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江阴”建设三年行动动员会,吹响了新一年聚焦科技、凝聚创新、推动产业迈向更高端的“冲锋号”。 作为“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支柱”,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顺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趋势而生,正全力打造“一湾”。 “一谷一区一港”建设的排头兵,力争成为深度融入长三角、积极对接太湖湾科技创新带的战略要地。 从这个“港口”出发,“科技创新江阴”驶向现代化的蔚蓝大海。
新年伊始,不少项目方早早来到创新港洽谈落户事宜,达索系统(江阴)数字化创新中心负责人孙晓波就是其中之一。 他表示,从今年4月开始,该中心将在创新港正式运营,主要服务江阴当地中小企业,让他们以低廉的价格享受达索等国际公司的软件服务。
据了解,达索系统的软件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功能涵盖3D建模、社交互动与协作、信息智能与仿真等,可显着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达索系统(江阴)数字化创新中心将以3D体验平台为基础,建设显示体验中心、培训中心、行业赋能中心和企业合作创新中心,通过加速创新生态 产业集聚,同时构建智慧生态城市服务功能体系,打造智慧产城融合创新驱动示范区。 “江阴有很好的产业基础江阴楼宇自控创新服务公司,我们将与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进行深入的产学研合作,让这里的学生能够留在当地,服务当地企业。” 孙晓波表示,他们还将广泛走访江阴企业,了解他们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通过研发创新为企业提供定制化软件,精准提升企业产能,赋能江阴产业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
植梧桐,引金凤凰。 目前,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已有20余家企业在洽谈、签约、结算,其中江苏阳光产业二级节点、“临港安全智慧平台”、达索系统(江阴)三家数字数字创新中心科技创新项目正处于完善落户方案阶段; “95128”江苏配网全国运营中心、江阴临港零碳指挥中心入驻试运营; 承担“实训平台”和“5G+边缘计算”两个国家级项目的南方工学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已完成基本装修和设备采购,即将投入运营; MIT长三角国际创新中心、富仁工业物联网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优质项目引发创新阵阵风吹起“科创江阴”扬帆起航。 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项目主任周宏对创新港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我们将加紧创新港二期建设,用更大的平台载体,引进更多更新的企业,帮助现有创新平台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同时做出有益的努力在数字人才和数字技能培养方面进行探索。”
坚持产业强市、创新驱动“两大战略”,近年来,江阴在创新载体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末端人才。 去年以来,全市新增科技创新载体34万平方米,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2家。 “霞客之光”创新研究计划全面启动,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投入运行,深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未来合作技术与技术院校等大型院校战略合作。 下一阶段,江阴将全力打造“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组成的“科技平台”,全面参与太湖湾科技带建设,实施“济阳人才计划”和“成材归巢引凤”。 《方案》支持企业参与省市“揭榜”和科技攻关,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集群优势,促进实质性落实科技创新产业用地政策,加快引进各类龙头企业 基金和顶尖GP团队,推动各类人才“万只凤凰还巢”、“百花齐放”科技创新的“花园”。(张驰、张宇、陈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