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南宁9月16日电(记者李华润)近日,数字广西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数据中心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该地区数据中心整体承载能力将达到100万个标准机架(500万台服务器),数据存储能力跻身全国前五名。
《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西数据中心基本形成技术先进、体系完善、产业繁荣、联动开放的集聚发展格局,整体向有序、规模、集约、集约化方向发展。绿化、一体化,全区数据中心整体承载能力达到100万个标准机架(500万台服务器),数据存储能力进入全国前五名。 面向东盟、对接粤港澳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显着增强,大数据特色创新应用蓬勃发展,全面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有效促进高增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上述宏伟目标,广西将重点实施五项重大工程:
实施“筑基工程”,建设国家级新型基础设施算力基地。 布局中国-东盟新基建算力基地,探索中国-东盟国际大数据试点示范区,聚焦金融、文化、医疗、电商、北斗、工业六大应用方向,基地广西面向东盟,建设国际大数据政策先行先试区、“信息丝绸之路”国际数据枢纽、全球金融科技合作开放高地、国际大数据应用服务基地。
实施“总量工程”,引领“东算西算”创新模式。 按照全区一盘棋的思路,推进全区一体化政务数据中心系统,推动全区现有政务数据中心整合,优化完善电子政务外网网络资源建设从市级到自治区级的政务数据中心高速互联网骨干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IDC产业“东向东”转移的高地西”,推进国家综合大数据中心西南中心建设,推动广西境内外数据汇聚融合,形成中国—东盟国际数据合作走廊。
实施“金块工程”,培育数据应用创新创业市场。 推动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深度应用,拓展国际国内跨区域大数据合作,挖掘大数据在“政民商”应用潜力,充分释放大数据新动能发展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实施“强链工程”,打造产业链联动的经济新范式。 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挥数据中心集群的引领作用,从全产业链发展角度带动大数据产业协调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辐射效应。
实施“优环境工程”,推动配套资源要素优化升级,推动绿色节能适用技术推广。 充分发挥我区优势,加大网络、电力要素保障力度,鼓励数据中心运营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加强技术协同创新合作。
当前,我区数字经济基础不断完善广西数据楼宇自控质量保障,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数据中心建设规模快速增长,支撑要素不断巩固,政务数据中心集约化发展趋势明显显而易见,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态势良好,政企合作势头强劲。 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发展数据中心正当时。 据测算,2019年广西数字经济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超过30%。 我区现有数据中心787个,其中超大型数据中心11个。 正在建设的数据中心预计到今年年底,该地区的承载能力将达到20万个。 浪潮、华为、远洋等国内知名企业入驻中国—东盟信息港核心基地,加快数据中心布局和建设。
下一步,广西将抓住粤港澳大湾区、中国-东盟信息港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 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双轮驱动,广西将加快数据中心一体化空间布局,发挥集聚效应,按照国家“新基建”总体部署要求,重点支持要素资源条件好、市场需求大、发展综合效益好的地区加快数据中心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行业监管,加快人才培养,促进区域合作,重视安全。我区大数据发展战略,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