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网络
自动化行业的优化者和建设者
一个是阆苑仙花,一个是美玉无瑕。 如果没有浪漫,今生还会再遇见他…… 7月9日,西门子与阿里云在德国柏林签署备忘录,共同推动中国工业物联网的发展。 无论是习家还是阿里家的云,在自持人气的同时,无不显示出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火热程度。
数字化已成大势所趋,企业如何上云? 国内外做的比较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哪些? 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是什么?
别着急,工控小编来了个大招:《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于2017年底发布的《白皮书》列出了国内外26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国内21个,国外5个。 废话不多说,翠华,上榜吧!
国内的
外国的
别以为最后一个表格就结束了,干货都在下面↓↓↓
咳咳,先插一句。 由于国内篇幅极长,微信只摘录了10个平台。 完整版请移步文末“原版阅读”~
1个
航天云网:平台
平台介绍:
航天科工依托在制造业的雄厚实力和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先行经验,打造了一个平台。
平台在IaaS层自建数据中心,在DaaS层提供丰富的大数据存储和分析产品和服务,提供工业服务引擎、面向软件定义制造的流程引擎、大数据分析引擎、仿真PaaS层的引擎和人工智能引擎等工业PaaS服务,以及面向开发者的公共服务组件库和200多个API接口,支持各类工业应用的快速开发和迭代。
提供SMART IOT产品和-Open API软件接口,支持工业设备/产品和工业服务的接入,实现“云计算+边缘计算”的混合数据计算模式。 平台面向公众开放的自主研发软件和公研应用APP超过500款,涵盖了智能研发、精益制造、智能服务、智能化等全产业链和产品生命周期的行业应用能力。企业、生态应用。
应用:
河南航天液压气动公司产品协同设计
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端液压气动元件生产企业。 过去存在重复劳动、工作效率低、产品设计周期长、产品质量无保障等问题。
通过该应用平台,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有限公司率先实现了云设计,基于云平台建立了涵盖复杂产品多学科专业的虚拟样机系统,实现了复杂产品的多学科设计优化。 二是实现与总设计部、总装厂的协同研发设计和工艺设计。 三是实现跨企业的计划调度,从ERP的总计划到CRP的产能计划再到CMES的运营计划,实现计划进度的收集反馈和质量的收集分析。
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河南航天液压气动公司产品研发设计周期缩短35%,资源有效利用率提高30%,生产效率提高40% ,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2个
树根互联:树根云平台
平台介绍:
树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是三一物联网团队成立的独立开放的云平台企业。 2017年初,树根互联网发布根云平台。 根云平台主要基于三一重工在装备制造和远程运维方面的经验。 从OT层延伸到IT层搭建平台,专注于设备健康管理,提供端到端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和服务。
根云平台主要有三个功能。 首先是智能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传感设备和物联网网络对各类设备数据进行采集、汇总。 二是大数据和云计算,面向海量设备数据,提供数据清洗、数据治理、隐私安全管理等服务,稳定可靠的云计算能力,基于行业经验和知识构建工业大数据工作台光谱。 三是SaaS应用及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即插即用的SaaS应用,为应用开发者提供开发组件,方便快速构建工业互联网应用。
目前,根云平台可为企业提供资产管理、智能服务、预测性维护等行业应用服务,同时基于平台开展产业链金融创新。 根云平台拥有UBI保险、维保等产品实践,服务于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提升其风险管理和金融服务能力。
应用:
与九龙保险联合推出UBI挖掘机延保产品数据平台
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了大量数据,可帮助银行对押品进行全面监控,及时了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 它还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掌握车辆或专用设备的健康状况、车辆驾驶员的行为等,实现保险的精准定价。 树根互联与九龙保险、三湘银行合作,将产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应用于动产融资、UBI保险等领域,并推出相关服务。
