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UAS】《风之谷》: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总部基地一期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清

时间:2023-07-01

△项目多媒体视频©THAD、AG慧创

01

设计愿景

创新·活力·低碳·生态·智慧

△ 公园整体鸟瞰图 ©THAD

全球首个国际双碳建筑业总部基地

△ 总平面图©THAD

深圳建筑业“生态智谷”总部基地位于深圳大运新城西北部,毗邻新城创新副中心,是北部创新客厅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托生态协调区,是区域环形绿道的重要节点,成为展示大运城市建设的“城市阳台”。 通过创新智能、创新服务、创新生活三大社区构建创新生态自循环系统,设计并精准锚定核心用户群体,打造适应共性与差异化、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社区。生活。 打造智慧零碳,创造并享受全球首个国际建筑业双碳总部基地的未来。

△ 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总部基地一期及生态协调区©THAD、邦诚规划顾问(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02

城市设计策略

城市的

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风之谷”

项目聚焦建筑产业创新,采用前沿科技最新绿色低碳技术,确立建筑科技产业集群新核心定位。 运用城市设计中的“六大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协调区在城市空间中的积极作用,梳理空间观景廊道和谷风廊道,响应建筑空间的行为需求,利用零空间碳科技建立高效办公和地标形象,也赋予城市垂直生长的科技创新“风之谷”。

△ 六大城市设计策略 © 邦诚规划顾问(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总体布局规划分为“智能建造核心、创造之翼、低碳花园”三个功能板块。 “十字轴”布局,形成“两轴、一中心、两翼、一园”的空间格局。 符合场地自然条件,两条轴线呼应两侧场地界面,将生态智慧谷向鹰嘴山自然景观廊道开放; 城市界面面向燕龙大道,塑造连续统一的科技城市形象; 自然界面面向生态协调区有机伸展促进自然互动与融合。 风廊、冷巷贯穿“微气候生态谷”,视线穿过山景,与生态协调区链接,形成灵活自然的“城市阳台”。

△ 基于场地空间和微气候的空间塑造 © THAD, AG慧创

03

建筑设计

城市与自然空间叠加,科技创新垂直生长《风之谷》

△ 空间产品分布:众创平台、生态庭院、智慧云城© THAD

△ 众创云台模块空间组合 © THAD

△ 生态庭院标准办公单元 © THAD

△ 延续城市肌理,融入景观 © THAD

中国电子深圳湾总部基地设计_工业园区楼宇自控系统设计_世园智谷生态酒店

入口处是一座显眼的双塔地标建筑,与周围的建筑形成了起伏的城市天际线。 科技生态之门,城市进入生态智慧谷的门户形象。

△超高层生态企业办公,城市通往生态智慧谷的门户形象 © THAD, AG慧创

插入垂直生态绿轴

生态塔各层绿色共享空间打造垂直生态绿轴,同时改善通风、空气质量和用户舒适体验以及不同高度的景观景观。 幕墙与BIPV系统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构建生态绿色廊道系统

开放流动的“立体慢行”流线结合多层次绿色生态平台,有机连接高架广场、空中桥、生态庭院等生态空间系统。 以建筑底部高架广场和屋顶平台为核心,形成动态、连续、流畅的动线关系,连接、贯穿建筑群,营造出有趣、生动、多元的社交、休憩等场所。氛围体验。

△ 生态空间与慢行交通系统的叠加 © THAD

△ 三维公共空间网络 © THAD

△ 生态协调区与园区的空间渗透 © THAD, AG慧创

单栋双碳战略与技术整合

生态协调区采取连接绿色道路培育智慧谷、强保护弱开发、科技融合促进交流三大设计策略。 将城市肌理融入山水自然界面,前瞻性地运用智能零碳设计理念。 例如,丰谷科技广场是一个连接南北视觉走廊、共享开放、促进科技文化交流的城市公共空间。

△ 生态科技与空间的结合 © AG慧创

位于一期场地中心的科技展示会议中心,为公众聚集、开放、多元的零碳科技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核心场所。 这里,提供最新的高科技产品体验,同时形成连接园区的空间枢纽。

△ 丰谷科技广场 © THAD, AG慧创

△ 丰谷科技广场 © AG慧创

△ 科技区块 © AG汇创

空中花园平台向自然开放,打通鹰嘴山与龙城公园之间的视觉走廊。 与绿色中庭的自然无缝连接,使塔楼成为城市天际线的生态地标,在这里您可以自由地欣赏城市和自然景观。雨棚结合BIPV遮阳系统、社区健身场所,打造全天候绿色公共场所活力平台

△ 空中花园无缝连接园区各个空间节点,形成环形流线 © AG慧创

微气候生态谷设计了连动的立体长廊,提供了全天候风雨遮盖的桥梁系统,无缝连接园区内各个空间节点,形成环形流线。 打造以人为本的休闲放松空间,水溪广场将建设市民活动中心,打造人性化全天候公共空间。

△ 小气候生态谷 © AG汇创

© THAD, AG 汇创

© THAD, AG 汇创

工业园区楼宇自控系统设计_世园智谷生态酒店_中国电子深圳湾总部基地设计

© THAD, AG 汇创

04

碳中和规划与设计

△总部基地整体双碳战略©THAD

建筑以打造大湾区低碳科技展示馆、零碳建筑教科书、绿色生活方式体验场所为目标,采用低碳设计,为整体构建零碳科技体系。生命周期公园由六大系统、十七大策略组成。 其中工业园区楼宇自控系统设计,贯穿整个园区的空中桥梁是由定制的彩色碲化镉光伏组件包裹的光伏景观系统; 位于各建筑群核心的“垂直雨林”由亚热带植被、生物质燃料绿藻和储能雨水收集组成。 该池形成生态“碳谷”。 园区中心的两座生态塔采用新一代产能可变遮阳一体化幕墙系统。 高空生态平台与涡轮风力发电形成一体化生产单元。

△总部基地整体双碳战略©THAD

△ 可再生能源生态观景平台 © THAD, AG慧创

△ 建筑技术应用、BIPV © THAD

以绿色节能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智慧能源+储能系统+群体智能科技智能电力系统作为零碳战略的重点工作,打造未来城市生活体验。 绿色节能设计使项目市政能耗降低60%,相当于每年减少碳排放3614吨; 现场光伏发电可提供8%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高绿色电力使用比例; 智慧能源+储能系统+集群智能技术增加了项目废弃风电、光伏电和低谷核电的消纳量,提高了项目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 丰富的植被和绿色碳汇进一步抵消了碳排放。 这样,就能全面实现建设零碳园区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城市电网的稳定性和城市能源使用的安全性。

△总部基地整体双碳战略整合:基于大数据应用,三方共同打造智慧运营管理平台,通过截留、渗水、净化、循环利用,充分发挥作用雨水管理 © THAD

05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丨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慧谷总部基地一期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

项目地点丨广东省深圳市

建筑面积丨343,500㎡

项目类型丨产业园建筑

建设单位丨深圳市龙岗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牵头单位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会员单位丨中国西南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邦诚规划顾问(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汇创股份公司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

首席设计师丨林婷黄先明

建筑设计丨唐杰、李培民

景观设计丨周轶林祥林李卓

碳中和规划设计丨显明黄洋丝路

项目合作丨杨思录、李飞、宋风暖

碳中和技术顾问丨欧瑞福(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结尾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