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质量管理导则(试行)》技术操作相关问题解读

时间:2023-05-06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质量管理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强化调查监测质量管理,从8个方面推进质量管理。 全面部署管理体系建设,明确要求实施调查监测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调查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从技术操作层面看,调查监测各方如何落实共同质量责任,有效提升调查监测质量? 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相关专家。

创新质量控制技术,打造坚实的管理基础

《指南》明确,要制定统一的调查监测质量管理办法和质量技术标准,创新质量管理理念和质量控制方法,综合运用现代时空信息等技术手段,减少人为影响。影响调查和监测结果质量的主观因素。 这不仅体现了调查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与法律体系、标准、技术体系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同时也对这四大业务体系提出了统筹建设的要求。

专家表示,质量标准调查与监测是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标准体系中通用标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是建立调查监测质量标准体系框架,明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构成,作为质量标准化的重要依据。 二是制定调查监测质量要求和评价标准,明确结果质量模型、质量特征、关键质量指标、评价方法等,为质量控制和验证提供基本依据。 三是制定调查监测质量检验标准。 根据不同的质量控制方式,制定过程质量检验、质量检验验收、质量监督检验等技术规程。

技术创新的调查、监测、质量控制和检验是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需要纳入技术体系建设,共同攻关。 一是攻克质量关键技术。 构建以知识图谱、深度学习、多源遥感动态监测为支撑的调查监测过程质量监控、结果质量验证与评价等关键技术。 二是建设质检云平台。 创新“互联网+质量”模式,设计适合调查监测的全要素、精细化、实时的质量检测解决方案,构建基于“天基-天基-网络”的质量验证知识获取平台以及基于云端的质检大数据支撑库。 三是提高质检基础装备水平。 着力提升调查、监测和质检技术能力,升级质检基础设施,发展质检业务与质量追溯一体化信息化装备。

开展设计质量审查,加强预控

专家指出,要坚持设计先勘察后实施,避免因设计缺陷引发质量问题。 《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要坚持针对不同调查监测对象,先设计方案,再组织实施。 严禁边设计边实施,或不设计就实施。

这就要求严格落实设计质量要求,着力统一调查监测范围。 《导则》明确规定,设计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确保调查监测标准统一、分类指标明确、技术方法科学、质量要求明确。 性问题。 国家或重大调查监测实施前,还应当专门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程序或细则,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措施等。

开展设计验证和审查,加强事前质量控制调查和监测。 设计承担单位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必要时通过试点验证。 设计方案审定不合格的,设计承办单位应当修改后重新审定; 设计方案通过核查的,应当根据核查情况进一步优化完善,审查通过后报调查监测组织部门审查批准实施。 在具体实施中,还应把握以下要求:分层实施的调查监测,下层应在上层基础上细化设计方案,但具体内容指标不得与上层冲突级设计方案,通过验证审查后向上级报告。 上层备案。 如调查监测任务发生变化楼宇自控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应修改或补充设计方案; 如任务有较大调整,应重新设计方案,并进行必要的验证和审查。 实践证明,科学的方案设计和严格的设计管理可以有效保证调查监测质量。

调查监测方案设计可由组织部门或牵头实施单位承担,由专业技术单位承担。 承担设计的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方案设计并对其负责,并负责设计交底、变更等; 建立完善的设计方案编制、审查、审批制度,明确各阶段责任人; 参与调查监测质量问题分析和技术协调,配合过程质量检验、产品质量验收、质量监督抽查等,解决因设计缺陷引起的问题。

严格作业质量自控,严把关口

考察和监控整体质量质量的关键在于操作过程,这取决于操作单位对过程及其结果的质量控制效果。 专家表示,作为成果质量的运行单位,要严格落实《导则》规定的质量自控措施,以优良的运行质量确保调查监测的整体质量。

建立并运行覆盖本单位调查监测业务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具体措施,规范内部质量管理行为。 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配备齐全的专职质量检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改进; 人数少的经营单位可以不单独设立,但应当明确内部承担质量责任的部门,配备专职质量检验人员。 检查员。

