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重庆水机中央空调工厂是美的建筑科技零碳试点工厂。 3月21日,第一财经记者探访了这家国产冷水机中央空调大厂。 零碳工厂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零碳需要一系列技术,碳捕集、氢能等关键技术仍在行业探索中,美的将重点关注空调等领域的零碳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的推进,工厂的零碳之旅也将从试验水区进入深水区,浅水区需要启动更大规模的光伏项目。 这在政治上和技术上都是困难的。 此外,国内零碳工厂的标准也有待提高。
软硬兼备降低能耗
据美的建筑科技水机产品公司技术总监王晓峰介绍,美的重庆中央空调工厂拥有5个车间、13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冷水机中央空调。 2022年,该工厂将被指定为美的集团零碳标杆工厂,成为零碳试点工厂,并获得零碳认证和碳中和证书。
去年,该工厂完成了四项主要任务以实现碳中和。 王晓峰说,首先,经过碳调查,工厂了解到,主要的排放源是使用燃煤产生的电力,占碳排放量的91%。 实现节能降耗。 二是光伏储能的应用。 三是智能运维,能效提升10%。 四是做一些相关的认证。
以高能效设备替代低能效设备,减碳效果明显。 王晓峰举例说,厂区空调从以前的风冷螺杆机换成了现在的高效空调,全年节电11万度; 空压机变频改造后,每年节约用电12万度; 车间照明全部更换为LED灯,实现智能化控制。 采用高频感应加热,以电替代化石能源,用电用气效率大大提高。
在光伏和储能应用方面,王晓峰说,“我们4号厂房和5号厂房的屋顶都覆盖了光伏板,厂区内使用了太阳能路灯。目前,绿色电力占19%。” %.未来还将继续安装光伏系统,工厂二期再新增5兆瓦,未来工厂光伏发电量将达到620万度/年,绿色用电比例将达到55%,每年减少碳排放5323吨。”
记者跟随王晓峰来到离心机生产车间,去年中央空调离心机产销量达1600台。 车间内的电子信息看板,有订单、产量、成品率等实时数据。 车间生产离心机及部件的设备全部联网,便于信息化后台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分析高能耗设备是否需要技术改造。
“右边的房间是用来探伤和无损检测的,保证焊缝质量。” 王晓峰边走边指。 以前是用胶片显影,现在用数字方式,杜绝胶片的使用,杜绝重金属废水的排放。
在车间转了个弯,穿过压缩机组装区后,右边一间房间的大门正在缓缓降下,里面放着一台刚组装好的中央空调。 王晓峰又指了指,说这是烤漆房。 过去采用“电+热”方式烘干,现在引入空压机余热,每天可节电700度。
除了硬件,软件也可以赋能碳减排。
美的建筑科技系统在重庆工厂应用。 记者在美的重庆中央空调厂办公楼一楼大厅看到一块高约两米、宽五米的大屏幕。 “这里是智能运营中心IOC。” 王晓峰一边说着一边操纵着手中的平板电脑,大屏幕上显示着生产车间、园区管理、企业运营、能耗等方面的实时数据。比如停车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车位,哪些正在使用,哪些仍然空置。
该系统包括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王晓峰表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将工厂内的水表、电表、网关、边缘服务器等连接起来,从各个方面采集数据。 “实现监测、分析、优化、协同控制,比如监测空压机是否有异常,帮助我们提高能源利用。” 此外,还有碳管理系统,可以向工厂提供相关数据,帮助制作碳排放分析报告。
此外,工厂还鼓励员工参与低碳行动。 例如,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停车位、鼓励员工开展无纸化办公、使用电子水牌进行智能会议等。 员工可以通过自带水杯和减少纸张消耗来获得碳信用额度。
走进零碳深水区
重庆工厂是美的绿色战略实施的一个缩影。 美的集团提出2021年绿色战略,明确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与国家“双碳战略”相呼应。 美的重庆中央空调工厂的目标是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与获得碳中和证书是否矛盾?
