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与网络》报道,9月8日,全球物联网大会无锡峰会暨中国卫星物联网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无锡召开。 会议就中国卫星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和市场空间进行了深入探讨,展示了最新的应用场景和应用产品。
中国卫星物联网产业联盟由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和北京国电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同时由中海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智君(深圳)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成立“中海油卫星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特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全为名誉院长,旨在利用航天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实现全球万物互联。 现场无锡卫星楼宇自控质量服务,来自韩国、孟加拉国、柬埔寨、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贵宾见证了联盟成立及研究院签约仪式。
本次峰会的召开和联盟的成立,恰逢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到2020年,B2B在物联网技术、应用和解决方案上的支出将达到2670亿美元,全球物联网终端安装数量将超过200亿。 在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超过9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物联网产业即将爆发。
在物联网产业中,天基物联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据麦肯锡报告,预计到2025年,天基物联网产值将达到5600亿至8500亿美元。 美国最权威的卫星产业咨询公司NSR预测,未来10年,亚洲将成为唯一天基物联网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10%的地区,将有1亿至2022 年卫星需要连接 2 亿个物联网设备。
风口浪尖之际,我国卫星物联网产业正面临从概念到现实、从理论到应用的门槛。 如何着手解决问题? 我们不妨在峰会现场寻找一些答案。
国内首个物联网星座系统上线,开启应用新阶段
在本次峰会上,国电高科宣布天启卫星物联网系统正式上线,开始为政府和行业客户提供服务,标志着我国卫星物联网进入实用化应用新阶段。
天启星座卫星物联网核心模块于2017年11月15日成功发射并完成在轨验证。 目前,三颗卫星(启示录一号、启示录二号、启示录三号)已成功发射并组网。 3星网络建成后,每天至少可以为同一地点提供5次信号传输,每次通信时间为10-15分钟,已经可以满足相当一部分业务的需求。
国电高科还计划通过一箭三星等发射方式,到2019年底共发射6颗卫星,进一步提升星座服务能力。 2020年,38颗卫星全部组网,实现覆盖全球的商业运营能力。
天启卫星物联网系统由星座、卫星地面站、卫星测控中心、天启运行支撑平台、天启物联网应用平台、卫星终端等组成,是一个完整的卫星物联网应用系统。
国电高科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获得UHF频段双向通信资源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民营企业。 物联网服务QoS领先。
“天启星座”作为天基物联网建设的先行者,不仅是我国商业航天在物联网细分市场的一次宝贵探索和领先布局,也是中国物联网发展的突破口。卫星物联网产业。
突破终端瓶颈,开辟卫星通信新天地
长期以来,制约卫星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是终端功率大、价格高、重量大、资费高,导致卫星通信难以普及。
天启星座在百毫瓦级终端实现了技术突破。 峰会上,国电高科发布了三款自主研发的终端,其中两款功耗仅为0.5W。 据说后期还会推出功耗仅为0.1W的终端产品。 初步实现了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为卫星通信、卫星物联网在各种场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国电高科通信终端量产后销售价格可控制在500元以内,资费标准与短信相当。 未来,国电高科的目标是推出百元级终端,批量规模将达到100万台以上。 国电高科董事长卢强认为,“到那时,卫星通信服务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普遍、大众化的应用行为”,在国家安全、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五个“助力”,卫星物联网应用蓝海初具规模
物联网应用无处不在且具有包容性。 那么,卫星物联网应用从何入手,形成突破口,进而打造应用蓝海呢?
本次峰会围绕以“天启星座”为代表的卫星物联网应用实践和应用前景,与会代表提出“五个助力”作为突破方向。
一是助力“一带一路”信息互联互通。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网下人口”超过28亿。 物联网星座成本相对较低,部署周期短。 可为“一带一路”沿线航运、工程建设、能源、物流等领域早期物联网应用提供基础条件,抢占市场先机。 据悉,国电高科已启动海外地面站布局,致力于为中国物联网服务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保障。
二是助力5G万物互联。 目前,占地球表面60%以上的海洋面积、大部分航空空域、我国70%以上的陆地都没有信息接入能力。 以天启卫星物联网系统为代表的天基网络是5G时代物联网的核心。 必要的补充。 据悉,国电高科已与中国联通山西分公司展开相关合作。
三是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卫星物联网系统可实现对水体、冰川、空气质量、土壤等污染、化学品渗漏溢流、海藻、赤潮动态、垃圾处理等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发布。广大偏远地区享受信息服务,保护青山绿水。
四是助力灾害预警。 卫星物联网系统可监测河流水位流量、农业病虫害、森林火灾、地震资料、危化品运存信息、矿井瓦斯渗水、泥石流、极端天气、大面积建筑物变形等,实现防灾减灾。 预警预报的实时传输,可以有效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
五是助力泛在电力物联网。 对电力线路尤其是分布在无人区的众多电力设施进行监控,可以使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及时了解电力线路的状态和动态,实现对重要信息的有效管控。
在上述五个最具代表性的应用领域实现突破,是当前天启星座开展卫星物联网应用的重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应用蓝海已初具规模。 在资产管理、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测、矿山油田监测、空域管理、气象监测、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相关部门也积极开展出应用探索。
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可以预见,我国卫星物联网应用在不久的将来将迎来真正的爆发,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为助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中国卫星物联网产业联盟、国电高科等企业将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配合主管部门开展顶层工作。标准制定、产业政策等设计,提供新的生机和政府的扶持。 在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和产业支持充分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将迎来即将到来的全球物联网产业大爆发的历史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