挑战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1、改变组织架构,形成“1+3+1”的技术治理结构
长期以来,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普遍面临技术开发能力薄弱、技术与业务“两张皮”、“数据孤岛”、体制机制不灵活等难点和痛点。难以吸引到面向市场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为此,北京银行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持续优化全行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探索形成“1+3+” 1”科技治理架构,进一步夯实全数字化转型合力。
“1”代表一条线,即信息技术线。作为行业技术建设主力军,从技术角度统筹产品解决方案,坚持关键系统自主研发,保障交付能力。
“3”代表三个部门。今年,北京银行在原有“线上业务专业团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数字金融部。传统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和线上化转型。此外,新成立的数据管理部作为全行数据治理工作的牵头部门,推进全行数据标准建设、数据质量提升、数据价值挖掘等工作,保障全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实施。整合数据中心。电子银行部进一步聚焦零售业务“移动先行”、“一星四网”等战略,
最后一个“1”代表的是北京银行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银行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首家入驻城市商业银行的银行业金融科技公司,于2019年5月正式揭牌。成立一年来,公司除深度参与北京银行项目建设外,还与阿里巴巴、腾讯、微软、信通院等进行交流合作,积极向北京银行输出技术。投资机构和中小金融企业。近日,北京银行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京小客云平台”顺利通过“可信云容器解决方案”测评 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可信云评估的银行业金融科技公司。展示了公司的实力。
2、打造“靖江工程”,带动全行数字化转型
2020年是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关键一年。为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转型效率,北京银行启动了信息化“靖江工程”十大项目群建设,围绕建设“数字北京银行”的总体目标进行规划,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完善系统架构,优化业务流程,完善运营管理,加强风险管控,丰富场景生态,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普惠、安全的多元化服务,定制和人性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一是依托核心系统改造项目组建设,从降低操作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入手,对现有核心系统和柜员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解决现有核心系统存在的短板,全面构建智能化、数字化系统。,敏捷核心系统。
二是依托数据治理项目组建设,从支撑全行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体系入手,改造数据平台和源头系统,建设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形成数据资产全行管理目录,从源头加强数据管理。质量控制和验证能力充分释放数据资产的价值。
三是依托反洗钱项目组建设,增强系统对反洗钱工作的支持,完善反洗钱交易信息和客户信息,优化系统结构,建立一体化反洗钱工作体系。 -基于客户分类、名单监控和数据整合的洗钱监控系统。,全面提升反洗钱工作质效。
四是依托零售服务渠道整合项目群建设,发挥新版移动开发平台优势,提升交易反欺诈、在线身份认证、打通渠道等平台能力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数据,实现客户多渠道签约、登录、账户管理、安全认证等一体化体验。
五是依托支付体系,完善项目群建设。以“聚合支付”平台建设为支撑,丰富支付产品,完善商户服务体系,推动线上线下支付业务融合发展,构建智慧、开放、共享的支付生态圈。
六是依托数字化风控项目群建设,建设全面风险预警监控平台、统一额度管控平台,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RPA流程机器人等技术,构建全流程-口径风险预警与防范、智能化风险计量管理、模型生命周期管理等数字化风控“三大能力”。
七、依托零售中台项目组建设,以提升客户体验为总体目标,聚焦理财、基金、录音录像、财富管理等重点领域,通过优化系统架构,打通“信息孤岛”,突破“流程堵塞”,支撑零售业态高质量发展。
八是依托普惠金融业务中台项目组建设,以支持小微信贷业务线上化、智能化转型为抓手,充分融合大数据平台、非结构化平台等技术平台能力,打造普惠业务中台,提升贷前、贷中、贷后自动化水平和风控能力,实现小微信贷业务“降本增效”。
九是依托开放银行项目组建设,形成涵盖门户、网关、运营等多个层面的开放银行平台体系,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银行运行,为形成完整的金融体系提供支撑。开放银行生态。
十、依托机构客户行业解决方案,从加强机构客户合作入手,利用科技手段实现银行服务与非银行场景的融合,推动金融服务在北京银行的教育、医疗等优势场景落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主导地位。
三、加快科技赋能,驱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北京银行致力于打造数据和业务“双中台”,以“大中台”为载体,聚合金融科技能力,强化对业务转型的支撑作用。
在数据中台建设方面,通过大数据中台建设北京银行研发中心楼宇自控,提高数据的时效性,提供准实时的数据服务。搭建AI中台,实现AI模型的全流程管理。同时,北京银行正在打造一套“开箱即用”的数据应用解决方案,为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创新技术交付模式、提升交付能力提供参考路径。
在业务中台建设方面,需要围绕普惠业务、零售业务、开放银行的转型建设中台能力。
普惠业务中台,以支持小微信贷业务线上化、智能化转型为出发点,全面整合大数据平台、非结构化平台等技术平台能力,提升贷前、贷中、贷后的自动化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降低小微信贷业务成本。优化“Compa Chain”产品,通过搭建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在线注册、在线融资、在线清算等“无接触”业务的落地,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信用,帮助上游企业盘活应收账款,实现便捷融资,解决产业链上游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创新完善“北京管理+”企业手机网上银行。上半年交易规模99.5亿元,同比增长近10倍。与北京市税务局签署“网上银税互动”合作协议,开发企业“银税贷”产品。同时,启动“线上信用工厂”建设,提升普惠小微客户线上化、智能化经营能力。上半年交易规模99.5亿元,同比增长近10倍。与北京市税务局签署“网上银税互动”合作协议,开发企业“银税贷”产品。同时,启动“线上信用工厂”建设,提升普惠小微客户线上化、智能化经营能力。上半年交易规模99.5亿元,同比增长近10倍。与北京市税务局签署“网上银税互动”合作协议,开发企业“银税贷”产品。同时,启动“线上信用工厂”建设,提升普惠小微客户线上化、智能化经营能力。
