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淼
编辑| 徐越
1月17日,邢台市召开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会上通报了隆尧县病例情况。 此次检测任务委托济南华熙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对人进行检测。
然而,该公司采集点负责人翟某于1月14日向县卫生局谎报称,在样本未进行检测且已完成检测的数量和结果为阴性的情况下,送检样本全部呈阴性。未知。
1月16日,翟汇报称,送检的会计样本中,1:10混合检测样本中有1个呈阳性。 经筛查,共发现10人感染3种新型冠状病毒,其中普通型2种,无症状型1人。 公安机关已对翟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界面新闻向济南华西医学检验有限公司询问事件详情及原因,但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不知情。
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中,为满足疫情防控需要,一些地方将采集的样本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在一些地区穷尽排查的要求下,需要接受新冠病毒检测的人数高达数百万甚至千万。
一位从事体外检测行业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所有的检查都应该直接检验第三方机构的设备和人力能力。 有了足够的机器和人力,测试混合样本和测试100万人的样本是没有问题的。”
此前,北京新发地疫情期间,一些第三方检测机构也面临检测能力和人力不足的问题。 不少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了适应当时疫情防控的需要,开展了社会招聘。
但为了尽可能吸引业务,不排除一些第三方机构会做出超出实际检测能力的承诺,从而为后续的“补洞”埋下风险。
“可能会有第三方检验机构会超过承诺的期限(完成测试),但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报告就足够了,然后可以尽快交付结果增加机器或者人力,但这一次情况不同了,是的,实验室没有做那么多测试,但是已经报告了,这是一个人的问题吗? 上述从业人员提出质疑。
一般来说,检验机构完成检验后,得到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将结果输入系统,审核人员对报告进行审核后才能出具检验报告。
检验机构和经办人员都需要对结果负责,而不是一味地将“锅”甩给收集点负责人。
因此,体外检测行业存在诸多担忧。 这一行为并非个人虚假报告结果,可能涉及公司行为。
天眼查APP显示,济南华熙医药是深圳市禾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早在去年4月楼宇自控第三方检测报告,济南华熙医学检测有限公司就因未将传染性医疗废物集中存放而被罚款。特殊包装。
核基因由曾在深圳市公安局工作并组织了中国第一个DNA鉴定中心的张和子创立。 离开公安系统后,张和子于2012年创立了和子基因。
去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随着检测压力的不断加大,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体外检测机构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但检测机构内部管理失范现象日益突出。
去年7月,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检疫检查组约谈了北京小马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负责人。 当时,两家检测机构被投诉核酸检测结果出具缓慢且过期。 两家检测机构负责人坦言,工作前期在检测能力、信息化水平、应对核酸检测人员诉求等方面准备不充分,导致反馈时间超过24小时、测试结果上传不及时,导致被测者无法及时获得测试结果。
然而,济南华熙医药在未完成检测的情况下谎报检测结果,这无疑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风险。 目前,当地公安、卫健委等部门正在对这起涉嫌数据虚假报道的案件进行深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