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昨日召开的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改善民生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杭州市今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300个,面积超12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5万余人。 . 截至目前,25个项目已基本竣工,4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160个项目已完成方案评审或招标工作。 其他项目正在深化完善改造方案。
根据《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升级四年行动计划(2019-2022年)》,杭州市计划到2022年改造950个小区、1.2万栋、43万套、3300万平方米。今年是行动计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打造全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样板的关键之年。
老旧小区改造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 杭州市建委、市政改造办积极践行“共创”理念。 “居令”决定是否改、改什么、怎么改、怎么管。 有态度地参与改造行动,增强主人翁意识,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居民”五级联动机制,倡导政府主导、居民为主体的共建共享模式。主体,多方参与。
在杭州市临安区金城街道,有一支由热心社区居民、退休党员和社区共建单位现役党员组成的“红管家”服务队。 他们不仅是政策“宣传员”,有时还成为严格的工程“监督员”。 在共建共享模式下,他化身舆论“联络员”,征集业主改造建议78条。 装修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停电、停水的情况。 这时,“红管家”服务队就成了矛盾的“协调者”。 截至目前,调解矛盾纠纷135起杭州做楼宇自控改造的公司,助力改造快速顺利推进。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 坚持“综合整治一次”的原则,多个职能部门的单项工程统筹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消防安全提升、污水直接零排放、强弱电一次升级降级。 加装电梯、建设老年托育设施等单项工程,一揽子解决老龄社区面临的问题。
据悉,杭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65个试点项目完成率超70%,新增停车位2718个,安装电梯46部(预留梯位126个),养老服务增设托儿服务名额。 各类公共服务场所约1.3万平方米。
在首批试点项目中,上城区新工社区、拱墅区禾木新村入选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改造试点; 下城区小天筑、知足农小区等12个项目被省建设厅选为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工程; 临安区南苑社区等20个项目被选为市级典型案例。
走进这些示范案例,不难发现,老小区“穿上新衣”,“面子工程”做得很好。 拱墅区米市乡街道叶清园社区中庭休闲区,花香四溢,景区步道古色古香,运河元素跃然于墙中。 社区就像运河旁的一座宜居优雅的房子。 滨江区滨康二园致力绿化,补植樱花、草坪等绿植,铺设600米环形彩色缓行步道,营造层次丰富、色彩缤纷的社区景观。
其中,“班轮工程”不容忽视。 滨江区滨康二小区安防系统与公安智慧安防社会监控平台、城市双实侦查平台、公安流动人口系统、公安市政门禁系统组成针对老旧小区智能化管理存在的短板,为住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服务。 社区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