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公布的《2019年民航中小机场补贴预算方案》让从事通用机场建设和运营的朋友们兴奋不已。 今日继续关注通用机场后续改革工作。 12月8日,民航局机场司副司长张锐在第二届浙江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论坛上作题为《不断深化通用航空改革,推动双翼齐飞》的报告智能交通博览会。 张瑞副主任介绍了我国通用机场发展的基本情况、通用机场管理改革进展情况,明确了下一步改革任务。 他指出,经过反复研究,民航局机场司明确了下一步的改革任务,即在机场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通用机场管理规定,完善通用机场治理体系,提升通用机场治理能力。 . 一是重点研究机场分类,包括机场系统的分类,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的概念是否恰当; 二是加快制定《通用机场管理条例》,计划于2020年底前颁布施行。三是在138部出台前加快B类通用机场的备案管理。据张锐副局长介绍,目前,B类通用机场备案办法已完成征求意见,将于近期印发实施。
以下为中国民航网演讲内容:
演讲内容
继续深化通用航空改革 促进双翼齐飞
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副司长 张锐
尊敬的各位领导、业内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受邀参加第二届浙江智能交通博览会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论坛。 在此,我谨代表民航局机场司,对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演讲的主题是“不断深化两翼飞行的通航改革”,我想借此机会分享改革的思路和使命目标。 更加有效。
一、我国通用机场发展的基本情况
作为民航的两翼,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近年来严重失衡。 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7年《机场通用管理办法》出台后,效率进一步凸显,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截至2019年11月,通用机场数量达到243个,首次超过运输机场数量,实现历史性超越(通航圈注:通用机场数量超过2019年10月运输机场,见上一篇“”)。
区域分布:东部地区以92个居首位,北部和东部地区分列二、三位,西北地区数量较少。 从各省份对比来看,通用机场10个以上的省份已有6个,黑龙江以84个机场位居首位。 浙江省拥有13个通用机场,居全国第三位。 这一成绩离不开浙江省政府对通用航空发展的支持,也充分说明通用航空在浙江省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机场类:近三年通过认证的B类通用机场数量超过60%,并作为航空运营基地纳入行业管理。 在跑道类机场中,跑道层级低于800米的通用机场占一半以上,充分说明通用航空的主要试验机型与运输航空有明显区别。
机场形态:丰富多样,除现有的跑道型机场和各类直升机场外,还有草地型机场,特别是苏州和上海金山分别建成并投入运营的两个水上机场。
发展目标:通用机场在过去三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机场数量与运营效率和现状、政府规划的目标、市场需求和行业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单从通用机场数量来看,与《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2020年500个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我们面临巨大压力,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
二、机场综合管理改革进展
近三年来,民航总局开展了以下工作:
1.全面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发展,主要是简政放权,降低通用机场建设发展的制度成本。 降低认证标准,剔除非必要设施,允许建设具备基本条件的机场。 此外,整章的设立旨在破除通用机场分类管理的法律障碍。 对三项规定进行了修订,相关条款全部取消,消除了因适用运输机场而造成的过度监管的制度性障碍。 法律支持。
2.大力支持运输机场通航。 一是民航局关于通用航空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运输机场要发挥公共基础设施作用,为通用航空提供地面保障。
下一步要进一步解决的突出问题,总体看,制约通用机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主要体现在:
1.安置不够、多审批、多监管、多管齐下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通用机场建设和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简政放权措施尚未形成合力,实施效果不佳。
2.监管能力亟待提升。 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线。 科学、高效、准确、有力的监管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前提。 在目前监管权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提升监管能力水平,政府部门将难以拿定主意,下放或取消前置审批,重点抓好临时审批。事后监督。 此外,通用机场形式多样,如何实现差异化、精准化监管带来巨大挑战。 这个问题还在探索和研究中。
3、外部资源不足,通用机场建设难度大,建成后不能飞的问题依然突出。 地方政府迫切需要明确机场的定位,提供土地、规划、资金等配套政策。 云民航急需运营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更多支持,部分民间资本对通航产业缺乏了解,投资目标不明确,导致机场建设标准高,回报差,需要正确引导。政府部门。
4.机场分类不符合需要。 机场分类是差异化管理的基础。 通用机场的定义不够准确和明确。 分类不完全符合机场实际和监管需要,对相关政策的制定产生不利影响。 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方案。
三、下一阶段改革的目标任务
针对上述问题,民航局机场司经过反复研究,明确了下一步的改革任务。
以机场分类研究为基础,制定通用机场管理规定,完善通用机场治理体系,提升通用机场治理能力。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重点研究机场分类研究,包括机场系统的分类研究,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的概念是否合适。 2.加快制定《机场管理总规》。 计划到2020年底,138部颁布实施。 本规定涵盖通用机场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3.加快B类通用机场备案管理。 B类通用机场备案办法已征求意见,有关情况将于近期公布。
(一)机场分类管理思路
纵观欧美航空发达国家,相关法律均对民用机场进行了分类。 基于国家相关制度的概念,我们对中国机场的分类进行了研究。 重叠不漏,要粗不细,要适应行业管理和发展现状的原则,明确不同机场的定位,为实现高效精准差异化监管奠定基础。 它主要包括两个子系统:
1.机场管理分级制度,目标是通过机场分级实现监管分级,为推进差异化、精准监管、“放管服”相结合奠定基础,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水平监督。 主要原则是根据对机场建设和运营安全的影响程度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的严重程度。 基本工作思路是研究提出指标,明确不同级别机场的定义。
2、机场技术分类体系旨在打破运输机场与通用机场的界限,通过模块化分类,使标准体系中不同技术标准的适用范围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 主要原则是以机场适宜的机型、场地条件、运营方式、业务形式等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 工作思路主要是根据运行模式的差异,制定不同类型机场的飞行区建设标准。 二是根据短途客运、公务飞行、业务飞行、货运、空中旅游、医疗救援快速飞行等,制定不同功能区的技术标准。
(二)制定《通用机场管理条例》
Part 138以机场的分类分类为基础,在上位法的框架下,对不同机场是否受监管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主要把握几个原则:
一是放管结合要以方为本,进一步明确不同机场的定义和边界,着力解决通用机场过度审批问题,为通用机场松绑减负,使通用机场真正完整和可飞行。 坚持放管结合,放管结合,严守民航安全生命线。 比如,在放行载客通用机场时,也要从实际出发,确保监管到位。
二是全程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监督,梳理民航、军队、地方三方管理职责,理顺管理流程,在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做到明明白白。 法律未授权的,一律禁止,并严格在上位法赋予的范围内履行管理职责。
(三)关于B类通用机场备案管理的思考
根据《民航法》的有关规定,对公众开放的通用机场,即乙类机场民航楼宇自控规范,不实行备案管理。 全国的通用机场数量不在少数。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公共开放机场的定义不明确,没有明确的备案程序。 影响了B类通用机场的实施。 因此,根据改革任务,在138部出台之前,作为过渡性措施,现出台B类通用机场实施管理办法,对B类通用机场的概念和范围、备案程序、信息管理和监管等进行规范。 B 一般机场都有明确规定。 职责等
尊敬的专家朋友们,我国通用航空发展迎来了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通用航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民航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军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起手来,用不待人的时间,赋予我战胜困难、勇于担当的能力,共同推动通用航空又好又快发展,为通用航空打下坚实的基础航空做热、做飞、做强,真正实现中国民航两翼齐飞,为民航局高质量发展和民航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