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楼宇自控系统联网 黄晓斌:云里雾里淘金容易

时间:2023-08-16

杨朝庆/ 根据炒作周期理论,新技术的触发阶段不仅是泡沫积累期,而且会引领创业者走向新的蓝海市场。 去年以来,物联网在中国爆发。 这个概念一旦流行起来,似乎人人都有份。 经常看到人人必谈“物联网”,但很少能拿出实际应用,听者还一头雾水。 时代领宇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黄晓斌评价,整个行业“虚构多,现实少”。 但时代领宇却顺势而为,将公司成立的“智慧城市应用创新中心”更名为“物联网创新中心”。 黄晓斌表示,“云与物”中潜藏着巨大的商机。 所谓云,就是指云计算; 指的是物联网。 时代领宇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推出一系列智慧城市应用,这正是物联网市场的趋势。 从“云和物”淘金并不容易,需要对物联网有透彻的了解。 黄晓斌认为,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向下延伸,通过传感器网络感知底层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和挖掘,支撑顶层应用。 因此,底层传感技术服务于上层应用,应用产生的需求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根据炒作周期理论,一项新技术的触发阶段不仅是泡沫积累期,而且会引领创业者走向新的蓝海市场。 物联网的炒作终将平静下来并融入实际应用。 而这个市场的参与者要么会随着泡沫的破裂而分崩离析,要么生存下来以证明自己的实力。 《长江》: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时代领宇公司的成立和发展情况吗? 物联网是一个新事物,您是怎么想到这个行业的? 黄晓斌:时代领宇公司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脱胎于冶金工业部组建的百能电气公司。

百能电气成立之初主要从事工业控制。 2000年起,发展至建筑智能化、IT领域。 2007年,考虑到工业控制趋向于强电领域,而智能、IT属于弱电领域,这两个领域的发展路径、目标客户、所需人才数量不同,因此2007年公司一分为三。 部分:百能电气将继续做工业控制和清洁能源; 新成立的时代领宇将做高端智能建筑、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是与德国合资的制造工厂,生产高低压设备和控制设备。 后来员工回购了公司股份,原来的国有股也被退出,现在已经成为一家私营企业。 我们经历了创建、分裂、重组的过程。 以前我们做工业控制,最注重的是系统底层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因为只有采集到底层数据才能形成闭环系统,实现自动控制。 当我们开始进入城市管理信息化领域时,我们发现底层数据的实时采集是一个薄弱环节和瓶颈。 因此,我们毫不犹豫地将公司的技术核心定位在底层数据上,并选择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 研发先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成为国内最早研发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的企业。 我们一直认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没想到它这么快就普及起来。 《长江》:物联网已成为市场炒作的热门话题。 你可以听到很多人在谈论物联网,但你还没有看到太多实际应用。 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黄晓斌:我认为中国的物联网还处于“忽悠”阶段,但还没有出现泡沫。

可谓“物在云端”。 云计算和物联网非常热门,甚至很多专家都解释不清楚,很容易造成误导。 广义的物联网可以包括现在互联网的一切。 所以,做数据采集的(比如传感器、RFID或者摄像头的厂商)、做数据传输的(比如三大移动运营商)、做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比如IBM)甚至一些软件供应商都说他们的业务是物联网的核心。 我认为他们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确,因为这些都是广义物联网的一部分。 事实上,这些厂商大多原本是做生意的,现在还在做生意,只不过贴上了“物联网”的标签,做个时髦而已。 从狭义上讲,物联网就是将各种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网络的传感器网络。 底层感知主要分为四类:身份感知、状态感知、图像感知、位置感知。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自组织网络,非常适合底层传感数据的采集。 物联网实际上是互联网向底层的延伸。 物联网的组成分为几个层次:最底层是数据采集层,即感知层,感知有四种类型。 向上是传输层,传输感知数据,传输方式分为有线和无线。 第三,数据传输后需要进行计算和数据挖掘,这部分可以采用云计算技术。 然后,使用有效数据为应用程序提供支持。 包括城市管理、安全管控、应急响应等各类应用。 至于你说实际应用很少,其实底层应用很广,只是之前物联网的概念还没有形成。

