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疫情的全球影响,全球科技界和医学界人士都在积极利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抗击新冠疫情。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表题为《百度如何用人工智能抗击疫情》的报道,展示了百度AI技术在病毒分析、实时筛查、辅助诊疗、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成果. .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机构和企业越来越多地寻求人工智能技术来抗击疫情。 此次疫情所展现的数字链接规模在传染病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不可预测性和高度传染性。 因此,学术界和医学界认为,分析病毒的结构,研发疫苗应该是重中之重。 1月30日,百度向全球从事抗疫工作的科研和医疗团队免费发布了线性时间算法和全球现有最快的RNA结构预测网站,可加快RNA二级结构预测速度。新冠病毒RNA倍增120倍。
最近的研究表明,指导细胞复制蛋白质的信使 RNA (mRNA) 的二级结构与其功能半衰期相关,并可影响蛋白质翻译。 快速病毒结构分析可以大大减少设计具有更高稳定性和效力的潜在 mRNA 疫苗所需的时间,从而有机会挽救数千万条生命。
随着疫情持续蔓延,在交通枢纽等人口密集区域进行实时排查监测,对遏制病毒传播发挥重要作用。 百度开发了AI测温系统,可以在视频监控人流中发现体温异常的物体楼宇自控开源系统,而发烧是感染冠状病毒的症状之一。 该技术实现了单通道顺序通行情况下1分钟内对200多人进行实时体温检测。 目前已部署在北京清河站、数字北京大厦等交通枢纽、商务楼宇、行政机关、医疗设施和住宅小区。 百度还开源了业界首个口罩人脸检测分类模型,准确率高达97.27%。
此外,更多自动化、实用的辅助诊疗应用也应运而生。 肺部CT是新冠肺炎筛查和诊断的重要依据,但面对成倍增长的患者CT影像,一线医生的资源十分有限。 肿瘤数据平台和医疗数据分析公司连心医疗基于百度飞桨开源的深度学习平台开发了肺炎CT图像分析的人工智能模型,并开源。 基于该模型的肺炎评估筛查系统率先在湘南大学附属医院投入使用。 为了降低感染风险,为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提供服务,百度还推出了在线问诊平台。 平台拥有超过10万名呼吸急诊专业医生,已回复超过1500万次用户咨询。
随着各地继续追踪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传播,自动化电信服务也被有效地用于收集关键信息。 百度开发了智能外呼平台,每秒可支持1500次外呼。 迄今为止,已经拨打了超过300万通电话,询问人们近期的出行轨迹、密切接触者以及目前的健康状况。 医疗机构、省疾控中心和社区可以利用该平台跟踪特定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医疗救治。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还可用于更好地了解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关键事件和地点,确定其来源并衡量传播速度。 百度地图的迁徙大数据平台采用人工智能驱动的地图系统识别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流动。 平台上显示的撤离武汉人群的轨迹,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早期传播基本吻合。 根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分析可以为专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实时见解,从而加速当地的准备和响应。
无人车正在高风险地区运送物资和消毒医院。 无接触操作可有效减少人传人,缓解医护人员短缺问题。 百度自驾平台与新石器合作,为北京海淀医院运送物资和食品,每天为100多名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服务。 百度还向致力于抗击疫情的企业免费开放了低速微型车套件和自动驾驶云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展现出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预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发展,快速产生影响公众认知的分析结果,加速疫苗的研发,为那些感染者和数以万计的抗疫专业人员提供帮助。 在当前全球疫情大考中,百度AI战疫的案例或许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