零售业务中台重点改造升级理财、基金、个贷等传统业务系统,适应线上化、智能化业务模式。推出第五代智能手机银行APP,基于全新腾讯云开发平台,新增功能新服务60余项,用户旅程优化200余项,视觉升级2000余项。推动信用卡“掌上精财”App 5.0升级迭代,上线10余项业务功能,MAU同比增长26%。截至6月末,全行手机银行客户数突破1000万户,达到1018万户。线上消费贷“北京E贷”实现7*24小时还款,
开放银行中台,提升开放银行技术平台能力,创新探索生态融合的金融服务场景,通过API、Web服务等多种开放形式和场景,实现与合作伙伴的融合对接,探索新生态“金融+场景”模式。完成“银蛋在线”、“京信链”等产品对合作伙伴的开放。与贝壳平台合作,推出二手房“线上核签”流程,实现“无接触”数据预审、视频当面签约,大幅提升办理效率和体验。
4、持续深化内控建设,提升科技硬实力
数字化转型需要科学的战略布局、强大的战略执行力和强大的技术背景支撑。为此,北京银行围绕“三个巩固”,在内部控制上下功夫,持续提升科技硬实力。
巩固技术平台。以云平台推动技术路线汇聚,着力建设关键技术平台,提高人才平台管控能力。面对未来移动化、智能化、敏捷化的业务转型需求,云架构的发展满足了银行的转型需求。北京银行立足于“云”和微服务,推进新一代系统建设。目前,京融云平台研发完成,着重于云平台的基础能力建设和应用,初步实现IaaS和PaaS层的自主可控,实现与区块链BaaS平台的对接, 微服务平台, 和能力开放平台。云功能验证满足北京银行适应互联网计算资源弹性变化和业务应用快速部署的需求,通过一体化云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统一管理,支持快速部署和业务上线,构建北京银行云生态。持续加强分布式金融业务平台建设,通过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助力转型发展,构建主流微服务架构标准化体系,提升微服务架构体系弹性扩展能力,增强系统在大流量、高并发场景下的支撑能力。云功能验证满足北京银行适应互联网计算资源弹性变化和业务应用快速部署的需求,通过一体化云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统一管理,支持快速部署和业务上线,构建北京银行云生态。持续加强分布式金融业务平台建设,通过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助力转型发展,构建主流微服务架构标准化体系,提升微服务架构体系弹性扩展能力,增强系统在大流量、高并发场景下的支撑能力。云功能验证满足北京银行适应互联网计算资源弹性变化和业务应用快速部署的需求,通过一体化云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统一管理,支持快速部署和业务上线,构建北京银行云生态。持续加强分布式金融业务平台建设,通过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助力转型发展,构建主流微服务架构标准化体系,提升微服务架构体系弹性扩展能力,增强系统在大流量、高并发场景下的支撑能力。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北京银行顺义研发中心的验收结算是北京银行今年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心于2014年11月15日破土动工,本着适用性、实用性、低成本的原则,建设技术先进、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绿色环保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科技研发园区,满足北京银行未来50年的发展需要。顺义研发中心的设计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围合概念,充分体现了人、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项目占地187亩,建筑面积37.5万平方米,包括办公楼、培训中心、会议中心、数据中心、监控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其中,数据中心建筑规模7万平方米,拥有符合国家A级标准和国际TIA-942标准Tier IV的机房模块30个。每个模块配备封闭式冷通道机柜,是亚洲最大的单体数据中心。中心及配套基础设施采用2N冗余设计,综合可靠性高达99.995%。作为北京银行信息系统管控中心,监控中心配备现代化智能化办公设备和高清大屏,对所有信息系统进行主动、高效的集中管理。
巩固技术团队。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引进人才由单一结构向复合背景转变,打造掌握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明确信息技术一线科技人才发展通道,构建多元化垂直职业晋升通道、灵活多样的横向职业通道,进一步提高科技人才综合素质。横向衔接岗位序列和非岗位序列,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现科技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多向衔接”,构建完善的信息技术领域科技人才职业发展体系。设立北京银行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全行人才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搭建全行勇于创新的人才成就事业的平台,为数字化注入新能力全行转型与金融科技发展。制定精神奖励计划,充分发挥业务和技术团队联合攻关、协同创新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树立学习榜样,发挥先进示范作用,激发员工活力。
5、加大资源投入,持续跑出数字化转型“加速度”
近年来,北京银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2019年,北京银行科技投入18亿元,增长20%,约占全年营业收入的3%。2020年上半年,科技投入占营收比重进一步提升至3.9%左右。预计全年科技投入22亿元,比2019年增长22%。
同时,北京银行持续优化科技投入结构,严控预算门槛,降低固定经营投入比重,提高创新研发投入比重,推动预算资金结构升级,数据中心、科技中心、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全流程数字化风控体系建设、开放银行建设和互联网场景接入等全行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倾斜,确保最大程度保障资本投资的效率。
下一步,北京银行将着力提升交付能力、解决业务痛点、提升风控能力、强化数据治理、构建开放生态、加强中台建设、加强渠道协同,通过十大项目建设“靖江计划”。在这方面,我们将整合全行智慧,用三年时间推进转型工作,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成果,初步完成数字化北京银行建设,有效实施数字化转型。转型战略,做强银行是北京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