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华为“边缘计算”解决方案

时间:2023-03-04

当飞机不再是飞机,而是飞行数据中心时,飞行和燃油分析、导航服务、飞机维修、航线运营管理、计划和恢复服务都是通过飞机各处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进行的; 当电梯智能化后,可以远程实时监控电梯的运行状态,“电梯联网”不仅可以实现预见性维护,还能带来更多价值……如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列举一下,它们并不存在于幻想中,而是已经存在的事实。

为什么数字化转型如此火热和紧迫? 因为它已经真实发生了,不仅大大提高了行业的自动化水平,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从产品到服务全生命周期运营的转变,并且从而引发了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价值链、供应链和生态系统的发展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数字化转型的右臂

2017年,最重要的趋势是数字化转型,这一说法毋庸置疑。 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数字化转型,人们对云计算大数据等ICT(和)圈子里的东西已经很熟悉了。 在数据中心端华为楼宇自控系统,即云端,相关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层出不穷。 如果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全球数字革命引领的新一轮产业变革,那么最显着的变化就是“物”融入智能互联,实现OT()与ICT的深度协同与融合。 .

概括地说,数字化转型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一是云和终端的关系,即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关系; 第二,OT与ICT的融合; 三、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的关系匹配; 第四,处理好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 第五,它不仅可以确保广泛的连接性,还可以确保连接和端点的安全。

要想顺利完成数字化转型,就必须正视这个问题——“物”的智能互联将无处不在。 从航空业的预测性维护到公共部门的电梯智能化运营,从能源行业的智能抄表到物流行业的全程跟踪,这些行业的数字化应用案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物联网物联网必然引发制造业、能源、公共事业、交通、健康、农业等领域的深刻变革。 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北美“工业互联网”、欧洲“工业4.0”诞生的基础。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就像人的左右臂,相互协同,共同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云计算侧重于对非实时、长周期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周期性维护、业务决策支持等领域的优势; 边缘计算侧重于实时、短周期的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支持本地实时业务。 智能处理和执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边缘计算不仅靠近执行单元,也是云端所需的高价值数据的采集单元,可以更好地支撑云端应用的大数据分析; 云计算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业务规则的输出,也可以传递到边缘端,边缘计算根据新的业务规则优化业务执行。 可以说,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缺一不可。

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相互依赖的另一个例子。 当物联网普及后,家电、家具都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云平台。 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够自动完成很多功能,主要得益于云平台的控制。 如果网络中断,家里的这些物品还能实现原有的自动化功能吗? 这就需要家中这些物品的部分功能通过云平台进行控制,而其他功能则必须由本地设备独立完成。 这时候,本地设备就必须依赖边缘计算。

只是想不到,没有不可能,物联网的蓝图已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然而,老实说,更多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仍处于概念验证(POC)阶段。 云计算的快速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边缘计算还需要更加努力。

据IDC统计,到2020年,全球连接互联网的终端和设备将超过500亿。 未来,超过5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 边缘计算的大市场正在向我们招手。

网络边缘智能互联

既然已经明确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就是边缘计算,那么边缘计算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边缘计算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实时业务、业务需求的开放平台。智能化、数据聚合和互操作性、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关键要求。

简单来说,边缘计算就是在网络边缘实现智能互联。 边缘计算需要克服哪些问题?

许多人现在拥有多个联网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各种可穿戴设备。 随着连接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连接、运维管理、扩展和可靠性保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边缘计算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海量连接和异构环境的管理。 除了人们熟悉的数据中心,工业现场长期存在大量异构总线连接,各种标准的工业以太网并存。 因此,保证兼容性和实时可靠性也是边缘计算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云计算和物联网必须保证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所以业务的实时性和连续性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工业场景下,系统的检测、控制和执行对实时性的要求更高,有些场景甚至要求时延必须控制在10ms以内。 边缘计算应以满足业务的实时性要求为己任。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智能社会。 业务流程的优化、运维的自动化、业务创新驱动业务走向智能化。 智能化意味着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自动化程度。 边缘计算的核心目的之一是在网络边缘实现更高的智能。 预测性维护是其典型应用之一,是智能化的体现,代表着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转型的方向。

边缘计算需要实现业务数据的汇聚和互通,这是实现商业智能的基础。 在异构环境中,实现跨厂商、跨应用的数据集成和互操作性非常具有挑战性。

安全问题无处不在,它跨越云计算和边缘计算。 从数据中心到各种终端设备,必须实现端到端的安全。 网络边缘侧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设备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 此外,关键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以及隐私数据的保护也非常重要。

