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赏凤凰“东飞”!西东新城创新活力澎湃

时间:2023-07-03

如果你来到锡东新城,你一定能感受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 车联网、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产业发展新风口正在催生,新技术层出不穷。

一座城市因人而诞生、因人而繁荣。 11年前的春天,在建的京沪高铁无锡东站旁,锡东新城打下了第一根桩,在懵懂的尝试中迈出了技术创新的第一步。 11年来锡山区数据链楼宇自控中心,航母大厦拔地而起,人才、技术、资金引进步伐加快。 人们聚集在这里,梦想在这里成真。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三年来,商圈引进本科以上人才4000余人。 目前已培养领军人才35人,省创新创业、太湖人才、西山人才团队2个。

为什么这里的创新生态如此活跃?

看得见的数字背后是精心的规划和设计。

长期以来,商圈在吸引人才方面颇有匠心——产业链、平台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由近而远的生态圈。 蓝天、阳光、沃土,锡东新城日益成为令人瞩目的人才洼地和创业高地。

画好蓝图:

新兴产业加速布局

“所有春天盛开的花朵,

种子是在冬天预先播种的。 ”

锡东新城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创新创业的使命。 面对区位优势明显、城市定位明确的优势和产业基础薄弱、工业用地稀缺的短板,我们该着力何处? 商圈给出的答案是:新经济。

今年3月,伯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到来自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感谢信,感谢其在疫情期间捐赠基因芯片,帮助本地测序和测试。 伯克拥有国内独家的高通量核酸合成及修饰技术,其研发的基因芯片已实现国产替代。 落户锡东不到一年,公司核心成员张茂华入选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无锡太湖创业领军人才。

新兴产业领域首次入选省创新创业项目。 此次获奖对商务区意义重大,表明经济动力正在加速转型——从工业股份制企业向建筑科技企业转变。 这一变化从数据中也可见一斑:2019年,商务区荣获各类人才项目10个,其​​中建筑科技企业5家。 2020年以来,已申报的36个各类人才项目中,建筑科技企业27个。 此外,建筑企业在申报高水平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中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从2019年的20%和44%上升到目前的60%和56%。

行业需求在哪里,

人才引进的目标在哪里?

商务区以规划为引领,紧密联系总部经济、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产业金融等领域,招商引资与人才智力同频,加大项目引进力度。 中铁一局城轨公司、无锡锡商银行总部、世界500强博世集团中国总部等总部企业、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南山车联网小镇、总投资超百亿元的中电(无锡)数码超百亿元核心城,融智科技、帆软软件、东方国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真和科技、伯克生物、元码基因等生命科学领域创新企业落地,新兴产业集群雏形已然显现。

高起点的创业创新团队纷纷涌现,一支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企业团队正在形成,将成为锡东新城的创新活力细胞。 目前商务区高新技术企业28家,2020年申报29家,当年申报数量超过往年累计; 雏鹰企业33家,瞪羚企业15家,准独角兽企业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8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5个。

播种阳光:

平台资本加速赋能

丰富的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

这是新城建设的关键举措。

“在这里创业,我会对这里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日前,同时获得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和锡山人才计划的中科碳制冷、金宇信息、物冠科技等高新技术项目纷纷涌现。 加大项目研发力度,欲在溪东新城“大显身手”。 吸引他们的是这片阳光明媚的土地——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企业家自由成长的生态。

汇聚天下人才,使用人才,关键是用好用。 近年来,商务区不断探索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全生命周期的载体培育体系。 2016年以来,创融大厦、西东创谷、智汇港、网新、信达等运营商相继投入使用,伴随微软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孵化器、欧洲科技创新中心无锡分中心、华为无锡软件的推出发展云创新中心、华为无锡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8个平台上的一系列关键“棋子”,新城布局数年的“科技棋盘”即将浮出水面。

阵地不仅要防守,还要积极进攻。 商圈突破地域壁垒,前往北京、上海等地“筑巢”,相继建设创新中心。 目前,西东新城(北京)离岸创新中心已投入使用,并与深圳中科创客学院合作,吸引技术团队孵化。 在上海,与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合作,与6789集团共建“沪锡协同创新中心”,打造集远程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沪锡双向资源整合、资本互动、人才协同聚集。 移动平台。

