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起,岁序更新。
元旦假期归来的第一天,新大政(.SH)就发布了7.88亿元的投资订单,拉开了2023年物业行业并购重组的序幕。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2年,房地产资本市场回归理性,上市房企并购趋于谨慎。
事实上,并购退潮的信号在2021年底就开始释放。 保利物业、新希望服务等直接下调并购募集资金比例。
成交37笔,金额118.15亿元。 从材料上市公司交出的2022年成绩单来看,并购市场整体确实有所降温。 一方面,涉及的收购和交易金额较2021年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退单的戏码频频上演,不少官宣交易“落空”。
但与此同时,央企、国资地产股并购活跃。 在“民退国进”的大戏中,不仅华润万象人寿晋升为新的“并购大王”,上市7年多的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也同样如此,首次推出收购物业和企业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在房地产相关债务的压力下,房地产企业并购重组也正成为房地产企业逆向“输血”的路径。 然而,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不少材料企业以停止关联交易的方式喊出了《独立宣言》。
37笔,118.15亿元
据乐居财经“地产K线”统计,剔除已明确公告终止的交易,2022年,上市材料公司通过公告及半年报披露的并购交易共37起,涉及金额约为118.15亿元。
其中,10亿元以上的大型并购有4起; 10亿以下1亿元以上收购13起; 千万元交易14笔; 其余6笔交易均为百万级收购。
与上年相比,并购的频率和金额有所下降。
据乐居财经“地产K线”统计,2021年上市材料公司发起的并购交易将超过100起,其中至少46起为暗装收购,68起通过公告披露关联交易信息, 公告终止。 本次交易共进行了3次收购。
剔除上述因素,2021年材料类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交易共65起,涉及金额约341.95亿元。
同时,大额并购交易减少。
在2022年上市房企的并购交易中,最大的一单是碧桂园服务收购中梁地产93.76%的股权。 双方确定的价格不超过31.29亿元。 二是华润万象人寿收购中南服务,总对价24.85亿元; 而其收购禹州物业和祥生活服务的总对价分别为10.58亿元和10.37亿元。
2021年超亿元并购31起。 其中,7笔交易金额超过10亿元,其中碧桂园服务覆盖3笔,恒大物业、融创服务、合景泰富人寿、世茂服务4家物流企业各贡献1笔(现已宣布终止) ).
“并购之王”易主
2022年上市材料企业收购名单中,华润万象人寿风头十足。
1月,华润万象人寿先后下单禹州物业、中南服务,4月拿下四川九洲千城物业; 下半年,还收购了祥盛地产。 4次收购共耗资逾46亿元,占2022年上市材料公司收购总额的近40%。
华润万象人寿作为最贵上市材料公司,挤掉碧桂园服务,成为2022年材料公司“并购王”。
华润万象人寿在并购上花费了46亿,这与其央企商管物业股的地位密不可分。
众所周知,与民营企业相比,央企和国资往往具有高信用、高稳健发展的特点,因此也更能抗风险和抗周期。
刚刚过去的2022年,民营物资企业受到相关房地产企业的牵连,纷纷走上“卖身救父”的道路。 不过,“国家队”材料企业一改往日保守作风,在并购市场上展现出凶悍的一面。
据乐居财经“地产K线”统计,2022年,中海物业、华润万象人寿、招商局收购、金茂服务4家国有上市物资公司,1家国有上市物资公司自京城嘉业以来,共发起9宗并购交易,涉及金额约61.19亿元,占2022年上市材料公司并购总额的一半以上。
2022年初上市的金茂服务通过北交所公开上市程序,以4.5亿元获得首创置业旗下首置物业100%股权。
此外,投资顺差在并购市场也尤为活跃。 2022年6月16日,招商局集域公告,以5.36亿元收购新中置业67%股权; 11天后的6月27日,招商局集域通过注资股权间接收购了深圳汇勤物业65%的股权,总价值4.3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地产股保利地产并未跟上步伐,2022年并购仍为“零”。
频繁退单
2022年,上市公司并购趋于谨慎,多单宣告终止。
据乐居财经不完全统计,2022年,上市材料公司至少停止了4笔收购交易,其中不乏2021年公布的收购订单。
2022年5月24日楼宇自控并购交易,金科服务公告称,前两天与佳源国际控股及其全资子公司创源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框架协议,收购佳源服务控股有限公司4.5亿股普通股。相当于佳源服务全部已发行股份约73.56%。
然而,事情并没有朝着公告的内容发展。 收购公告发布23天后,2022年6月16日晚间,金科服务、佳源服务和佳源国际同时公告,金科服务拟收购佳源服务的框架协议已终止。
除了合并上市材料公司的计划终止外,金科服务与关联方金科股份于2022年签署的部分收购协议也已暂停。
2022年11月,金科服务公告称,在考虑相关尽职调查结果后,决定不与金科签署收购剩余5处苗圃物业的最终协议。
按照原计划,金科服务将从金科股份收购合计43处苗圃物业,总对价2.71亿元,但金科服务只完成了其中38处的收购。
宝龙商业也停止了关联交易。 其于2022年5月宣布拟斥资8.68亿元收购宝龙控股位于上海的一栋写字楼。 然而,在收购公告发布的次日,宝龙商业股价下跌24.29%。
来自市场的反对声不断。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6月初,宝龙商业宣布终止收购。
2022年底最后一个月,世茂服务宣布终止收购世茂旗下上海世茂物业。 据悉,这份关联收购出售协议于2021年12月签署,涉及交易金额16.54亿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花样年于2021年7月宣布,以12.55亿元收购绿地控股旗下绿闽地产的交易将于2022年正式落空。(乐居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