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凯旋、李蓓蓓北京报道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各行各业纷纷走上节能减碳之路。 相关数据显示,建筑领域是我国的碳排放大户。 除了建材生产需要减碳外,施工运营阶段也需要节能。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楼宇自动化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节能工具,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市场需求巨大,但我国楼宇自控发展还不成熟,国外楼宇自控企业进入国内市场较早,但仍未打通使用渠道。
那么,目前,我国楼宇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如何,在大规模推广应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双碳”目标和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受挫”,国内楼宇自控能否找到发展机遇? 针对上述问题,《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内楼宇自控行业的优秀企业美的建筑科技美的智慧建筑(以下简称“美的龙”),试图寻找答案。
楼宇自控行业前景广阔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峰值”、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随后各行各业开启“减碳”之路,节能成为企业的关键指标。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节能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我国建筑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的22%,建筑业碳减排已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2022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也明确指出,2020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2.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5.5%。国家。 其中,建材生产和施工作业的碳排放占比最高,分别达到28.2%和21.7%。
长期以来,建筑运营阶段的节能问题一直被“忽视”。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智能建筑开始走入大众视野。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在建设智能建筑过程中,采用新技术节能减排已成为建筑碳排放的主要手段,新技术节能战略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楼宇自控系统作为执行层。
4月16日-18日,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智能建筑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中国楼宇自动化推动者美控携手海林自动化、特斯联、远创智控、大华科技、中原国际、远洋机电等多家楼宇自控企业举办“新生态无界控制—2023中国楼宇自动化发展论坛”。 发展趋势。
孙静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智能建筑实际上是建筑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从技术角度来看,主要由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BAS)、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三大系统组成。
“中国在楼宇自动化方面的发展实际上是滞后的,目前的市场容量相当于国外成熟市场的30%到50%。相比之下,国外楼宇自动化的增长是企业在这方面的持续投资和运营。”魏,相关市场规模已远超新增市场规模,因此中国楼宇自控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孙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近年来,我国楼宇物业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用户对物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物业管理人员实际上并不精通空调、机电等专业技术的应用。”设备,电源管理的重要性大于楼宇自动化,但是在全球市场,比如国外的江森自控曾经收购了约克空调,也就是说国外市场其实认为空调等系统是其中的一部分楼宇自动化。” 孙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此外,元阳机电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弱电智能经理李伟也在论坛上公开表示:“目前我国楼宇自控系统的应用和使用率不高,即使初步设计好,施工好,后期运维和使用都有很大优惠。”
“双碳”是发展机遇
楼宇自动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降低能源消耗,那么为什么在国内多年没有大规模应用的今天却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呢?
孙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双碳和数字化发展是当前楼宇自控行业的一个发展机遇,随着Z时代的年轻人逐渐走向工作岗位,将改变现在的工作状态,让楼宇管理更上一层楼。”从人性化变成自动化。”
孙静直言,楼宇自动化类似于智能家居。 “有效果,不过没有这东西好像也不是不行,效果很难量化。” 孙静认为,随着“双碳”的提出,各行各业都应在节能方面实现具体目标。
“如果建筑物没有安装自动控制系统,实际上很难统计能耗的具体数值。应用自动控制系统后楼宇自控题,可以统计相关数据,其节能效果会更好。”也被详细地呈现出来,这样会更容易被市场认可。” 孙静向《华夏时报》记者进一步解释。
此外,更大程度的节能也是楼宇自控行业的一大发展方向,与“双碳”不谋而合。 “楼宇自控系统在保证楼宇舒适健康环境的前提下,按需供能,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 北京海林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清在座谈会上表示。
国内楼宇自动化“弯道超车”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此前,中国楼宇自控系统的供应商主要是国外企业。 “国外企业这么多年都没能跑通这个市场,所以中国对楼宇自动化的需求非常大。” 孙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目前,我国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并且在不断突破边界。比如我们新推出了针对病房的楼宇自动化。以病房自动化为例,医疗环境在国内和国外不同,国外企业很难打造出适应中国病房的自动控制系统,但国内楼宇自控在这方面具有本土化优势,可以借此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孙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华夏时报》记者看到,美控推出名为“悟空”的智慧病房,以悟空场景控制单元为核心,集护士站和病房环控、医疗救助智能化、医疗信息化于一体。 不同应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显着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但也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楼宇自动化行业集中度不高,没有实现标准化,这也是阻碍行业进一步扩大的关键问题。
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翠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发展过程中,楼宇自动化技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意标准规范的统一,让用户满意。 需要。 此外,楼宇自控企业还需要在产品的高度集成化和国产化方面继续深耕,为行业生态的构建和丰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中元国际智能化专业顾问总工程师焦建新也提出了楼宇自动化标准化的问题。 他表示,国内楼宇自控行业应联合研究、设计、施工、安装等厂商,形成更紧密的联盟或平台,巩固现有技术,打造属于自己的标准体系。
此外,投资力度也是行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 在孙静看来,楼宇自动化并不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 前期需要大量投入,需要创新。 能够贴合中国市场的本土化需求,使得楼宇控制市场朝着自动化本土化的方向发展。 面对楼宇自控系统工程相关主体认知不同的现状,业界期待多方共同努力,凝聚共识,建立标准规范,实现我国楼宇自控行业高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