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次设备技术要求
1) 一般要求
a) 环网柜应具备规范要求的“五防”闭锁功能。
b) 环网柜的仪表室、电缆室应有照明装置,柜内应有防潮、加热设施。
c) 仪表室应设置不小于其截面的专用接地铜排。 铜排两端应安装足够的螺栓,与变电站等电位接地网相连。
2)电路要求
a) 环网柜应设负荷开关、断路器远方和就地操作用的开关手柄。
b) 应有监视断路器分合闸状态的外电路。
c) 除环网柜内控制或辅助功能通常需要的辅助触头外,每个环网柜应提供6个吸合和6个吸合辅助触头供用户使用,引至接线端子。 其余的辅助开关触点全部连接到接线盒。
3)电源配置
在环网柜内,根据交流、直流、保护、控制、联锁等不同要求设置小型电源开关。
4)接线端子及接线要求
a) 接线端子按不同功能划分,接线端子布局应考虑各插件的位置,避免接线相互交叉。
b)接线端子的布置应符合标准,正负极之间应有间隙,断路器的分合闸回路、直流(+)电源和分合闸回路不能连接到相邻的端子,并应保留某些备用端子等,端子排应编号。
c) 按照“功能分割”的原则,环网柜内接线端子应按以下要求设置:电流互感器电路、电压互感器电路、交流电源电路、直流电源电路、负荷开关、电路断路器控制、操作、“五防”闭锁回路。 其中,“五防”闭锁电路由各厂家按照相关“五防”要求完成,应注意在环网柜外预留闭锁条件接口。
5) 电气接线
a) 环网柜内的所有控制、供电、通讯、接地等二次线路均采用阻燃软管或金属软管或线槽进行全密封,并应用塑料扎带固定,不允许走线粘贴固定;
b) 环网柜上的电器元件应能独立拆卸和更换,不影响其他电器和线束的固定。 每台设备的组装和接线应考虑到各机构部件的畅通无阻和能够在不影响相邻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完成拆卸和更换工作;
c) 环网柜内二次回路接线端子应具有防尘、阻燃功能;
d) 接线端子应易于更换和连接。 至少必须用一个端子将正负电源分开,经常充电的正电源与合闸或跳闸电路之间; 每个端子最多允许接两根线;
e) 环网柜、二次回路、端子编号均采用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 编号与提供的文件和图纸一致,接地端子应清楚标示。 电缆两端有铭牌,标明电缆编号和对端连接单元的名称。 二次接线芯线的首号要用贴标机打印。 标记应完整、统一,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f) 装有断路器的环网柜可加装继电保护装置或由招标人提供的保护装置。 投标人提供保护装置时,投标人负责安装接线。
6) 备用电源
a) 环网柜可配备备用电源。 线路停电后,自动接通备用电源,实现环网单元的电动分合闸;
b) 当备用电源由外部交流电源供电时,蓄电池可自动浮充。 在外部交流电源故障的情况下,电池自动投入系统运行。 备用电源应保证停电后开关能分合3次,终端和通讯模块至少保持运行8小时。
7) 仪表门
仪表门统一为左开(铰链在左侧)。 仪器门的门锁应便于操作。 门板与柜体连接处要保证密封性,宜采用无钥匙型。
规定了仪表门板上元器件的放置区域原则。 从下往上,第一层是操作组件; 第二层和第三层是指示和保护装置。 带电显示器和故障指示器统一安装在机房面板上,位置不限。 如图所示。
仪表门布置图
保护装置考虑立式结构,外形尺寸不统一。 最大尺寸需要考虑仪器门放置区域的要求。 当环网柜主次一体化需要安装分布式DTU时,仪表门布置如图所示。
仪表门安装分布式DTU布局示意图
8)柜内二次端子
环网柜按结构方案不同分为四种类型,包括负荷开关柜、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柜、断路器柜、电流环、电压环、信号环、控制环、电源环等。 PT柜。 子原理图和接线端子图。 其中,电源电路可根据不同项目配置在PT柜或DTU屏内; 环网柜内部端子原则上可根据端子布局的需要增减,只考虑外部端子的标准化接口,便于端子排与预制件的连接电缆。 航空插头更换; 负荷开关柜和断路器柜应具有防止带电误合闸和接地操作的功能。
对于普通箱型,根据气室数量配置SF6气体压力表,SF6气体压力报警辅助节点上传DTU,同时锁定普通箱内使用SF6气体灭弧的开关盒子类型。
2、户外环形笼防护装置要求
1)额定直流电源:110V(48V)。
2)额定交流电流:5A(1A)。
3)额定交流电压:100V/√3(相电压)。
4)额定频率:50Hz。
5)设备直流功耗:正常工作时,不大于30W; 保护启动时,不超过50W。 卖家必须在出价时提供确切的价值。
6)在雷电过电压、一次回路动作、系统故障等强干扰作用下,不应误动作或拒动。 保护装置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
7)保护装置与其他装置之间的输入、输出回路应采用光电耦合或继电器触点连接,不应有直接电气连接。 设备调试端口应有隔离措施。
8)保护装置中的插片应接触可靠,具有良好的互换性,以便在维修时能够快速更换。
9) 保护装置应有直流供电用小型快速开关,并应与保护装置安装在同一机柜内。 保护装置的逻辑电路应由独立的DC/DC转换器供电。 当直流电压消失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作,并应有输出接点激活报警信号。 直流回路应有报警信号继电器,用于监视直流回路的电压消失。 当直流电源电压在额定值的80%~115%范围内变化时,保护装置应能正常工作。 当直流电源纹波系数≤5%时,保护装置应能正常工作。 接通直流电源,插拔保险丝时,反复出现击穿火花,保护装置不应误动作。 当直流电源电路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短路、断线、接地等)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作。
