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雷:
建筑物的防雷是建筑物电气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现代建筑中电子和通讯设备的增多,防雷设计变得更加重要。
防雷等级:
一、雷电的产生及危害
1.闪电的产生
地面水汽受热上升→高空遇到冷空气形成水滴→受高气流影响分解成小水滴→分解时相互碰撞摩擦→形成带正电或带负电的云。
2.雷击的危险
雷云直接排放到建筑物中;
这时,如果没有良好的接地路径,大电流会引起火灾、损坏建筑物、损坏电气设备等。
雷云放电后建筑物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不会立即消失,电荷会相互排斥,形成巨大的能量破坏建筑物; 形成的高电位会对电气设备和线路造成损坏。
如何防雷? 关键是在建筑物内提供良好的接地路径。
2、防雷等级
根据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建筑物的防雷分为三级:
I类防雷建筑:特别重要的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等。
二次防雷建筑物:大型建筑物、19层以上住宅、高度大于50m的其他民用建筑等。
三级防雷建筑:20m以上的民用建筑、活动雷区15m以上的建筑物等。
防雷可分为:防直击雷、防侧雷、防雷波侵入等。
1、防直击雷
从建筑物顶部直接击中建筑物的雷称为直击地雷。 建筑物的防雷系统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
1. (接电装置、引电装置)
功能:引起雷云放电。避雷针
防雷带、防雷网:
在建筑物的边缘和顶部布置防雷带和防雷网。
材质:镀锌圆钢≥Φ8mm,或镀锌扁钢≥48mm2。
屋顶所有外露金属外壳均应与防雷网融为一体。
2.引下线
作用:为空气接收器承受的大电流提供良好的接地通路。
将引下线布置在建筑物周围的柱子中,其中一些布置在中间。
材料:立柱内两根≥Φ16主钢筋,或表面铺设≥Φ8镀锌圆钢。
3、接地装置
作用:迅速分散引下线到大地的大电流。
4、接地电阻(冲击接地电阻)
一、二级防雷建筑物<10Ω; 三级防雷建筑物小于30Ω。
5、消雷装置
当雷电场达到一定程度时,触发消雷器释放正电荷,将雷电流先引入大地,中和雷云,削弱雷电场,从而减少雷击。
2.防侧击闪电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需设计防侧雷。
方法:30m以上每三层设置水平等压环,在建筑物环梁内用两根主钢筋组成环网。 30m以上外墙金属门窗均采用均压环连接。
3.防雷电波入侵
雷电波会沿着架空线和埋地线进入建筑物,损坏设备,尤其是计算机和电子设备。
采取措施:
1、室外进线采用地埋电缆,电缆金属外壳进户后接地。
2.安装电涌保护器
接地与安全:
“接地”是指建筑物内部电气系统和设备的接地要求。
1、保护接地系统
1、接地分类
1、工作接地气
为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而接地。
如:通讯设备的接地;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 电子设备逻辑接地; 等等。
2、保护接地
接地,确保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
2.TN接地系统
在民用建筑中,采用“TN”接地系统。
“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N”——表示设备外壳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或从该点引出的导体相连。
根据设备外壳与电源接地点引线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各种TN接地系统。
1、TN-C接地系统(三相四线制)
PEN线:既是工作零线又是保护零线。
建筑物内部不使用TN-C接地系统。
2、TN—S接地系统(三相五线制)
N线:工作零线;
PE线:保护零线。
3、TN-CS接地系统(本地三相五线制)
TN—C—S接地系统
3、反复接地
重复接地:对于室外引入的电线,PEN线或N、PE线需要在建筑物入口处(一般在主配电室)重新接地。
2、等电位联结
等电位连接是防止触电危险的重要安全措施。
1、总等电位联结
总等电位联结:连接建筑物内所有保护地线(PE、PEN); 钢筋混凝土基础; 进入建筑物的外露金属物体:水管、煤气管; 空调管道等同点:房屋接地装置(主等电位接线盒—配电室MEB)。
建筑物的防雷需要接地,室外电源引入室内后需要反复接地。 建筑物内部各种金属物体的外壳和各种电气系统都需要进行总等电位连接,也必须接地。
现阶段,大多数建筑物采用联合接地:
即各种接地都是以房屋地基为接地装置。 此时要求接地电阻≤1Ω。
2、辅助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联结)
在局部区域,上述导电部分再次连接。
