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在于浩浩的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在江阴的发展历程中,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江阴人民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开拓了发展格局,共享了发展成果。 该平台推出“不平凡十年”系列报道,聚焦综合实力、城乡建设、改革开放、社会文明、生态环境等,全面、多层次展示经济社会发展和十年来我市各地方各行业改革创新成果情况。 全市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鼓舞了全市积极参与“南征南北、东征西战”战略和建设“江阴市”等重大行动。科技创新”,奋力谱写现代滨江花园城市建设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挑战。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今天推出系列报道《不平凡的十年丨江阴,综合实力在上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先后突破2500亿元、3500亿元和4500亿元; 实现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九连冠”、全国工业百强县(市)“五连冠”; 市场主体总数超过25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2年居全省县(市)级首位……这份厚重的“成绩单”折射出江阴全力抢占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制高点过去十年。 发展势头强劲迈上新台阶。
坚持以实业为本
长期以来,江阴将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轴。 今天,站在产业结构优化重塑的重要关头,这座“制造重镇”正以轻量化的身躯加快转型步伐,全力打造“345”现代产业体系,以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支点,着力争创新经济,推动产业向更高端发展。
在深圳国际(江阴)高端制造供应链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全身心投入,紧张而快节奏,每天都以拼搏的热情不断刷新着项目建设的速度. 项目负责人尹伟坦言,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项目进度推迟了一个半月。 幸运的是,当地政府积极帮助他们协调材料进场,并申请了夜间施工许可证,项目才得以弥补延误的时间。 “下半年,单层仓库的主体工程将完成,相比之下,工期提前了两个月。” 尹伟表示,项目投产后,深国际将整合自身产业链资源,引入集团新能源、供应链金融、第三方供应链服务等企业,助推江阴产业升级。
从企业单打独斗到产业链“群策群力”出击,深圳国际供应链项目的实施,是江阴做链条延伸、补链条、做强链条的生动缩影。 从引进和培育中信特钢、中芯国际等一大批在国内乃至世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到中国民营造船、国家重钢结构两大产业基地的建设,从生物医药产业成果频出 从集成电路产业的大规模集聚来看,江阴经济发展呈现出“高峰高原”的动人景象。
布局城市未来,江阴再宏图。 当前,江阴继续深入推进“南征北战、东征西战”战略,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太湖科技湾,深度融入长三角,精心谋划“十四五”,举全市之力,超常努力,成功推进产业园区升级改造全速推进,纵深取得突破。 连片用地将大大提升江阴对优质项目的承载能力和吸引力,这些地方未来必将成为新的产业高地。
突破创新是灵魂
回首十年奋进之路,构成江阴综合实力上升曲线的,是一个个创新的坐标。
近日,安姆科亚太研发中心揭牌暨投产仪式在临港开发区举行。 这里也是安姆科集团全球三大创新中心之一,将成为安姆科集团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支柱。 这不是Amcor集团第一次大手笔投资江阴。 自2010年9月在江阴成立以来,Amcor集团已在程设立了五家公司,总投资额达5097万美元。 安姆科大中华区总裁佘欣表示,安姆科亚太研发中心将充分共享安姆科全球研发资源,激发创新驱动力,为推动中国包装行业绿色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能够吸引创新要素集聚的,是创新的沃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阴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先后实施了“330”人才强企计划、济阳人才计划等一系列人才政策。计划助力全市科技发展。 “十四五”伊始,建成“一湾一谷一区一港”和“科创平台”。 截至2021年12月,江阴确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创新载体面积53万平方米,全市共有人才47.2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49万人。 “科创江阴”品牌日益凸显。
作为下科湾科学城的“排头兵”江阴数据楼宇自控创新服务,武汉大学长三角科创中心近期活跃。 在日前举办的霞科杯中国江阴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中,中心科技创新项目“微流控技术细胞分析仪”获得一等奖,即将落户江阴进行产业化。 该项目也在加紧厂房建设,预计将于今年四季度正式投产。 “我们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产学研产业化基地,为‘科创江阴’高质量发展赋能。” 该中心副主任田红坡说。 未来,中心将以碳中和、遥感和先进制造为产业方向,提供全链条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做好科技创新载体、项目孵化和思维坦克服务。
“科创T台”创新活力迸发,科教孵化中心一期建设、武汉大学长三角科创中心运营等项目齐头并进; 旗山湖科创谷启动项目规划设计,明确了58平方公里高铁新城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布局; 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集聚20余个高端科技创新项目,中法(江阴)科技创新园建设如火如荼……持续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 当前,江阴市仍在着力抓好开工建设280个1万平方米科技创新载体,开展科技创新赋能楼宇,实施“霞客之光”创新攻关计划,建立运行江阴市人才科技创新天使基金等,用创新助力“科创江阴”破浪前行,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