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网企业讯】互联网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我们的衣食住行也在朝着更互联、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财富上市的多元化高科技互联产业企业霍尼韦尔近日与金鹰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楼宇自动化系统、楼宇节能改造及商业地产电力需求侧智能化管理。 一系列合作,推动部署绿色、节能、安全的智能建筑解决方案。
根据合作协议,霍尼韦尔将为金鹰集团在建和在建的多个项目提供楼宇自控系统和弱电智能化,同时对多个既有项目进行节能改造。 双方将重点探索合作部署智能电网自动需求响应技术(ADR,nse),可智能管理建筑物的电力需求侧。 这也是霍尼韦尔在范围内的智能楼宇解决方案之一。
双方战略合作的正式签约,开创了国内一大批商业综合体“智慧建筑”全面绿色升级的先河。 试点证明,ADR技术可以通过智能需求管理帮助工业设施降低约15%的能耗,商业设施降低约20%的能耗,同时保证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
金鹰集团是一家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商。 在房地产开发、时尚百货、大型商业流通领域具有优势和丰富的项目开发和运营经验。 未来,集团地产项目将在智慧建筑领域开展更多以开发为导向的创新合作,实现企业商业价值与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更好结合。
金鹰集团董事长王恒表示:“绿色、智能是未来商业地产的发展方向,也是金鹰秉承的项目开发和管理理念。霍尼韦尔在智能电网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楼宇自动化、安防消防等。我们非常高兴并期待双方在未来加强合作,将更多的创新技术、产品和专业经验引入到金鹰集团已经和将要开发的一系列相关项目中并在未来建设。”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兼执行官盛伟利表示:“智能互联是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在节能环保领域,将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建筑施工领域是互联互通和绿色技术应用的重要平台,霍尼韦尔为全球超过1000万栋建筑提供智能解决方案,帮助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和休闲场所实现安全、可靠、舒适和节能。我们非常期待未来将携手金鹰,在中国开展房地产领域示范合作,推出一批绿色、节能、智能建筑项目,积极推进智能电网需求自动响应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在中国。”
互联网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我们的衣食住行也在朝着更互联、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根据霍尼韦尔、中国节能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分会联合发布的《中国智能建筑研究白皮书》:中国建筑业在绿色领域亟待提升,节能互联将成为趋势。
建筑能耗是城市用电需求的主要来源,各级政府大力推进需求侧管理,促进节能减排,提高电网效率。 霍尼韦尔 50% 以上的产品都与节能有关。 其智能电网自动需求响应(ADR)技术可以平衡能源供需,从而减少电网的过载。 中国智能电网需求响应系统示范工程在天津建成,这些尝试将为中国在2020年全面建设强大智能电网打下良好基础。
ADR是一项可以帮助实现供电侧和需求侧电力协调,实现电网与用户潮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交互,通过智能交互管理,平峰平缓的技术。峰谷用电需求,整合数千栋楼的减载,从而达到虚拟电厂的实际效果。 霍尼韦尔的智能电网自动需求响应技术已在多个国家成功实施,将与金鹰集团合作,推动该智能电网技术在中国的商业化应用。
此外,霍尼韦尔在楼宇自动化、火灾报警系统、安防系统、城市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等领域拥有先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十年来安徽楼宇自控系统,霍尼韦尔已为中国5000多家工商业设施提供定制化智能系统解决方案。 此外,霍尼韦尔还为150万间酒店客房提供管理系统,其智慧酒店解决方案助力酒店管理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化和可视化。
(原标题:霍尼韦尔携手金鹰集团,聚焦智能楼宇解决方案)
上一篇:三一探索工业大数据,成功转型为“智能制造模式”
下一篇:边缘网络面临巨大挑战,“政产学研用”协同作战
我想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县城物联网不仅有自来水,还有淡水2022-12-22 09:30:17
在物联网平台产品逐渐崛起的今天,下沉市场也在不断开拓。 中小城市数字化转型、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等都被提上日程。 也就是说,全国90%的国土面积和9.3亿人口的大市场正在被开发。
解决物联网“碎片化”问题,英特尔持续深耕中国2022-12-20 09:28:21
英特尔将继续通过普适计算、普适连接、云到边缘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传感和感知构成的“五大超级科技力量”深耕中国市场,持续推动创新、探索和增长。
中国电信物联网用户超4亿 超手机用户数2022-12-19 09:43:26
近年来,中国电信天翼物联网大力实施“从云到数字再到数字”战略,加快移动物联网能力建设和业务布局,在网络能力、平台建设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应用程序开发和行业协作。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标注“来源:智造网”的作品均为浙江星网宝铭通网络有限公司-智造网合法拥有著作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授权本网不得转载、摘录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授权使用本网站作品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本网转载、注明其他来源(非智造网)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直接责任对此类作品的侵权责任和连带责任。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作品的第一出处,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您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