建立健全质量岗位责任制,明确项目、技术、质量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质检人员职责,考核责任落实情况。 法定代表人是质量管理任务的第一责任人; 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处理技术和质量问题; 确保调查和监测过程质量的自查或交叉检查措施; 质检人员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开展过程质量自查和结果质量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做好操作人员岗前培训,组织实施调查监测前的技术和质量培训,教育和引导操作人员落实质量自控措施。 国家级或者重大调查监测实施前,还应当组织人员参加组织部门或者牵头实施单位的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严把重点环节、重要节点和阶段性调查监测结果质量关,加强对操作人员、仪器设备、参考数据、作业方式、环境条件等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控制,抓好质量关的整个操作过程。 运营组(班组)严格执行过程质量自检,运营单位质量管理部严格执行结果质量检查。

实施质量检验验收,强化过程控制

《指导意见》明确实施过程质量检查,把质量控制重点放在调查监测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节点上。

过程质量检验由调查监测组织部门或牵头实施单位实施,可委托第三方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实施; 特殊情况下,也可从项目单位抽调人员进行交叉。 检验承办单位应当根据标准规范、设计方案和质量要求,制定检验计划,经审查批准后实施。 一般通过回顾操作和质量控制文件记录、查询和交流等方式检查质量管理情况,通过边站跟踪检查实际测量和难以重现的关键操作程序的质量控制情况,以及过程结果的质量通过抽样检验来检查。

检查责任单位应当及时将过程质量检查结果反馈给被检查对象,并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 同时,要充分发挥检查结果的作用。 组织部门或者牵头实施单位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对过程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督促经营单位根据比对情况进行自查自纠,举一反三; 对整改中发现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被检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复检,在调查和监测过程中尽可能纠正或消除质量问题,确保质量结果与严格的过程质量控制。

坚持实行成果质量验收制度,按照“谁组织、谁验收”的原则,由组织部门或牵头实施单位组织对最终成果进行质量验收。 质量检验验收工作一般由具有专业调查监测能力的第三方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承担,质量检验合格后出具验收报告。

分阶段实施的调查监测,应当对阶段结果进行质量检验,上一阶段结果通过质量检验后,方可开展下一阶段工作。 对国家统一组织、逐级实施的调查监测,在逐级质检或核实后,自下而上汇总结果,并由专业质检人员进行质检国家级组织的检验检测机构。 根据国家质检反馈的意见和质量问题,由省级组织整改,整改到位后对整改结果进行质量验收。

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日常监管

《指导意见》明确,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模式开展质量监督检查,对质量检查合格的调查监测结果,在必要时进行抽查。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对本级监督管理范围内的调查监测进行日常质量监督检查。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质量监督检验、过程质量检验和产品质量检验之间的互补关系。 不再需要重复组织开展同级质量监督检查。 但是,如果质量问题报告较多,可能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等,即使通过了结果质量检验,也必须进行抽检。

质量监督检验中,受自然资源、林业主管部门委托,具有专业调查监测能力的第三方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承担质量检验活动。 承办单位应当制定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经批准后实施; 组织开展质量监督检验中需要开展的质量检验活动,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并负责; 提交质量分析报告,配合质量问题的调查和鉴定。 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质量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数据、文件和资料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拒绝、阻挠、阻碍质量监督检查,不得干扰检验结论的独立判断。

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作为国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以服务履行“两个统一”职责为宗旨,总结国家地理国情普查质量控制、全国测绘和测绘质量监督抽查,重点抓好调查监测质量管控体系建设研究,制定质量控制检测技术标准,开展国土调查等质量检测技术试验和应用和重要专项调查,承担了“三调”和全国土地变化调查质量检查、基础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控制等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两个支持、一个提高”的根本定位,准确把握《导则》要求,继续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政策建议、技术标准支持和质量保障服务,扎实推进质量管理工作。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水平。 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

如果喜欢本文,请点击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 未经授权禁止媒体(含公众号)转载。 转载请在显眼处注明出处: All Media。 i 自然投稿邮箱: 。 电话:。

i 全媒体

记者:陈晨 宁静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