比如RFID已经被广泛应用,现在有商品,但它们没有链接成网络。 比如图片采集,城市里有很多,但是都没有接入互联网。 例如,传感器用于环保等领域,用于监测流量、压力等数据,并部分联网,但尚未形成大规模的网络应用。 这么多的底层应用实际上为物联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长江》:中国企业在物联网研发创新方面更容易突破哪些? 黄晓斌:从宏观来看,物联网的新技术只有两种。 一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最早由美军开发,是一种无线自组织网络。 它于2000年左右在中国开发并在国际上得到应用。 第二个是云计算。 目前中国还没有云计算的应用。 但我认为对于物联网来说,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应用才是最重要的。 在应用理解和创新方面,中国厂商将有很大的机会。 技术必须与应用密切相关。 不同的应用程序将具有不同的架构并使用不同的技术组合。 在底层数据采集和中间软件层,我们拥有自主研发的技术。 移动通信方面,我们开发了基于3G的移动政务、移动商务等各类应用。 《长江》:时代领宇公司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案有哪些? 它们应用在哪些领域? 黄晓斌:主要是智慧城市、智慧工厂、智慧建筑的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包括城市构件管理、城市安全管控、城市应急联动、城市环境监测、城市节能减排解决方案等。 智慧工厂主要提供智能监控、智能调度、安全管控等解决方案。 提供楼宇控制、楼宇安防、网络通信和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举几个例子:在城市管理方面,我们为北京朝阳区建设的智慧市政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停车场、广告牌、地下管网等城市构件的智能监控,同时也实现了智能化。垃圾、粪便及其运输车辆的管理; 我们为北京国家新媒体基地实施的园区综合管理系统也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人、车、物的精准定位。 在智能建筑方面,我们不仅完成了国家会议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等奥运场馆的智能化系统,还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了室内空调、灯光的无线控制。一些政府办公楼。 根据人类行为对设备等进行智能控制,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工业监控方面,我们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了设备状态检测(如电机轴温度、高压节点温度等)、电力、燃气、热力等远程抄表。“长江” :IBM还在中国推出了Smart Earth,协助城市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 时代领宇如何与其竞争? 黄晓斌:当然会有竞争,但由于我们在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和竞争优势方面与IBM不同,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合作。 目前,我们是解决方案和各种产品线的合作伙伴。 在设计项目的架构时我们会选择IBM的存储、服务器和基础软件,IBM也会选择我们的一些产品来共同完成一个解决方案。

我们的合作方式是:竞争对手都是国内厂商,我们为主; 当竞争对手都是国外厂商时,IBM将成为主要厂商。 除了IBM之外,我们还与运营商、科研院所以及上下游厂商合作。 因为现在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而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长江》:您认为时代领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黄晓斌:第一楼宇自控系统联网,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对IT架构和用户需求的透彻理解和把握,并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解决方案是我们的核心能力。 第二,我们有核心技术和产品,这对解决方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拥有专利30余项,每年以15项的速度增长,未来还会更多。 我认为在中国市场,能够提供解决方案是最重要的,把握用户和市场的需求是前提。 为此,我们提出三周期创新2.0模式。 首先,从了解客户的业务开始,找出他们的需求,并构建相应的解决方案; 然后邀请用户体验,在体验过程中提出改进建议,改进后进行试点和推广; 试点推广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 以需求推动解决方案,以解决方案推动技术创新。 三个循环环环相扣,形成需求库、方案库和技术库。 我们的经验是,技术不应该直接面向用户,用户关心的不是技术,而是应用。 因此,必须向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长江》:时代领宇公司目前有多大? 您的近期目标是什么? 黄晓斌:今年是重组后的第三年。 目前销量已超过1亿,且每年增长率超过100%。

我们的目标是重组后的第五年,也就是2017年达到10亿,10年达到100亿。 理论上来说,从1亿到10亿是最难的,从10亿到100亿相对容易。 因为要突破10亿的门槛,并不是通过上市和资本整合,而是完全靠你的业务来实现扩张,要求产品和解决方案达到一定的市场份额。 《长江》:从1亿到10亿,是现在规模的10倍,如何实现如此快速的增长? 想要进入智慧城市以外的更多行业吗? 黄晓斌:不会。但是我会把产品拓展到更多的行业。 比如与节能相结合,与安全相结合,将产品打入清洁能源和安全控制市场。 仅仅依靠项目是不够的。 一旦有了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就可以不断复制。 如此,将形成智慧城市、清洁能源、安全管控三大市场。 仅城市管理市场在北京这个最成熟的城市才刚刚起步,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除了其他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外,市场非常大。 当然,面向行业的解决方案是我们做的; 因为提供解决方案体现了你的能力。 至于产品,通过合作,所有互补的产品都可以合作。 《长江》:您认为公司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制约和瓶颈是什么? 黄晓斌:第一是人才,第二是市场,第三是技术,第四是资本。 在我看来,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才。 我们需要吸引更多合适的人才,包括技术研发、咨询、项目实施、资本运作等。

这四个方面将成为公司快速成长期的制约因素。 《长江》:你的思维方式、说话方式、做事方式都比较开放。 您是如何培养这种开放精神的? 黄晓斌:我本来就决定不创业了,所以现在创业的套路和别人不一样。 在我看来,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在于,企业家把企业当作事业,而商人把企业当作赚钱的工具。 我们把公司当成一个企业,任何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做,所以我们的心态是非常开放的。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然而,伟大的企业都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现在我们正好有这样一个机会。 当初创业的切入点,如今刚刚成为战略性新兴技术和产业。

[知文网-]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