边缘计算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 必须从顶层设计开始,在连接、智能、自主等方面不断提升。

边缘计算让一切更智能

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在技术和业务的双重驱动下,边缘计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引领边缘计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使其快速顺利落地,成为摆在厂商和用户面前的一大挑战。

边缘计算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具有极其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突出的产业价值。 一方面,可以有效支持行业用户的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从产品到服务的价值延伸; 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支持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和智能化。 目前,预测性维护、能效管理、智能制造等都是典型的边缘计算应用场景,带来的变化和收益非常显着。

近期,电梯伤人事件频发,其中不乏人为原因,但电梯本身的故障也是主要问题。 目前,全球有超过1500万台电梯在线运营,电梯维保和售后服务成为电梯行业的“新蓝海”。 电梯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途径是利用边缘计算实现预测性维护,从而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具体来说,基于电梯内的大量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电梯的运行状态。 通过本地边缘计算和网关融合,提供数据分析和洞察,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设备故障。 据统计,采用这种预测性维护可将维护成本降低7%至60%,减少过程停机时间,并将70%的设备寿命延长1至10倍。

数据分析公司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工业物联网产值将达到1510亿美元,而电梯互联是典型的使用场景之一。 这种预测性维护不仅适用于电梯行业,特种车辆、数控机床、二次供水设备、能源行业都可以从中受益。

自控一阶系统时间常数_华为楼宇自控系统_智能化楼宇系统

公共基础设施的能源效率管理也是边缘计算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 以路灯为例,全球80%的路灯制造商都在准备向智慧路灯转型,以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 智慧路灯解决方案可降低80%维护成本; 多级可靠保障,即使云控出现异常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可以保证正常的运行和管理,实现可预测的维护。 通过引入边缘计算,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 根据澳大利亚墨尔本项目客户提供的数据,部署建筑能效解决方案,有效降低能耗约60%; 实现了能源信息采集的自动化,节省了人工采集成本和维护成本。

边缘计算还可以加速智能制造的实现。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到2025年,我国在重点制造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行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降低率50% 的缺陷产品。 实现智能制造,首先要加强制造ICT系统与OT系统的柔性交互。

德国在“工业4.0”中发挥了示范作用。 例如,德国电信通过部署物联网平台公有云,帮助德国荷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实现农机预测性维护。

如今,边缘计算已经在公共基础设施、智慧能源、智能制造、车联网乃至智能家居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为边缘计算继续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边缘计算是一个大生态

云计算时代,没有哪家厂商能够单打独斗取得成功。 而是需要建立生态系统,联合上下游合作伙伴,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边缘计算也不例外。 边缘计算目前处于上升期。 人们对边缘计算的认识还很模糊。 配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不完善。 边缘计算架构的顶层设计和运行模式有待进一步明确。 边缘计算的整个产业链仍在酝酿之中。 此时,更需要建立边缘计算生态系统,打通“政、产、学、研、用”的产业资源,更有效地推动边缘计算在各行业的应用,促进数字创新。

推动边缘计算的发展和落地,首先要明确需求在哪里。 这就需要研究机构和厂商积极开展边缘计算应用需求分析,梳理行业重点需求,寻找边缘计算应用突破口。

其次,根据用户需求,确定边缘计算的技术参考架构,相关软硬件厂商明确定位分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三是相关厂商和试点用户要加快边缘计算技术框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测试验证,争取边缘计算产品早日实现商用。

然后,开展行业示范推广工作,建立边缘计算的成功模式,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边缘计算的价值和关注度,为边缘计算开辟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最后,产业各方应共同努力,对边缘计算进行更全面、更细致的研发,制定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加强国内外交流,实现开放合作,实现边缘计算的产业化。计算更快,服务社会,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边缘计算作为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产业同时跨越OT、IT、CT领域,涉及网络连接、数据汇聚、芯片、传感、行业应用等多个产业链角色。 据悉,华为、中科院沉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尔、ARM、软通动力本月共同发起成立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dge,ECC)。 ECC的职责是全面推动产业深度合作,加速边缘计算在各行业的数字化创新和产业应用。

边缘计算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 其与云计算的协同交互,将改变各行业信息化的未来。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