基于该平台,一是完成基于挖掘机数据和维修更换数据的数据评价分析,对设备使用情况和设备故障维修进行大数据挖掘和建模,建立挖掘机设备质量评价指标. 二是基于模型开发用于精算定价和风险选择的数据产品,为保险公司精算和研发部门在用户使用场景和风险管理方面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帮助九龙保险完成对保险精算和风险选择的定价。 UBI 产品和延保产品。
通过与树根互联的合作,九龙保险可以根据保费规模、利润、承保的机台数量,确定适合业务的机台类型。 对于业务用设备,九龙保险可以对维护成本和利润率进行量化分析和排序,实现各类保险方案的精准定价。
3个
海尔:平台
平台介绍:
基于多年家电制造行业实践经验,海尔集团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运城楼宇自控系统,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实现实时需求响应、全流程实时可视化、无缝对接资源的连接。
平台分为四层:第一层为资源层,开放聚合全球资源,实现各类资源的分布式调度和优化匹配。 第二层为平台层,支持行业应用的快速开发、部署、运行和集成,实现行业技术的软件化。 第三层为应用层,为企业提供具体的互联工厂应用服务,形成全流程应用解决方案。 第四层为模型层,依托互联工厂应用服务,实现模型创新和资源共享。
目前,平台打通了交互定制、开放研发、数字营销、模组采购、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服务等业务环节。 通过智能系统,用户可以持续深度参与到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级等环节,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
平台应用案例:
基于海尔平台的洗衣机个性化
洗衣机用户结合自身体验指出,目前洗衣机产品存在内桶清洗周期短、清洗难度大等问题,希望能获得用户体验更好的新产品。
以平台为基础,洗衣机用户个性化需求在中创汇平台进行互动,990万用户、57家设计资源参与新品创意设计。 创意项目立项后,借助开放平台引进了26个外部专业团队,共同开发攻克技术难题。 产品样机通过认证后,利用26个网络营销资源、558个商圈进行预约销售。 用户下单后,开始模组采购和智能制造。 125家模组供应商资源和16家厂商资源参与,产品可灵活定制生产。 产品下线后,将通过覆盖9万辆“汽车小微车”、18万名“服务兵”的智慧物流网络,及时送达用户家中,并同步安装。 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免洗的基础上,通过社区持续互动,催生出有水洗和无水洗(缸间)的系列产品。
4个
中国电信:CPS平台
平台介绍: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我国大型通信企业,近年来积极向产业领域拓展。 中国电信CPS平台以产线数据采集和设备接口层为基础,以建模、存储、仿真、分析的大数据云计算为引擎,实现各层级、各环节数据的互联互通,并开放贯穿从生产到企业运营的全过程。 过程。
平台架构包括通信层、应用开发平台层和应用表示层。 在通信层,通过工业PON或移动通信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平台。 在应用开发层,基于数据集成和大数据存储,通过先进的业务计算模型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优化业务逻辑,生成平台应用功能,提供拖拽式开发界面,实现快速应用建设。 在应用展示层,支持PC、手机、大屏、看板等不同界面展示,通过界面与企业其他业务系统进行交互。
平台应用案例:
基于CPS平台的中建钢构个性化定制与协同制造
中建钢构是中国最大的钢结构产业集团。 迫切需要搭建满足新型装配式建材高效化、规模化、个性化生产需求的平台。
通过中国电信CPS平台的建设和实施,一是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新模式。 根据客户需求和施工现场情况,依托平台完成设计和修改,同步展示3D效果并根据设计结果自动计算材料用量和预估施工成本。 数字化设计方案可通过平台直接下发至工厂生产,实现从设计到运维全过程可视化。 二是实现网络协同制造新模式。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总部的智能决策和任务分配,以及五个制造基地的任务协调和过程控制,实现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设计交互和进度跟踪,实现并行组织以及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环节的优化协作。
借助CPS平台,初步实现了数据汇聚、大数据存储、数据安全、工业数据清洗与分析、工业数据展示与应用等能力。 预计该平台全面上线后,中建钢构可提高生产效率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交付周期缩短2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20%以上20%以上,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0%以上。
5个
华为:平台
平台介绍:
华为推出的平台在技术架构上分为纵向和横向。 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三层架构,即连接管理层、设备管理层和应用使能层。 其中,连接管理层主要提供SIM卡生命周期管理、计费、统计和企业功能; 设备管理层主要提供设备连接、设备数据采集和存储、设备维护等功能; 应用使能层主要提供开放API能力,同时具备数据分析、规则引擎、业务编排能力。 在横向上,通过与平台相连的分布式对接行业智能设备网关,并提供边缘计算能力,实现与云计算的协同。