大楼各设备间均需辅助等电位连接,如水泵房、风机房、中央空调机房、电梯机房、消防中心、保安机房、电话总机房、网络机房等设备间。
对于住宅建筑,国家规定所有卫生间必须安装辅助等电位联结装置。
智能建筑
1、智能建筑的构成
一、智能建筑的定义
以楼宇为平台,兼顾楼宇设备、办公自动化和通讯网络系统,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的楼宇环境。
引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2015。
2、智能楼宇系统
1. 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 (BAS: )
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安防、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集中监控、集中监控和管理。
该系统也称为楼宇自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
2.通信网络系统(CNS:)
它是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据网、计算机互联网、数据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相连。 ) 确保信息畅通。
2.通信网络系统(CNS:)
它是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据网、计算机互联网、数据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相连。 ) 确保信息畅通。
3.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一部分办公业务可以依赖于各种办公设备,而这些办公设备和办公人员构成了为人服务的人。某个办公目标。 机信息系统。
4、综合布线系统(GCS:)
它是建筑物或建筑物之间的传输网络。 它可以连接建筑物或建筑物群内部的语音、数据通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楼宇物业管理和楼宇自动化管理设备等系统,也可以使建筑物内的通信网络设备与外界进行连接。
2、综合布线系统
一、简介
综合布线系统是由传输介质(光缆、双绞线)和相关连接硬件(集线器、光纤收发器、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等)组成的独立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也可以看作是多个子系统以模块化结构组合而成。
现阶段的综合布线主要用于建筑物(群)内传输语音和数据信息。
2、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综合布线系统在结构上可分为:
一间(设备间); 两区(工作区、管理区);
三个子系统(横向子系统、主干子系统、楼群主干子系统)。
1.工作区
工作区:放置应用系统终端设备的地方。
2.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管理区配电设备到信息插座的布线电缆,工作区使用的信息插座。
水平子系统的结构形式:
星型结构
水平子系统的电缆选择:
线缆类型:双绞线、2芯多模光纤(很少使用)。
语音传输:3类、5类、5e类双绞线;
数据传输:5e类、6类双绞线、2芯多模光纤。
双绞线类型:
水平子系统布线距离:90m+10m
3. 主干子系统( )
中继子系统:机房总配线架与各楼层配线架之间的连接线缆。
主干子系统结构形式:以星型结构为主,也有总线型、令牌型等结构形式。
中继子系统电缆选择,电缆类型:
大线对电缆(25对、50对等)
多模光纤(通常为6芯)
电缆选择:
语音:3类、5类大对数线;
数据:5e类大对数线缆,6芯多模光纤。
大对数电缆类型:
除以对数:25、50、100对;
按发射频率分为:3类、5类、超5类;
目前大对数电缆都是非屏蔽(UTP)电缆,市场上没有屏蔽大对数电缆。
中继子系统布线距离:
大对数电缆:90m(数据传输需要);
多模光纤:500m。
4、设备间
设备间:综合布线机房是进线设备、网管设备和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
位置:一般在下层,也可以在其他楼层,也可以有两个机房。
功能:网络管理
机房主要设备:进出线配线架、程控电话交换机、网络交换机、服务器、光纤终端盒、路由器等。
五、管理区
管理区:安装楼层布线设备的房间,一般为楼层弱电房。
功能:完成垂直电缆和水平电缆的连接。
位置:应考虑距离最远信息点小于90m楼宇自控导线,一般应在建筑物平面中心附近。
主要设备:配线架、网络交换机、光纤收发器、集线器、跳线等。
6. 建设综合干线子系统
各种建筑物的机房之间的连接电缆。
数据:多模光纤、单模光纤;
语音:3 类和 5 类大对数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