王晓峰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美的重庆中央空调工厂的产量还在不断增加,能耗也会因此发生动态变化。 该厂2022年的碳中和证书主要是基于2021年的情况和数据,即该厂2021年的碳排放量被其减少的碳排放量所抵消。 工厂今年会继续做认证,根据2022年的情况和数据。所以,这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他看来,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美的重庆中央空调工厂已经走过了零碳试水区、零碳浅水区,正在向零碳深水区迈进。区。 零碳水试验区从2020年到2021年,他们将改造部分工艺和设备,实现节能减排; 零碳浅水区将采用光伏储能系统; 零碳深水区将扩大光伏利用,项目最后两期将挖掘清洁能源潜力。
这些都是经济账。 “我们一个光伏项目投资几千万,需要客观分析投入和产出,看项目价值是否值得投资。” 王晓峰说,去年8月,重庆限电,美的重庆中央空调工厂自带光伏系统。 影响相对较小。 “我们旁边有个玻璃厂,余热很多,我们想联合起来做余热回收;旁边有个地铁站,我们也会商量能不能一起做余热回收。” “
“未来进入零碳深水区,我们能做的节能减排的事情会越来越少,到了瓶颈期,我们会扩大新能源的应用规模。” . 这在政策和技术上都会有难度。” 王晓峰说,重庆的光照时间不长,光伏项目的投资回报期长。 “我们厂的光伏项目规划了很久,现在很难实施。” 首先,资金从哪里来,收益如何返还。 随后,美的的和康新能提供了帮助。 此外,配套政策也有待加强。
美的建筑科技数字化业务架构中心负责人王作忠向第一财经记者补充说,美的重庆中央空调工厂去年投资的光伏项目,将产生长期效益,将蔓延20年,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事实上,除了美的重庆中央空调工厂外,美的顺德工厂和荆州工厂都是美的建筑科技零碳试点工厂。 而美的建筑科技支持这些零碳工厂的落地,希望做出样板,抢到零碳“蛋糕”。
王作中认为,国内碳中和市场非常大。 一是国家控制八大高耗能行业,仅电力行业就有2000多家企业实施了碳排放配额限制; 二是一些地方政府还将高碳排放企业纳入管控范围。 披露碳减排情况; 此外,国家政策日趋严格,要求新建建筑和厂房进行碳评估。
目前,美的正在整合内部资源,把握碳中和的商机。 王作中说,碳中和业务,一是碳盘查,二是路径规划,三是节能改造,四是数据验证。 美的建筑科技于今年2月发布了双碳战略,将为客户提供减碳解决方案。 为实现上述四个方面的业务,美的内部将进行资源整合。 例如,合康新能源可以提供光伏系统; 储能和合同能源管理也可以与美的其他相应子公司合作。
不仅美的,松下、施耐德等跨国企业也看好中国碳中和市场潜力。 今年2月,松下在其无锡工厂启动了冷热电联供的氢能示范项目,并在厂内设计了一座以氢燃料电池为主要能源供应方式、配备太阳能的零碳建筑。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
美的零碳技术与国外同行差距有多大? 王作中认为,零碳技术是一系列技术,比如碳捕集技术、氢能技术等都是核心技术,行业还在探索中。 美的专注于自己熟悉的空调领域,提升空调系统能效,使用更环保的制冷剂。 今年3月,美的在德国法兰克福ISH制冷展上发布了一款碳中和热泵产品。
“制作碳中和热泵的过程非常痛苦,原材料有近2000种,需要逐一找出碳排放因子,了解它们的用途,计算出碳排放量。” 王作中说,美的集团的产品很多。 如果对每个产品都这样做,效率会很低。 “所以我们一定要数字化赋能。我们也在探索,希望把数据沉淀在系统里,然后效率会大大提高。通过数字化,也可以沉淀经验,赋能客户成长,打通碳全产业链管理环节。”
目前,我国还缺乏零碳工厂的国家认证标准。 王作忠透露水机空调楼宇自控,美的正在联合行业协会、中国建研院、清华大学等参与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希望完善国内的一些行业标准,比如智能零碳的评价标准园区,以及建设运营阶段碳排放的识别标准,明确碳管理系统接入哪些系统,采集哪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