目前平台主要服务行业包括公共事业、车联网、油气能源、生产与设备管理、智能家居等领域。 构建并商用了多个成熟的解决方案,运营商POC项目约40个,企业POCs项目等约40个,提供170多个开放API,聚合500多家合作伙伴。
应用:
车联网推动汽车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汽)是国内大型汽车制造企业。 在探索车联网等服务化转型过程中,一汽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 一是老系统无法满足高并发、高频访问需求,支撑现有20万辆车辆已经出现严重性能瓶颈。 二是运行10年的系统老旧,难以叠加新业务和扩展。 三是不同机型接入不同业务平台,分体式烟囱系统,维护复杂,管理成本高。
通过应用华为平台,一汽实现了对千万级车辆的有效管理,同时处理了百万级车辆的信息。 平台开放的API支持一汽新业务的快速开发,系列化的Agent支持新设备的快速集成。 该平台还为一汽提供大数据处理能力,支持实时分析,支持车队管理、共享汽车租赁等多种业务。
借助平台能力,一汽提供“智享”租车服务。 未来,平台将逐步加入车辆控制、轨迹回放、车况检测、电子围栏等新型车联网服务。 预计到2020年,将有200万辆汽车和25万辆车队通过物联网平台进行管理。
6个
和利时:平台
平台介绍:
和利时主要从事自主PLC、DCS、SCADA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服务,业务聚焦工业、轨道交通、医疗三大领域。 和利时于2017年发布了企业制造运营服务平台,实现了全面的数据采集、生产运营管理和APP创新服务。
该平台由工业领域层、工业PaaS平台层和工业SaaS智能应用层组成。 工业领域层提供边缘计算服务,实现企业领域各类数据的采集和本地应用。 工业PaaS平台层自下而上包括云基础环境子层、数据服务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建立工业对象模型的虚拟运行空间,提供API接口等一系列快捷方式。开发工具。 工业SaaS智能应用层是基于工业PaaS层开发的各种工业APP服务,主要包括资产管理服务和运营优化服务。
平台支持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部署。 此外,和利时还为流程工业、离散工业、轨道交通、市政设施、能源矿山和工业园区等领域构建了工厂级综合数据集成和应用开发平台,实现本地化智能生产和智能运营。
平台应用案例:
基于平台的生产质量优化
过去,一家大型电子设备制造企业面临一系列生产和服务问题: 1、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导致换线时间长,容易出错; 2.未建立有效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3.检验测试数据未能有效支持产品缺陷消除和创新; 4、无法获取设备异常和故障信息,影响产品质量和产能; 5、用户现场无法了解产品使用情况,售后服务被动。
通过实施和研究,企业对所有生产设备、生产线、材料、产品、流程、劳动者建立了相应的信息模型,在数字化空间重构了企业的生产、质量、安全、维护和运营场景,采用现场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模型运行,实现了OT与ICT的深度融合,即工业信息物理系统iCPS。 企业还通过为用户实现电子设备的联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在线运行优化和预测性维护云服务。
使用该平台后,公司产品一次合格率达到99.5%,产品返修率低于0.3%,生产效率提升50%,产能达到158万个模组/年,定制化交付周期产品缩短到不到8周,售后服务模式也得到改善。 逐渐转变为提前主动向用户发出预警,并在活动期间提供远程在线支持。
7
中船集团:船舶工业智能化运营平台
平台介绍:
船舶工业智能化运营平台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中船黄埔文冲造船有限公司、北京中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船舶工业智能化运营平台,实现生产数据和过程数据的采集。 PaaS层集成了工业微服务、大数据服务、区块链、环境管理等功能。 SaaS层基于开放环境部署应用。 用户提供研发设计协同、生产全过程管控优化、供应链协同、产业知识库、知识共享与交易、船舶智能运营、产业链金融等服务。
平台应用案例:
基于船舶工业智能化运营平台的产业链协同
船厂船舶产品的设计制造周期一般在2年以上。 造船产业链条长,涉及节点企业多。 各节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尚未统筹规划,难以实现产业链协同。
通过船舶工业智能化运营平台的应用,船厂建立了船舶产品模型库,积累了同类型船型的工艺数据、制造数据、运行数据、维修数据,并动态反馈到设计阶段,缩短设计周期和驱动设计优化以满足市场需求。 . 借助平台产业链协同云应用,实现大型产品设计制造的跨企业管理,动态采集船舶设备运行状态,利用大数据分析助力船公司降低运输成本。
上线船舶行业智能化运营平台应用后,该船厂实现了实时在线的产业链组织管理,交易成本降低20%,开发周期缩短20%,设计效率提升20%。
8个
中国移动:平台
平台介绍:
中国移动于2014年发布该平台,探索将自身在数字技术、通信技术领域的优势与工业场景相结合,拓展工业互联网业务。