10)对保护装置的异常和交直流消失应有定时监测和自诊断功能,以便在动作后启动报警信号、遥控信号、事件记录等。
11) 保护装置中跳闸退出回路动作信号和启动中心信号的接点应具有自保持功能,在直流电源消失后应能保持原状态。 只有当操作员返回时,信号才能被重置。 复位按钮安装在屏幕适当位置,便于操作,并应具有远程复位功能。 不应保留遥控信号和事件记录信号的触点。
12)当保护装置中任何元件(出线继电器除外)损坏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作。
13)跳闸出线电路采用接点继电器。 跳闸继电器触点应有足够的容量,跳闸继电器触点的长期允许电流不应小于5A,感性负载直流回路(τ<5ms)的断开能力为50W。 信号继电器触点的长期允许通过电流不应小于2A,感性负载直流回路(τ<5ms)分断能力为30W。
14) 保护装置间无附加判据直接启动跳闸的开入量,应在抗干扰继电器复位后接通; 抗干扰继电器的启动功率应大于5W,工作电压应在额定直流电源电压的55%~70%范围内,在额定直流电源电压下的动作时间为10ms ~35ms,并应具有抗220V工频电压干扰的能力。
15)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的保护功能是独立的,保护功能完全不依赖于通信网络。 网络是否瘫痪不影响保护的正常运行。
16)线路电流保护应具有三段式相电流过流保护和两段式小电阻接地系统零序电流过流保护的全套保护。 保护装置应具有重合闸功能、低频减载、低压减载、PT断线、过载报警功能,装置应具有跳合闸操作回路。 各项功能指标应符合相关电力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要求。
17)重合闸可由保护脱扣启动或不对应断路器位置启动。 对于线路两侧都有电源的情况,重合器应有同步校验方式和无电压校验方式,并可合闸和分闸。 重合闸装置应有外闭锁重合闸输入回路,用于在手动跳闸、手动合闸、母线故障、延时期间保护动作、回路操作压力降低等情况下与闭锁重合闸接点相连断路器。 当不使用重合闸检测线侧电压及同步检测电压元件时,线路PT断线不应报警; 用户可选择用于重合闸检测同步的线电压的相位差和额定值。 跳闸和重合闸信号至少应有一组非保持触点和保持触点,保持触点可远方和就地复位。
18) 三相操作盘/箱应有一套三相跳闸和合闸电路,跳闸应有自保持电路。 应有手跳和手合输入电路。 操作面板/箱应有防跳电路,防止断路器多重重叠。 操作面板/盒的防跳电路要容易取消。 跳闸和合闸开关应分别设有监控电路,并分别引至端子。 跳闸位置监测和合闸回路的连接应易于断开。 操作盘/箱应有足够的输出接点,用于闭锁重合闸和发送中心信号、遥信信号和事件记录。
3、五防及联锁装置要求
1)环网柜应具有可靠的“五防”功能:防止断路器(负荷开关)的误分、误合闸; 电; 防止误入充电间隔。
2)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环网柜中,熔断器撞针与负荷开关脱扣器的联动装置应在三相和单相两种情况下,在给定的撞针型号(下中型或重型的最大和最小能量)和相应撞针的动作方式(弹簧式或爆炸式),负荷开关应动作良好。
3)对于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环网柜,熔断器的安装位置应设计成负荷开关因故障断路后易于更换熔断器。
4)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路中,负荷开关可加装分励脱扣器(用于变压器超温脱扣)。
5)断路器用于环网柜开关部分时,柜体仍应参照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的要求,配置相应的机构和联锁装置,并应有防-跳闸装置,电磁操作机构应具有跳闸自保护功能。
6)环网柜可根据电路配备故障指示灯。 故障指示器应有远传接点和远传复位控制接点。 未收到复位命令时楼宇自控二次回路接线,故障指示灯闪烁指示应大于24h。
7)电缆室门及接地开关采用机械锁紧方式,并设有紧急开锁装置。
8)进出线柜应装有带电显示装置,能反映出线侧是否有电压,并具有自检功能。 出线侧带电时,接地开关应锁定操作。
9)环网柜的电锁应设置单独的电源回路,并与其他回路独立。
10)观察窗的防护等级至少应满足外壳的技术要求。
a) 观察窗应采用与机壳具有相同机械强度的透明板,同时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和静电屏蔽措施,防止形成危险的静电荷,必须通过内部开关柜的电弧测试。
b) 主回路带电部分与观察窗可触及表面之间的绝缘应能承受DL/T 593规定的接地试验电压。
c) 观察窗玻璃宜采用双层钢化夹胶玻璃,厚度不小于10mm,并应在玻璃上加屏蔽网。
11)限制和避免环网柜内部电弧故障的要求
a) 环网柜的断路器(负荷开关)室、电缆室应通过内部拉弧试验。 试验电流为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持续时间不应小于0.5s。 投标时出具相关检测报告。
b) 环网柜的隔室之间,应满足正常使用条件和限制隔室内部电弧影响的要求; 应防止因自身缺陷、异常或误操作引起的内部电弧伤及工作人员,并可限制电弧。 燃烧范围。
c) 应采取措施防止人为引起的内部故障,还应考虑柜内元器件动作故障引起的隔室超压和压力释放装置喷出的气体,可能会影响人员和其他正常操作的设备。
d) 除仪表室外,断路器(负荷开关)室、电缆室均设有排气通道和泄压装置。 当发生内部故障电弧时,泄压通道会自动打开,释放内部压力,确保人员和环网柜的安全。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