如果说,融入长三角曾经是一道“选择题”,那么如今,它已成为一道“必修题”和“快答题”。 随着一体化驶入快车道,作为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商务区紧盯上海、连接南京,与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

“对于很多高科技项目和高成长企业来说,市场和资本是最关心的。” 据介绍,目前,该商务区拥有全国首支百亿物联网产业投资基金,其中中感物联网产业基金等64只,规模近500亿元。 此外,商务区还设立了30亿元的产业基金中的基金。 目前,已撬动产业资金69亿元,完成新兴产业专项金融支持1.33亿元。 商圈还搭建“人才+项目+资本”的互动桥梁,举办各类创新大赛、路演活动,让每一个好项目都能追寻西东的梦想。

厚实肥沃的土壤:

创新政策制造“萧条”

很多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地方政府对创业创新最大的支持不是提供资金和土地,而是长期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的制度供给,为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

营造灵活宽松的成长氛围是锡东新城吸引人才的关键。 近年来,商务区出台了加快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高地建设的实施办法,出台了科技创新型企业认定和阶段性管理办法。 据介绍,今年不仅出台了车联网、生物医药等行业研究专项政策,商务区还积极探索起草映月湖人才计划,旨在用专业力量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服务效率。

“很多好的创业项目和创新成果,不是圈养出来的,也不是评判的,而是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 什么是阶段性培养? 根据企业情况分为初创期、加速期和成熟期,对不同阶段的企业给予个性化和通用性的支持政策。

“苗圃工程”应运而生。 对于面积较大的初创企业,商务区简化流程,无需经过投资谈判,可按照相应政策提出入驻申请并直接落户。 刚刚在苏南全球创客大赛上获奖的恒鑫电子不仅实现了快速落户,还获得了大量的“启动资金”——租金减免、财税支持、技术研发支持等。 ,基本可以覆盖80%的投资成本。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遇到短期困难,在商圈人员帮助下申请的1000万喜客贷款刚刚获批,解了燃眉之急。” 将公司从苏州搬迁至无锡的美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亚民对政府的高效服务赞不绝口:“我们一落户,就会收到政策‘大礼包’” “一揽子计划”的推动,我们可以享受什么政策,可以申请什么科研项目,安排很明确,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当企业和人才大量涌入时,如何才能让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这个工作就交给机器人吧!” 商圈与辖区企业融智科技合作的汇企通平台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发中。 荣智专注于AI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数字化生产力,其智能软件机器人项目多次获奖。 此次双方打造的平台将自动采集并匹配海量政策信息和企业信息,形成一企一策,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打造生态:

承载城市化梦想

城市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人口集中地,也不仅仅是建筑意义上的建筑集合体,而是承载着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与西东新城携手共赢未来,新城也在努力让海内外的梦想家真正感受到“这个安心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你为什么决定从北京来这里? 振和科技副总裁、无锡基地总经理杨涛所到之处,都不忘喜欢锡东新城的环境和氛围。 真和科技曾是北京中关村第20家高成长企业,并被安永复旦评为中国最具潜力企业。 2018年底落户商圈,建成国际一流的肿瘤基因检测诊断技术中心。 “不久前,我们公司总部也正式搬迁到这里,首批搬迁员工中,有博士20余人,硕士50余人。目前,无锡实验室共引进专业人才302人。”

“工作在这里,生活也在这里。” 在不少新城居民眼中,近年来感受最深的就是二号线地铁口和高峰时段的众多建筑,还有很多充满活力的面孔。 例如,帆软软件作为江苏唯一一家连续三年跻身“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的数据分析领域龙头企业,目前拥有985、211学历员工1400余人,其中一半以上在西东新城工作,很多人已经在这里定居。

人是一个城市最好的名片。 为了让人才安居乐业,商务区始终不遗余力。 一方面,突出“公建为先、以人为本”的理念,严格落实新城成立之初编制的各项规划,完成“十年建城”的目标。 天翼品牌优质教育资源,家门口公园、医院等配套设施,彰显城市高品质形象。 另一方面,针对办好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在提高大学生生活补贴、房租补贴、购房补贴、人才住房保障等基础上,我们专门设立了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服务团队。 人们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铸就了“西东友洋”这个品牌。

如今的锡东新城,

求贤若渴,海纳百川,

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纷至沓来,

源头流水驱动创新的愿景

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文:沉晨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