该平台包括四个部分:接入层、处理层、存储层和表现层。 其中,接入层负责设备接入,支持MQTT、CoAP、Http、EDP等主流协议,实现海量设备接入; 处理层负责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分析,可为用户提供消息控制、智能事件推送、大数据分析等服务; 存储层采用可扩展的分部署存储技术,保证数据的可靠存储; 表现层对外提供平台API和入口,为用户提供平台能力开放和应用快速生成服务。
平台已孵化超过20,000个应用,聚集超过44,000名开发者,拥有超过2100万个设备接入连接。 服务于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慧农业、节能减排、车联网、物流追踪、智能楼宇、智能制造等行业。
应用:
基于平台的流程优化
运城制版集团厂区分散。 过去,集团难以对所有工厂实施统一有效的生产经营监控,集团也不可能实时监管下属子公司的所有生产资料。
通过该平台,中国移动为运城制版集团提供了完整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利用数字孪生实现智能制造。 通过机床通信和附加传感器设备,可以获得机床的实时数据,并通过4G移动蜂窝网络直接上传到云端。 平台存储采集上传的数据,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进行3D建模,为客户打造3D可视化界面,实现数字孪生功能,直接监控机床实时状态,进行实时控制和分析产品质量,并监控车间性能。 优化和预测消费。
依托中国移动平台,运城制版集团在制造过程中减少了5%-8%的资源浪费,提高了10%-15%的效率,每年增加利润约3000万元。
9
阿里巴巴:阿里云ET工业大脑平台
平台介绍:
阿里云ET工业大脑平台依托阿里云大数据平台,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体系。 通过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领域知识的结合,实现工业数据建模与分析,有效提高生产良率,优化生产效率。 工艺参数,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能耗,提高设备预见性维护能力。
阿里云ET工业大脑平台包括数据舱、应用舱、指挥舱三大模块,分别实现数据知识图谱的构建、商业智能算法平台的构建和产线的构建。可视化平台。 目前,阿里云工业大脑平台已应用于光伏、橡胶、液晶屏、芯片、能源、化工等多个产业垂直领域。
平台应用案例:
天合光能电池A产品率提升
光伏产品供应商天合光能在光伏电池的生产质量上遇到了瓶颈,迫切需要新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成品率。
借助阿里云ET工业大脑平台,全面采集光伏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材料数据、设备参数、MES系统数据。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找出对电芯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环节,针对性优化设备参数,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进行对比测试和反复优化产线,最终实现电池生产质量的提升。
通过对天合光能生产线关键环节的优化,天合光能帮助天合光能提高了5%的电池片成品率,有效提升了天合光能产品的整体质量。
10
富士康:平台
平台介绍: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一家专业生产消费电子产品、网络通讯产品、电脑周边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 富士康集团于2017年研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在3C设备、零部件、渠道等领域探索数字化技术与其专业优势的结合,转型为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公司。
智能控制塔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软件与工业机器人、传感器、交换机等硬件的相互融合,建立端到端可控可管的智能云平台。 对设备数据、生产数据、行业专业理论进行整合、处理、分析,形成开放共享的工业级APP。
目前,富士康利用该平台实现了生产过程全记录、无线智能定位、SMT数据(产能/良品率/料损等)整体呈现、数据智能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基于能源的智能管控大数据和自适应测试平台。
平台应用案例:
基于平台的能源优化
过去,富士康产品的制造过程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具体机型生产过程中的功耗效率难以分析,无法确定接料和换料的时间点,以及缺乏设备周期预警机制。
借助该平台,富士康集团的制造过程实现了设备能耗的实时监控,优化了生产过程中的2C调度。 平台SMT自动上料系统通过智能AOI参数校正反馈,实现设备智能维护防错、SMT成品率预测等智能化功能。 After using the , the 10% in the , and time, the , and the one-time yield of .
For more on the 21 , click "Read the text" below. Lock on the of , the of the next issue: GE, PTC, ABB, , , so stay tu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