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9日,主航站楼混凝土主体结构提前12天封顶;
2017年6月30日,主航站楼钢结构封顶;
2017年12月29日,主航站楼提前两天实现功能封顶和封闭。
...
建设中的新机场主航站楼内景。千龙网记者 陈建南 摄
不到一年的时间,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拔地而起。 距天安门广场南46公里,北京中轴线如凤展。 翅膀状,雏形正在显现。
建设中的新机场主航站楼内景。千龙网记者 陈建南 摄
“总书记一年前的嘱托还历历在目。那天晚上,我们所有的项目经理都站在这里,共同定下一个小目标,一定要在2017年底前实现功能封顶围合的里程碑节点目标。” 2018年2019年2月23日,北京城建集团新机场建设副总指挥、航站楼主项目经理李建华站在航站楼二层平台上回忆。
建设中的新机场主航站楼内景。千龙网记者 陈建南 摄
从地下结构到离地近50米的屋顶最高处,从夯基、柱梁,到穿衣戴帽、雕梁画栋,都是李建华和同事们的奋斗足迹遍布航站楼内外的各个角落。 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攻克了高铁地下通道、隔震支座安装、钢栈桥架设、钢格栅安装、18万平方米钢屋面施工等世界级建设难题。
“航站楼中心区顶部钢结构的用钢量相当于鸟巢外壳的重量。” 李建华指着令无数网友惊叹的“钢穹”。 这座凤凰形的屋顶钢格栅包含了6万多个钢架和1万多个连接球,都是由工人一点一点焊接起来的。
建设中的新机场主航站楼内景。千龙网记者 陈建南 摄
在这座面积18万平方米、重量超过3万吨的不规则自由曲面结构网架升级改造中,建设者采用了现场拼装、分块吊装、累积吊装等施工方案,以及测量机器人定位、计算机同步控制吊装、BIM技术模拟等技术的应用,仅用80天就完成了全球最大机场钢网架的吊装。
建设中的新机场主航站楼内景。千龙网记者 陈建南 摄
从二楼的平台通过楼梯到五楼,然后走上几个陡坡,期间不时要弯腰穿过一些钢结构,最后还要爬上十几级台阶,穿过一个平台,来到外面的屋顶。 整个过程就像走过一个充满障碍的“迷宫”。 走上主航站楼的屋顶,由玻璃和金属制成的屋顶看起来就像起伏连绵的山丘。 这是新机场最著名的弧形屋顶,“凤凰”造型由此得名。
建设中的新机场主航站楼内景。千龙网记者 陈建南 摄
为如期完成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核心区18万平方米双曲金属屋面施工任务,1200多名工人夜以继日奋战三个月,完成了安装超大幕墙玻璃4500片,屋顶采光异形玻璃8100片。
李建华说,“由于屋顶采用流线型双曲面结构,8000块玻璃中没有两块是相同的。看似简单的屋顶实际上包括主檩条支撑、主檩条、次檩条支撑、次檩条、穿孔镀锌压型钢底板、防潮隔汽层、岩棉保温层、TPO柔性防水层、镀锌高强钢板、装饰板钢龙骨、复合金属装饰板结构较多,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需要完成十几道工序。”
建设中的新机场主航站楼内景。千龙网记者 陈建南 摄
“在呈现屋顶自由曲面的同时,还要保证其先进的结构功能,这代表着极其精细的接缝设计、非常细致的构件布局以及特别精确的轮廓定位。” 李建华说航站楼楼宇自控,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率,屋面施工过程中,18万平方米的面积被分成了100多个施工队。 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分散到各施工队,到现场进行生产、质量、安全检查。 “为了顺利实现施工目标,我们每天早上6点30分和工人们一起上楼顶,晚上10点和工人们一起下楼。”
建设中的新机场主航站楼内景。千龙网记者 陈建南 摄
“实现功能封顶围合的那天,我们的项目经理和部分工人在这里合影留念,因为我们不仅提前两天完成了年初定下的小目标,还创造了一个高目标。” ——优质工程、样板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大目标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优质工程完成既定目标,航站楼主体工程荣获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和节能建筑3A双认证;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的工程施工管理已成为新机场建设新标杆、新模式,为城建集团中标成都天府机场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凭借国内领先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零事故”安全工程目标;阳光工程完全透明,清洁工程保障措施有力。
建设中的新机场。千龙网记者 陈建南 摄
“今年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艰巨。下一步,新机场航站楼工程将全面转入建筑精装修和行李系统、电梯、消防、和楼宇自动化,以及地下轨道、室外登机桥等建设。预计2018年底,新机场主体工程将基本完成,新机场管理公司将完成工商注册,为2019年验收、调试、演练、试运行奠定基础。” 走在航站楼施工现场,听李建华介绍,最终的效果是“地上花如锦,银龙走中间墙,祥云上”。上”缓缓展开。
“北京新机场是支撑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的重大工程,能够站在新机场航站楼的建设阵地上,是我们的荣幸和幸运。” 站在一年前制定的小目标的位置上,李建华说的是所有建设工人的心声,而他身后日益羽翼丰满的“七彩凤凰”是他和无数新机场交出的答卷。过去一年的建设者。